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风险防范研究

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风险防范研究

论文摘要

农村金融创新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从2004年起,我国政府连续三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出要在农村金融体系中鼓励制度创新。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鼓励在县域内设立多种所有制的社区金融机构,当年12月20日,中国银监会下发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限制,至此,符合农村生产生活需要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农民迫切期盼中、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应运而生。从2007年3月首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的成立到2009年末,遍布广大农村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数量规模已经达到了172家,其中村镇银行148家,贷款公司8家,农村资金互助社16家。三年中,这些金融机构吸收股金共计70亿元,吸收存款269亿元,贷款余额已达181亿元。其中农户贷款达5.1万户,贷款余额65.5亿元;小企业贷款5000万户,贷款余额91亿元,分别占贷款余额的36%和50.4%。新型金融机构的不断涌现以及业务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村资金流通渠道不畅、资金外流、农民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等多方面的压力,为促进县域经济和“三农”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从近几年的运行情况来看,各地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所面临的风险不断加大,不论是经营者还是管理者,对其经营及管理风险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更没有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这就使得新型金融机构的运行和持续发展潜伏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建立一个科学适用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是预防和化解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运行风险的关键,也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本文以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践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围绕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现状以及风险特征,风险影响因素展开研究,并据以提出防范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风险的对策与建议。文章首先系统地评述了具有代表性的金融机构风险理论作为研究的基础;然后,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数量、资金规模、效用发挥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了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分析表明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发展迅速,资金规模不断扩大,效用发挥比较充分,然而与我国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相比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与此同时,对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面临的的风险及其特征做了详细的阐述;接着在查阅大量资料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在遵循全面性、准确性、科学性、重要性和灵敏性原则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将新型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影响因素指标进行分类并予以排序,构建新型金融机构风险评级指标体系。经分析表明,一级指标中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内部影响因素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风险影响最大的因素,所占权重为0.667。在所选的影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风险全部二级指标中,发展能力排在首位,综合权重为0.2548,此外,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安全性、流动性、监管部门、资本充足性、赢利性、经济环境等因素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影响程度也不可忽视;继而,介绍了国外微型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模式以及对我国的启示;最后,结合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实际情况,并借鉴国外拉美国家小额贷款的成功经验,提出了防范新型金融机构运行风险的对策与建议。具体而言,论文的主要观点如下: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内、外影响因素两大方面着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完善内部机制,加强内部控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银行监管部门强化监管资源,提高监管水平;政府在适当干预下的情况下,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其职能。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5 需要界定的几个概念
  • 1.6 本文的创新之处
  • 2 金融机构风险理论基础
  • 2.1 “金融体系脆弱性”的理论
  • 2.1.1 古典假说
  • 2.1.2 长波解释
  • 2.1.3 货币主义解释
  • 2.2 “金融机构内在脆弱性”的理论
  • 2.2.1 信息经济学理论
  • 2.2.2 “囚徒困境”解说
  • 2.2.3 委托-代理理论
  • 3 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及风险特征
  • 3.1 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历程
  • 3.2 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
  • 3.2.1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发展迅速
  • 3.2.2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资金规模发展现状
  • 3.2.3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效用发挥情况
  • 3.3 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风险特征
  • 3.3.1 人员整体素质较低,操作风险高
  • 3.3.2 机构规模小、机制不健全,内部人员控制风险大
  • 3.3.3 服务对象较特殊,信用风险较高
  • 3.3.4 经营成本较高,盈利风险大
  • 3.3.5 监管压力加大,监管风险增高
  • 3.3.6 受国家扶持力度影响较大,政策风险较高
