城市规划社会选择论

城市规划社会选择论

论文摘要

城市规划理论本质上是一种思想认识,是城市规划的世界观和哲学。它着重去探讨什么是规划,规划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合理的规划程序是什么,规划的目的是什么等问题。城市规划理论又包括本体理论和过程理论。所谓本体理论涉及城市规划是什么,能做什么,对城市发展和建设发挥什么作用。所谓过程理论涉及城市规划怎样做,如何发挥作用,必须拥有什么手段、运作机制和程序达到预定目标等。 转型期我国城市规划理论需要回答:城市规划如何受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影响,如何在特定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中发挥作用。由于物质环境规划理论无法回答以上问题,论文绕过传统的物质规划范畴,从城市利益主体需求角度,深入分析政府、经济组织、市民、规划师与城市规划的互动关系,阐述“利益契合”是城市规划制度赖以建立的基础,为此,论文试图建构“城市规划社会选择论”理论框架。 论文研究思路是: 首先,建立基本的认识论 城市规划本质上属于一种社会制度,那么它存在的基础和前提是什么?城市规划制度有哪些功能?论文首先从认识论角度分析城市规划制度属性,在多大程度上进行干预是合理的,究竟在多大范围和程度上能够对城市进行规划设计?接着运用韦伯的社会行动理论分析人类行为理性与城市规划理性,阐述不同经济体制模式下城市规划的作用,解析现阶段我国城市规划的主要作用。 其次,从城市规划利益机制剖析城市发展的动力及利益主体与城市规划的互动。 基于城市规划是满足需要的手段,是利益主体谋取利益的工具的认识,论文从四个角度分析城市利益主体对城市空间需求和矛盾。从政治角度看,城市空间是重要的资源,是实施政治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角度看,城市空间是人类所拥有的最大的财富,现代城市把土地利用的价值发挥到及至。开发经营城市土地成为城市最大的财富积累途径。技术角度看,要想维持空间利用秩序,达到空间系统整体最佳,那么科学利用地域空间,合理组织空间功能成为重要手段。规划的任务就是找到这个空间利用的理想形态并努力去实现和维持

