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木材变色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木材科学与技术
作者: 王志娟
导师: 江泽慧
关键词: 变色菌,培养特性,生物学特性,化学防治,生物防治
文献来源: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变色真菌引起的木材变色严重影响木材外观,降低木材的使用价值,因此预防木材变色,是木材利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橡胶木(Hevea brasHiensis)变色材上分离并鉴定出5种变色菌,研究了5种变色菌的培养特性,生物学特性,及其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结果与讨论如下: 1.菌种分离和鉴定。利用常规的分离纯化方法,从变色的马尾松、樟子松、橡胶木材上分离出5个变色菌株,经鉴定为:可可球二孢(Botrydiplodia theobromaePat.),串珠镰刀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Sacc.)Nireberg),哈慈木霉(Trichodermaharzianum Rifai),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 Pers.ex Fr.),产紫青霉(Penicilliumpurpurogenum Stoll)。均隶属于半知菌类。 2.变色菌的培养特性。将5种变色菌接种培养在PDA培养基上,根据菌落形态,菌落颜色,培养基颜色变化,产孢体形态、孢子形状等特征,描述了5种变色菌的培养特性,变色菌的培养特性在自然条件下的生长性状基本一致,可以依据培养特性进行分类鉴定。 3.营养因子对变色菌的影响。以察氏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选择不同的碳源和氮源,培养并观察变色菌的生长性状,结果发现,在11种碳源中, 5种变色菌在结晶纤维素、固醇和无碳培养基上不生长,在甘油培养基上生长较弱,在淀粉及糖类培养基上生长旺盛。5种变色菌对所选用的8种氮源均能不同程度的分解利用,对有机氮和无机氮的利用也没有明显的差异,在无氮培养基上不生长。 变色菌在不同碳源培养基上导致的培养基颜色变化,只有变色深浅的区别,没有不同颜色的出现;而对于氮源来说,同一种变色菌在不同的氮源培养基上可能形成不同颜色的色素,尤其是串珠镰刀菌,几乎在每一种氮源培养基上形成的色素颜色都不相同,因此,不同碳源影响着变色菌色素形成与否,但不影响色素颜色,而不同氮源不仅关系到变色菌的色素形成,还显著影响着色素的颜色。 4.环境因子对变色菌的影响。设置不同温度梯度、不同pH值、不同光照条件,培养并观察变色菌的生长性状,结果表明,5种变色菌在10~35℃温度范围内都能生长,可可球二孢在40℃时也可以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4~28℃。5种变色菌在pH值2~11的培养基上基本都可生长,其生长适宜pH值范围大致为3~8,最适pH值范围为5~7,可见变色菌最适宜在偏酸性环境下生长。变色茵在3种光照条件下的生长及色素形成差异不明显。3种环境因子对变色菌色素的形成影响不大,只在适宜条件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木材变色
1.1.1 木材变色的类型
1.1.2 变色菌对木材的影响
1.2 变色菌的种类及生长条件
1.2.1 变色菌的种类
1.2.2 变色菌的生长条件
1.3 木材蓝变的防治
1.3.1 物理防治
1.3.2 木材蓝变的化学防治
1.3.3 木材蓝变的生物防治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4.1 变色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1.4.2 变色菌对木材的侵染
1.4.3 变色菌的化学防治
1.4.4 变色菌的生物防治
2 变色菌菌种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2.1 材料和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研究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变色菌株的鉴定及其培养特性
2.2.2 5种变色菌的生物学特性
2.3 结论与讨论
3 变色菌对湿地松的侵染
3.1 材料和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研究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变色菌侵染对木材重量的影响
3.2.2 可可球二孢(Bt)对湿地松的侵染
3.2.3 串珠镰刀菌(Fv)对湿地松的侵染
3.2.4 哈茨木霉(Th)对湿地松的侵染
3.2.5 绿色木霉(Tv)对湿地松的侵染
3.2.6 产紫青霉(Pp)对湿地松的侵染
3.3 结论与讨论
4 变色菌的化学防治
4.1 防蓝变药剂的初步筛选
4.1.1 材料与方法
4.1.2 结果与分析
4.2 室内防蓝变实验
4.2.1 材料与方法
4.2.2 结果分析
4.3 结论与讨论
5 变色菌的生物防治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材料
5.1.2 实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3 结论与讨论
6 总结论
6.1 变色菌的生物学特性
6.2 变色菌对湿地松材的侵染
6.3 变色菌的化学防治
6.4 变色菌的生物防治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10-11
参考文献
- [1].基于电阻法的木材内部腐朽定量检测研究[D]. 岳小泉.东北林业大学2017
- [2].热处理马尾松木材霉变机制及纳米铜防霉技术研究[D]. 谢桂军.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8
- [3].压阻式木材内部缺陷类无损检测理论与技术的研究[D]. 徐凯宏.东北林业大学2004
- [4].三角枫在干燥过程中诱发变色的研究[D]. 高建民.北京林业大学2004
- [5].人工林木材变色与防治技术研究[D]. 常德龙.东北林业大学2005
- [6].化学处理木材的应力松弛[D]. 谢满华.北京林业大学2006
- [7].白桦木材生物变色机理及防治研究[D]. 李小清.北京林业大学2008
相关论文
- [1].树木提取物的功能性合成及其在木材防腐中的应用[D]. 苏文强.东北林业大学2008
- [2].白桦木材干燥过程及生物诱导的变色研究[D]. 张斌.东北林业大学2008
- [3].抗流失硼基木材防腐剂配方遴选及优选配方处理材的性能[D]. 余丽萍.北京林业大学2009
- [4].三角枫在干燥过程中诱发变色的研究[D]. 高建民.北京林业大学2004
- [5].铜唑类防腐剂在竹材防腐中的应用基础研究[D]. 覃道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4
- [6].竹材的分级与应用[D]. 孙正军.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5
- [7].人工林木材变色与防治技术研究[D]. 常德龙.东北林业大学2005
- [8].近红外光谱预测人工林湿地松木材性质与腐朽特性的研究[D]. 杨忠.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5
- [9].铜唑类木/竹材防腐剂的性能评价及其应用研究[D]. 王雅梅.内蒙古农业大学2007
- [10].白桦木材生物变色机理及防治研究[D]. 李小清.北京林业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