  • 4 构建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 4.1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风险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原则与角度
  • 4.1.1 构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 4.1.2 新型金融机构风险影响因素的选择角度
  • 4.2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风险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确立
  • 4.2.1 风险影响因素指标确定分析方法——AHP 方法简介
  • 4.2.2 指标体系的确立
  • 4.2.3 指标权重的确定
  • 4.2.4 基本结论
  • 5 国外小型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模式及启示
  • 5.1 美国微型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模式与启示
  • 5.1.1 明确而恰当的市场定位,降低了社区银行的(外部)竞争风险
  • 5.1.2 天然的地区优势,积极有益的发展宗旨,提高了社区银行的公众形象
  • 5.1.3 较高的信息获取度,降低了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信用风险
  • 5.1.4 丰富的业务产品,优质的服务,较高的办事效率
  • 5.2 尤努斯的“拉格明”风险管理模式与启示
  • 5.2.1 “五人小组”担保方式,降低了格拉明乡村银行的信用风险
  • 5.2.2 采用精神激励措施,增强客户的还款意识
  • 5.2.3 吸纳客户为股东,增强客户的积极性与忠实度,降低信用风险
  • 5.3 印度尼西亚小额信贷风险管理模式与启示
  • 5.3.1 印尼金融银行的DSP 模式
  • 5.3.2 印尼人民银行的BRI-UD 模式
  • 5.3.3 印尼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模式的启示
  • 6 防范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风险的对策与建议
  • 6.1 完善内部机制,加强内部控制,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
  • 6.1.1 建立健全内部组织,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 6.1.2 提高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从业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 6.1.3 创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金融服务工具
  • 6.1.4 充分发挥竞争优势,增强其抗风险能力
  • 6.2 加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外部控制
  • 6.2.1 银行监管部门提高其监管水平
  • 6.2.2 政府加强职能,进行合理干预
  • 7 结论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7.2 不足及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之处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简历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分析金融创新条件下的金融机构风险管理[J]. 财经界(学术版) 2017(03)
    • [2].金融机构风险处置与破产的比较与选择[J]. 银行家 2020(04)
    • [3].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现状和对策研究[J]. 黑龙江科学 2016(22)
    • [4].金融机构风险税:最新进展和各国立场[J]. 中国金融 2011(05)
    • [5].英美两国问题金融机构风险处置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 华北金融 2019(11)
    • [6].江苏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风险控制研究——以丰县某村镇银行为例[J]. 现代商贸工业 2017(27)
    • [7].发达国家农村金融机构风险防范的经验与借鉴[J]. 世界农业 2017(01)
    • [8].谨防民间金融机构风险向银行业传染[J]. 华北金融 2016(09)
    • [9].中小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形成原因分析[J]. 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 2012(06)
    • [10].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风险生成机理及策略[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10)
    • [11].金融创新条件下的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探析[J]. 中国商论 2017(15)
    • [12].我国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 时代金融 2014(24)
    • [13].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 现代商业 2015(06)
    • [14].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J]. 时代金融 2012(12)
    • [15].谨防民间金融机构风险向银行业传染[J]. 国际金融 2016(11)
    • [16].关于完善我国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法律框架的思考[J]. 吉林金融研究 2019(11)
    • [17].农村金融机构风险防范问题探析[J]. 时代金融 2020(19)
    • [18].金融机构风险承担行为影响因素研究述评与展望——基于公司治理视角[J]. 金融发展研究 2016(01)
    • [19].农村微型金融机构风险的生成机理及其防范[J]. 经济问题探索 2013(02)
    • [20].我国金融机构风险处置的思考[J]. 中国金融 2018(11)
    • [21].非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机制研究[J]. 青海金融 2019(03)
    • [22].略谈农村金融机构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J]. 财经界(学术版) 2018(26)
    • [23].浅谈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体系构建[J]. 现代经济信息 2017(10)
    • [24].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风险防范标准[J]. 中国金融 2012(03)
    • [25].有效应对我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风险的几点思考[J]. 北方金融 2019(01)
    • [26].我国农村金融机构风险的现状及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12(32)
    • [27].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风险监测预警的思考[J]. 青海金融 2011(12)
    • [28].我国区域农村微型金融机构风险的评价及控制[J]. 征信 2013(06)
    • [29].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风险监测预警的分析与思考[J]. 金融科技时代 2019(10)
    • [30].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风险控制研究[J]. 南方金融 2011(05)

    标签:;  ;  ;  ;  

    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风险防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