论文目录

  • 第1章 绪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城市规划制度背景
  • 1.1.1.1 社会经济背景
  • 1.1.1.2 城市规划理论背景
  •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与认识
  • 1.2.1 问题的提出
  • 1.2.2 对问题的认识
  • 1.3 研究内容
  • 1.3.1 建立基本的认识论
  • 1.3.2 从利益机制剖析城市发展的动力及利益主体与城市规划的互动
  • 1.3.3 相关理论借鉴与应用
  • 1.3.4 建构城市规划理论-“城市规划社会选择论”
  • 第2章 城市规划作为社会制度的认识
  • 2.1 现代社会的秩序控制
  • 2.1.1 没有秩序控制就没有现代社会
  • 2.1.2 现代制度是自由秩序的形成路径
  • 2.1.3 小结
  • 2.2 城市规划制度的功能
  • 2.2.1 城市规划制度的预期功能
  • 2.2.2 城市规划制度的激励功能
  • 2.2.3 城市规划制度的妥协功能
  • 2.3 城市规划制度的预设原则-城市规划制度存在的前提
  • 2.3.1 “无赖原则”
  • 2.3.2 “局限性原则”
  • 2.3.3 “理性原则”
  • 2.3.4 “有限理性原则”
  • 第3章 城市规划的作用
  • 3.1 城市规划认识论
  • 3.1.1 完全设计论
  • 3.1.2 非设计论
  • 3.1.3 有限设计论
  • 3.2 城市规划方法的发展
  • 3.2.1 综合规划方法
  • 3.2.2 渐进城市规划方法
  • 3.2.3 混合审视规划
  • 3.2.4 连续性城市规划
  • 3.2.5 小结
  • 3.3 城市规划的作用
  • 3.3.1 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的作用
  • 3.3.1.1 土地调控机制
  • 3.3.1.2 计划体制下城市规划的作用
  • 3.3.2 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的作用
  • 3.3.2.1 市场体制土地的调控机制
  • 3.3.2.2 市场机制下城市规划的作用
  • 3.3.2.3 市场体制下规划制度的思考
  • 3.3.3 中国城市规划作用
  • 3.3.3.1 我国现行的土地使用制度
  • 3.3.3.2 我国城市规划的主要作用
  • 3.3.3.3 准市场经济下城市规划观念
  • 3.3.3.4 小结
  • 第4章 城市空间发展的推动力
  • 4.1 城市空间的多义性
  • 4.1.1 政治角度的城市空间
  • 4.1.1.1 对空间实现政治控制的权威性
  • 4.1.1.2 权力结构对空间的影响
  • 4.1.1.3 基于政治的价值观
  • 4.1.2 经济角度的城市空间
  • 4.1.2.1 城市空间是物质利益的载体
  • 4.1.2.2 空间利益的冲突
  • 4.1.2.3 空间的合理效益
  • 4.1.3 技术角度的城市空间
  • 4.1.4 结论
  • 4.2 城市空间发展推动力
  • 第5章 政府与城市规划
  • 5.1 政府对城市规划的干预
  • 5.1.1 政府干预的优势
  • 5.1.1.1 财政优势
  • 5.1.1.2 禁止或允许开发建设的优势
  • 5.1.1.3 遏止“搭便车”的优势
  • 5.1.1.4 政府制定和运用规则的优势
  • 5.1.2 政府干预的范围
  • 5.1.2.1 建立规则
  • 5.1.2.2 政策设计
  • 5.1.2.3 纠正市场失灵
  • 5.1.3 政府干预城市规划的作用
  • 5.1.4 小结
  • 5.2 政府的作用与城市规划环境
  • 5.2.1 政府对城市发展的作用
  • 5.2.1.1 对城市发展战略控制、指导和影响作用
  • 5.2.1.2 直接投资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
  • 5.2.1.3 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
  • 5.2.2 政府干预建设的失误
  • 5.2.3 政府主宰的城市规划环境
  • 5.2.3.1 政府的管理机制
  • 5.2.3.2 政府主导的城市规划环境
  • 5.3 政府城市规划职能的经济分析
  • 5.3.1 公共选择学派关于政策供给的三个模型
  • 5.3.2 城市规划与地方初级政治市场
  • 5.3.3 城市规划与地方政策供给市场
  • 5.3.3.1 “精灵模型”
  • 5.3.3.2 “不可预见模型”
  • 5.3.3.3 “女巫模型”
  • 5.3.4 城市规划与地方政策执行市场
  • 5.3.5 小结
  • 第6章 经济组织与城市规划
  • 6.1 城市经济组织对城市发展的推动力
  • 6.1.1 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 6.1.2 城市建设的强大推动力
  • 6.1.3 全球化对城市体系的影响
  • 6.1.4 对城市内部结构的影响
  • 6.1.5 小结
  • 6.2 城市经济组织对城市规划的作用特点
  • 6.2.1 城市经济组织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 6.2.1.1 传统工业土地利用特点
  • 6.2.1.2 信息产业土地利用特点
  • 6.2.2 房地产经济组织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 6.2.3 我国“企业社会”对土地利用影响
  • 6.2.3.1 “企业社会”土地利用特点
  • 6.2.3.2 “企业社会”土地利用问题
  • 6.2.4 城市政府与地方企业的合作
  • 6.3 经济组织对城市规划作用展望
