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静宁地区全新世中期气候变化

甘肃静宁地区全新世中期气候变化

论文摘要

全新世是大约10kaBP以来的时期,随着末次盛冰期的结束,气温开始升高,降水也逐渐增加,但其间的气候仍然存在不稳定性,出现了多次气候波动。全新世对于人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类的文明社会,当前社会的一切繁荣、富强、发展、进步都发生在全新世。因此,认识全新世的气候变化有重要的意义。全新世中期的气候变化研究越来越成为国际上全新世研究的热点。甘肃静宁地区位于黄土高原西部,是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三大地形区的交界区,又处于东亚季风边缘,是由半湿润气候向半干旱气候过渡的地区,对气候变化的反映较为敏感。对过渡带气候变化的研究有助于获得高分辨率的气候变化信息,提取气候变化的早期信号。且此地区的气候信息在黄土中保存良好,因此本文将研究剖面选在甘肃静宁地区,开展全新世中期的气候变化研究。通过大量的野外考察,选取了甘肃静宁东山剖面,该剖面地层稳定,发育连续、完整,保存良好,具有典型性。在实验室内对剖面样品进行了粒度、磁化率和碳酸盐等古气候代用指标分析,结合野外考察和以上的实验分析结果,分析探讨了该地区全新世中期的气候变化特征,得出如下结论:(1)8.5—7.6kaBP,中值粒径、平均粒径、众数粒径和>63微米的粒度组分含量都逐渐减少,指示沉积物粒径减小,冬季风减弱,温度升高,降水量增多,气候温暖湿润。低频磁化率、高频磁化率和频率磁化率逐渐增大,指示夏季风增强,植被覆盖度变大,沙尘活动减少,成土作用较强,温度偏高,降水较多,气候温暖湿润。此时的碳酸盐含量减小,也指示了土壤淋溶作用的增强,降水量的增多,同样指示气候的湿润程度加强。综合各古气候代用指标得出结论,8.5—7.6kaBP内,气候向温暖湿润化方向发展。(2)7.6—6kaBP,中值粒径和>63微米的粒度组分含量略微升高,而平均粒径和众数粒径则降低,指示此时冬季风虽然稍有增强,但沉积物粒径并未随之增大,而是呈现减小趋势,气候仍然以温暖湿润为总体特征。此时段内的磁化率值变化不大,且此时的剖面地层为古土壤,说明此段时期气候波动不大,仍然延续了上一时期暖湿的气候特点。碳酸盐值有所增加,指示这一时期降水量有所减少,结合中值粒径和>63微米的粒度组分含量也都略微升高的现象,推测此时的气候仍以温暖湿润为总体特征,但有稍许变干的趋势。(3)6—5kaBP,中值粒径、平均粒径、众数粒径和>63微米的粒度组分含量都有明显升高,指示这一时期内冬季风增强,温度降低,降水减少,气候趋于寒冷干旱。低频磁化率、高频磁化率和频率磁化率在这一时期内都有所增大,指示夏季风强盛,但在大约5.5kaBP到5kaBP时,出现了一次趋于寒冷干旱的气候波动,说明此段时期内气候并不稳定。此时期内的碳酸盐值也出现了波动,呈现由多到少又由少到多的变化,指示降水量经历了由少到多又由多到少的过程。综合各个指标来看,6—5kaBP内的气候变化呈现暖湿-冷干的变化模式,与全新世中期其他时段相比,降水减少,温度降低,气候明显恶化。(4)5—3.9kaBP,中值粒径、平均粒径、众数粒径和>63微米的粒度组分含量都明显减少,指示此时冬季风减弱,夏季风强盛,温度升高,降水增多,气候趋于温暖湿润。此时高、低频磁化率都有所升高,指示此时夏季风增强,成土作用强烈,气候变得温暖湿润。碳酸盐值大幅下降,指示降水量明显增多,气候湿润程度加强。因此,总体来说,5—3.9kaBP内气候趋于温暖湿润。(5)3.9—2.7kaBP,中值粒径略微减少,平均粒径、众数粒径和>63微米的粒度组分含量都明显增大,指示此时冬季风强盛,温度下降,降水减少,气候变得干冷。此时期内的高、低频磁化率变化不大,频率磁化率有所降低,且其间出现了一次趋于干凉的气候波动,说明此时期内夏季风减弱,气候趋于干冷。而碳酸盐含量却呈减少趋势,指示降水量的增多,这也许是因为降水量的减少滞后于温度的降低。总体来说,3.9—2.7kaBP内的气候变得寒冷,呈现冷干或冷湿的特点。(6)5kaBP时,出现了平均粒径和>63微米粒度组分含量明显增大的现象,指示此时冬季风增强,沉积物粒径增大,温度降低,降水量减少,气候条件恶化。这与其他学者在我国及世界其他地区所发现的气候恶化事件相吻合,也证明了该研究区内的气候变化具有普遍性和全球性的特点。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全新世气候变化研究的必要性
