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床原位监测及其动力特性研究

海床原位监测及其动力特性研究

论文摘要

本课题采用一套海底沙脊沙波原位监测系统对北部湾进行了长达半年的现场数据测量。系统集成了高频多普勒流速剖面仪、浪潮仪、光学透射仪、光学后反射仪、倾斜仪、水下定标和水面信标等先进设备,以CR800为核心开发了集控制、采集和存贮为一体的高可靠主机。该系统采用分散控制,采集和记录的方法,从根本上避免了关键核心采集设备失效,引发全部测量失败的弊端。利用原位监测系统在北部湾测得的数据,对该区域悬浮体粒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悬浮颗粒表层多为单峰分布,中间层和底层多为双峰分布,表层粒度较细,随着深度增加粒度逐渐变粗,到达底层时粒度最粗。粒度以砂为主,粉砂含量次之,不含粘土。本文尝试了利用声学方法估计悬浮体浓度的研究,结果表明,观察期前三个星期悬沙浓度与后散射强度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由光学和声学方法测得的悬沙浓度拟合较好。但随着OBS受生物附着影响,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越来越差直到最后无相关性。底床粗糙度是研究河口海岸沉积物运移和水流结构的重要因素,利用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坐底测得的流速剖面数据,以不同的潮周期为单位,对该单位内的粗糙长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潮汐周期内计算出的粗糙长度略有差异,但波动较小,相关系数较高,且随着流速剖面拟合的数据点越多,波动越小。相反,传统单个流速剖面拟合得到的粗糙长度变化范围较大,相关系数较低。研究结果也表明,粗糙长度的大小对摩阻流速的影响不大。虽然不同潮汐周期单位内的粗糙长度不同,但由其算出的摩阻流速却相差不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1.2 海床原位监测技术的研究现状
  • 1.3 海床动力特性研究进展
  • 1.3.1 悬沙粒度分析
  • 1.3.2 悬沙浓度分析
  • 1.3.3 潮流边界层研究
  • 1.3.3.1 边界层定义
  • 1.3.3.2 水流结构
  • 1.3.3.3 底部剪切应力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原位监测系统的总体设计
  • 2.1 监测系统的结构设计
  • 2.1.1 测量平台结构设计
  • 2.1.2 平台选材依据
  • 2.1.3 仪器的选型
  • 2.1.3.1 仪器选用依据
  • 2.1.3.2 仪器主要技术指标
  • 2.2 监测系统的集成
  • 2.2.1 测量系统的硬件集成
  • 2.2.2 监测系统的软件集成
  • 2.2.2.1 水下自动采集测量系统
  • 2.2.2.1.1 CR800 简介
  • 2.2.2.1.2 采用CR800 的优势
  • 2.2.2.1.3 CR800 功能描述
  • 2.2.2.1.4 自动测量系统的软件设计
  • 2.2.2.1.5 系统可靠性验证
  • 2.2.2.2 水下自含式测量系统
  • 第三章 研究区域概况
  • 3.1 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
  • 3.2 气象水文特征
  • 3.3 灾害性天气
  • 3.4 波浪特征
  • 3.5 潮汐类型
  • 3.6 海流
  • 第四章 海床动力特性分析
  • 4.1 粒度分析
  • 4.1.1 LISST-100 测量原理
  • 4.1.2 LISST-100 测量方法
  • 4.1.3 粒度参数计算
  • 4.1.4 结果及分析
  • 4.1.4.1 悬浮颗粒粒径分布
  • 4.1.4.2 水柱剖面特征
  • 4.1.4.3 粒度参数及其变化
  • 4.1.4.4 粒度组成及其变化
  • 4.2 悬沙浓度分析
  • 4.2.1 OBS 标定
  • 4.2.2 近底床的悬浮物浓度
  • 4.2.3 OBS 测量影响因素分析
  • 4.2.4 声学测量原理
  • 4.2.5 数据分析与结果
  • 4.4 海底边界层参数计算
  • 4.4.1 流速剖面
  • 4.4.2 粗糙长度
  • 4.4.3 摩阻流速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砂质海床条件下海底电缆埋深研究[J]. 南方能源建设 2020(03)
    • [2].基于雨流计数法的锚泊线与海床接触疲劳分析[J]. 天津航海 2020(03)
    • [3].波流耦合作用下双层砂质海床累积液化特征数值分析[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11)
    • [4].悬链锚泊线与海床接触作用分析[J]. 科学技术创新 2020(06)
    • [5].黄河三角洲工程防护区海床侵蚀过程与不稳定性评估[J]. 海岸工程 2020(02)
    • [6].沉管隧道周围砂质海床波致液化进程研究[J].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8(06)
    • [7].新型多功能抗拖网海床基设计[J]. 中国海洋平台 2018(02)
    • [8].基于ANSYS的淤泥质海底海床基吸附力研究[J]. 海洋技术学报 2017(01)
    • [9].波浪诱发松散海床渐进式液化的数值分析[J]. 海洋学报 2017(09)
    • [10].高阶边界元方法求解规则波在三维局部渗透海床上的传播[J]. 海洋学报 2016(01)
    • [11].海床处理技术研究[J]. 机械工程师 2016(07)
    • [12].近海欠密实砂质海床内波致渐进液化特征研究[J]. 岩土力学 2015(12)
    • [13].电厂排水口周边海床稳定性分析[J]. 科技信息 2014(01)
    • [14].黄河口裸置管线对海床土影响试验研究[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0(03)
    • [15].波浪荷载作用下各向异性海床瞬态液化研究[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19(04)
    • [16].观世界[J]. 黄金时代(学生族) 2020(04)
    • [17].椭圆余弦波作用下海床的响应[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13(10)
    • [18].波浪-流作用下分层海床稳定性分析[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14(06)
    • [19].册镇海底管线沿线海床冲刷原因及冲刷趋势研究[J]. 水道港口 2013(03)
    • [20].自平衡抗吸附海床基的吸附力研究分析[J]. 海洋技术 2012(02)
    • [21].电厂取排水工程对淤泥质海床演变的影响研究[J]. 水道港口 2011(05)
    • [22].波浪作用下海床响应的解析解[J].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2010(12)
    • [23].地震作用下海床孔隙水压力增长的算法研究[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8(05)
    • [24].水域隧道地震响应分析[J]. 地震学报 2020(02)
    • [25].饱和海床土渗流-应力耦合损伤及液化破坏规律(Ⅱ)[J].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2014(12)
    • [26].海底观测平台——海床基结构设计研究进展[J]. 海洋技术学报 2014(06)
    • [27].泥沙输运与海床演变对曹妃甸港口工程的响应特征[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12)
    • [28].黄河口裸置管线对海床土影响的实例研究[J]. 海洋湖沼通报 2010(02)
    • [29].波浪引起的海底管线周围海床动力响应分析[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04)
    • [30].对研究推荐的冲刷防护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调查[J]. 南方能源建设 2020(02)

    标签:;  ;  ;  ;  

    海床原位监测及其动力特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