  • 6.3.1 问题
  • 6.3.1.1 规划技术对市场力量的忽视
  • 6.3.1.2 市场与政府相结合缺乏制衡
  • 6.3.1.3 市场参与规划的法律缺位
  • 6.3.2 经济组织外部效应的解决
  • 6.3.2.1 建立必要明确的产权
  • 6.3.2.2 政府干预
  • 6.3.2.3 组织创新设计
  • 6.3.3 小结
  • 第7章 市民与城市规划
  • 7.1 市民需求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 7.1.1 市民需求的作用
  • 7.1.2 市民需求的异化
  • 7.1.2.1 城市社区变异
  • 7.1.2.2 私人领域的过度收缩
  • 7.1.2.3 城市公共领域缺乏活力
  • 7.1.2.4 住宅社会问题突出
  • 7.1.2.5 小结
  • 7.2 市民需求的分析
  • 7.2.1 个体主义方法
  • 7.2.2 个人理性的扩展
  • 7.2.3 集体主义方法论的局限
  • 7.2.4 小结
  • 7.3 适应市民社会的城市规划
  • 7.3.1 市民社会要求城市规划的公共性
  • 7.3.1.1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
  • 7.3.1.2 城市规划的公共性
  • 7.3.1.3 转型期我国社会秩序现状
  • 7.3.1.4 小结
  • 7.3.2 当前城市规划中公共价值取向
  • 7.3.2.1 社会价值的偏离
  • 7.3.2.2 忽视了社会结构变化的影响
  • 7.3.2.3 持有社会利益均一的理想
  • 7.3.2.4 只重视个别利益群体或社会阶层的价值标准
  • 7.3.3 我国城市社会的变化
  • 7.3.3.1 城市社会阶层分化
  • 7.3.3.2 社会结构变化是孕育诸多矛盾的根源
  • 7.3.4 我国城市规划适应社会结构变化
  • 7.3.4.1 面向社会的城市规划
  • 7.3.4.2 社会学研究成果是理解城市社会现状的基础
  • 7.3.4.3 建立社会群体价值影响评价方法
  • 7.3.4.4 小结
  • 第8章 规划师与城市规划
  • 8.1 规划师的角色
  • 8.1.1 城市规划师的角色认知
  • 8.1.2 我国城市规划师的作用
  • 8.1.2.1 我国城市规划师作用的误区
  • 8.1.2.2 我国城市规划师的角色
  • 8.2 我国城市规划师的工作环境
  • 8.2.1 面向政府的规划师
  • 8.2.1.1 政府执政绩效目标与规划师职业理想的冲突
  • 8.2.1.2 实施规划与规划设计的矛盾
  • 8.2.1.3 面向政府的规划师的适应性
  • 8.2.2 面向市场规划师
  • 8.2.2.1 规划师职业理想与市场目标差异
  • 8.2.2.2 既为合作者,又是监者者—规划师的双重身份
  • 8.2.3 面向市民的规划师
  • 8.2.3.1 “游离”的市民个体意识的困惑
  • 8.2.3.2 社区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作用缺失的困惑
  • 8.2.3.3 公众参与障碍的困惑
  • 8.2.4 小结
  • 8.3 市民社会规划师的定位
  • 8.3.1 中国市民社会的理解
  • 8.3.2 中国规划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 8.3.2.1 社区组织和非政府组织
  • 8.3.2.2 我国规划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 第9章 城市规划中的公共利益
  • 9.1 城市规划的公共利益的内涵
  • 9.1.1 城市规划中公共利益理解的误区
  • 9.1.1.1 “泛化”的公共利益观
  • 9.1.1.2 模糊的公共利益观
  • 9.1.2 公共利益的概念
  • 9.1.2.1 公共利益的界定
  • 9.1.2.2 公共利益概念的要点
  • 9.2 城市规划中的公共利益表现形式
  • 9.2.1 城市规划中公共利益的特点
  • 9.2.1.1 公共利益的统一性与冲突性
  • 9.2.1.2 公共利益的长期性与短期性
  • 9.2.1.3 公共利益与公众代价
  • 9.2.2 城市规划中公共利益的表现形式
  • 9.2.2.1 维护城市发展和建设秩序
  • 9.2.2.2 提供公共物品
  • 9.2.2.3 倡导社会公平
  • 9.3 公共利益的选择
  • 9.3.1 公共利益选择的困惑
  • 9.3.2 公共利益选择规则
  • 9.3.2.1 全体同意
  • 9.3.2.2 多数原则
  • 9.3.2.3 复数投票与打分投票
  • 9.3.2.4 单峰定理
  • 9.3.3 城市规划中公共利益的实现
  • 9.3.3.1 在利益互动中形成
  • 9.3.3.2 公众价值分析
  • 9.3.3.3 通过合作与协商
  • 9.3.3.4 建立约束与监督机制
  • 9.4 城市微观土地利用中公共利益的分析
  • 9.4.1 微观土地利用规划公共利益分析的意义
  • 9.4.2 现行城市规划编制技术方法缺失
  • 9.4.3 微观土地利用规划公共利益的分析方法
  • 9.4.3.1 要素禀赋原则
  • 9.4.3.2 功利主义原则
  • 9.4.3.3 罗尔斯主义原则
  • 9.4.3.4 平均主义原则
  • 9.4.3.5 小结
  • 第10章 结论和展望:城市规划社会选择论
  • 10.1 论文主要结论:城市规划社会选择论
  • 10.1.1 政府的选择
  • 10.1.2 经济组织的选择
  • 10.1.3 市民的选择
  • 10.1.4 城市规划师的选择
  • 10.2 城市规划社会选择机制的特点
  • 10.2.1 利益互动的机制
  • 10.2.2 自利约束机制
  • 10.2.2.1 政府的自利性与约束
  • 10.2.2.2 经济组织的自利及其制约
