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X-衍射分析等手段,对桩海地区中生界碎屑岩储层成岩作用、储集空间、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中生界主要发育了冲积扇、扇三角洲、河流、三角洲等储集砂体,碎屑岩储层主要经历了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及溶解作用等成岩作用;通过对碎屑岩储层储集空间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分析发现,储集空间主要为溶解孔隙及裂缝,在沉积、成岩、构造的综合控制下,中生界顶底及内部不整合面附近发育多个次生孔隙发育带;储集性能主要受沉积作用、构造作用和成岩作用控制,沉积作用是最重要的控制因素,其中三角洲砂体物性最好,河流砂体次之,冲积扇、扇三角洲及滨浅湖砂体物性较差。构造作用对储集物性的改造主要表现为断层活动和不整合,断层活动使储层形成大量裂缝,不整合面之下约100m内储层物性明显提高。溶解作用受沉积和构造作用的控制,其对储层的改造程度与沉积相带及距不整合面的距离有密切关系。综合考虑沉积作用、构造作用、成岩作用对储层的控制作用,将济阳坳陷中生界碎屑岩储层划分为四类,其中,Ⅰ类储层为高孔中渗型,Ⅱ1、Ⅱ2类储层为中孔低渗型,Ⅱ3类储层为低孔低渗型,Ⅲ、Ⅳ类储层为特低孔特低渗型。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前言1.1 成岩作用研究进展1.1.1 碎屑岩储层成岩事件及其特征1.1.2 碎屑岩储层成岩相特征1.1.3 碎屑岩储层成岩阶段划分1.2 储层评价研究进展1.2.1 碎屑岩储层储集空间特征1.2.2 碎屑岩储层控制因素1.2.3 碎屑岩储层分类评价方法1.3 选题意义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1.4.1 研究内容1.4.2 研究思路第二章 地质概况2.1 构造位置及构造格局2.2 沉积演化及地层发育特征2.2.1 沉积演化特征2.2.2 地层发育特征2.3 储层类型及岩石学特征第三章 成岩作用特征3.1 成岩作用类型及特征3.1.1 压实、压溶作用3.1.2 胶结作用3.1.3 交代作用3.1.4 溶解、溶蚀作用3.2 成岩相类型及特征3.2.1 强压实固结成岩相3.2.2 碳酸盐胶结交代成岩相3.2.3 不稳定组分溶解、溶蚀成岩相3.3 成岩阶段划分3.3.1 早成岩 B期1亚期'>3.3.2 晚成岩 A1亚期2亚期'>3.3.3 晚成岩 A2亚期3.3.4 晚成岩 B期第四章 储集空间特征及形成机制4.1 储集空间类型及特征4.1.1 孔隙类型及特征4.1.2 裂缝类型及特征4.2 次生孔隙形成机制第五章 储层物性控制因素5.1 沉积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5.1.1 岩性的影响5.1.2 岩石组构的影响5.1.3 储层厚度的影响5.1.4 沉积相的影响5.2 构造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5.2.1 中生界顶面不整合对储层物性影响1+2~K间不整合对储层物性影响'>5.2.2 J1+2~K间不整合对储层物性影响5.2.3 埋藏深度对储层物性影响5.2.4 剥蚀量对储层物性的影响5.2.5 断裂褶皱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5.3 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5.3.1 压实、压溶作用5.3.2 胶结作用5.3.3 溶解溶蚀作用5.3.4 成岩阶段的影响5.4 储层综合评价第六章 结论参考文献致谢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储层特征论文; 控制因素论文; 综合评价论文; 中生界论文; 桩海地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