  • 10.2.2.3 规划师的自利及其制约
  • 10.2.3 开放的机制
  • 10.2.3.1 公共利益实现应是一个多方合作与协商的过程
  • 10.2.3.2 规划是一种广泛的社会参与的交往行为
  • 10.2.3.3 参与规划的各主体应保持开放的心态
  • 10.2.4 小结
  • 10.3 城市规划改革的启示
  • 10.3.1 明确建立利益诉求机制
  • 10.3.2 建立更加完善的规划法律制度
  • 10.3.3 城市规划学科要融合相关学科成果
  • 10.3.4 建立基于利益选择的公众参与制度
  • 10.3.5 强化规划师的职业自治与道德规范
  • 10.4 论文的创新点
  • 10.4.1 研究基点的创新
  • 10.4.2 城市规划社会选择论的新见解
  • 10.4.3 研究的交叉性特点
  • 10.5 论文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后记
  • 参考文献
  • 附录 经济组织利益的分析举例-容积率经济测算方法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关于大数据时代的城市规划响应[J]. 建材与装饰 2020(02)
    • [2].《城市规划(英文版)》订阅回执表[J]. 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 2019(04)
    • [3].《国际城市规划》2019年1—6期(总第169—176期)总目次[J]. 国际城市规划 2019(06)
    • [4].40年发展回眸——《国际城市规划》的变与不变[J]. 国际城市规划 2019(06)
    • [5].大数据在智慧城市规划中的应用[J]. 住宅与房地产 2019(34)
    • [6].大数据在智慧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新通信 2019(23)
    • [7].《城市规划》杂志2019年总目次[J]. 城市规划 2019(12)
    • [8].浅析我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精细化管理思路与策略[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9(17)
    • [9].智慧化城市规划思路探讨[J]. 科技资讯 2019(34)
    • [10].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新时期《城市规划原理》教改——以厦门工学院(独立学院)为例[J]. 福建建筑 2020(02)
    • [11].浅谈城市规划适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及影响因素[J]. 财富时代 2020(01)
    • [12].多媒体技术在城市规划馆中的应用[J]. 西部皮革 2020(06)
    • [13].激活城市规划与公共卫生的联系构建以公共健康安全为导向的城市规划[J]. 城市发展研究 2020(03)
    • [14].基于海绵城市理念引导的城市规划方法探讨[J]. 智能城市 2020(04)
    • [15].信息时代下的城市规划设计分析[J]. 住宅与房地产 2020(06)
    • [16].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J]. 建筑实践 2019(12)
    • [17].近现代长春城市规划的主流文化脉络浅析[J]. 绿色环保建材 2020(03)
    • [18].智慧城市与大数据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J]. 居舍 2020(07)
    • [19].浅谈园林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运用研究[J]. 居舍 2020(06)
    • [20].大数据下的城市规划变迁——评《城市规划大数据理论与方法》[J]. 水利水电技术 2020(03)
    • [21].城市规划70年的回顾与展望[J]. 城市规划 2020(01)
    • [22].《国际城市规划》创刊40周年“最具影响力学术文献”评选结果公告[J]. 国际城市规划 2020(02)
    • [23].“海绵城市”在道路设计城市规划中的应用[J]. 建材与装饰 2020(12)
    • [24].浅谈城市规划适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及影响因素[J]. 财富时代 2020(03)
    • [25].浅谈共享经济驱动的共享城市规划[J]. 财富时代 2020(03)
    • [26].城市规划测绘中地理信息系统的运用分析[J]. 中国新通信 2020(07)
    • [27].生态文明视域下提升城市规划科学性的关键要素分析[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20(02)
    • [28].国家制度改革下的我国城市规划适应逻辑与路径[J]. 中国名城 2020(05)
    • [29].园林规划设计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应用[J]. 乡村科技 2020(10)
    • [30].基于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城市规划反思——以厦门市为例[J]. 福建建筑 2020(05)

    标签:;  ;  ;  ;  

    城市规划社会选择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