  • 第二节 全新世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一节 静宁概况
  • 第二节 剖面概况及年代
  • 2.1 剖面概况
  • 2.2 剖面年代
  • 2.3 气候代用指标的选择
  • 第三章 粒度组成与环境变化
  • 第一节 粒度指标的环境意义及实验方法
  • 3.1 粒度指标的环境意义
  • 3.2 粒度指标的实验方法及步骤
  • 第二节 粒度组成指示的环境变化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磁化率与环境变化
  • 第一节 磁化率指标的环境意义及实验方法
  • 4.1 磁化率指标的环境意义
  • 4.2 磁化率指标的实验方法及步骤
  • 第二节 磁化率指示的环境变化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碳酸盐含量与环境变化
  • 第一节 碳酸盐指标的环境意义及实验方法
  • 5.1 碳酸盐指标的环境意义
  • 5.2 碳酸盐指标的实验方法及步骤
  • 第二节 碳酸盐含量指示的环境变化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甘肃静宁地区全新世中期环境变化
  •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结论与存在问题
  • 一、结论
  • 二、存在问题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和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甘肃天水全新世黄土粒度、磁化率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2)
    • [2].让古人类遗骸告诉我们,人类是如何扩散到全球的(上)[J]. 飞碟探索 2016(03)
    • [3].环境[J]. 生物进化 2017(01)
    • [4].惩罚、规范与合作——全新世人类合作之谜的一个解决方案[J]. 哲学研究 2016(04)
    • [5].全新世事件3与古文化变迁[J]. 地质科技情报 2010(03)
    • [6].全新世以来中国北方的环境变迁[J]. 松州 2009(Z1)
    • [7].中晚全新世科尔沁沙地演化与气候变化[J]. 中国沙漠 2013(01)
    • [8].鲁南地区全新世环境变化与文化响应[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7)
    • [9].太湖地区早全新世罕见人类活动的古地理分析[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2)
    • [10].晚更新世末期—全新世早期的气候突变和中国农业的起源[J]. 热带地理 2011(02)
    • [11].呼伦贝尔高平原全新世早晚期砂、土楔及其古气候环境意义[J]. 第四纪研究 2011(05)
    • [12].关中平原全新世以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时空演变分析[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9(06)
    • [13].青藏高原东部全新世泥炭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初探[J].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18(03)
    • [14].全新世安塞剖面的磁学特征变化历史及其受控因子分析[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8(05)
    • [15].基于孢粉记录的中国西南地区全新世气候变化研究进展[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8(05)
    • [16].山东半岛近岸海区全新世泥质沉积体研究现状[J]. 海洋地质前沿 2013(10)
    • [17].青藏高原东北部全新世泥炭正构烷烃的生物记录[J]. 沉积学报 2009(01)
    • [18].黄河马头关段全新世古洪水水文恢复及气候背景研究[J]. 干旱区地理 2017(01)
    • [19].沂沭断裂带北段全新世活动断层的发现及其意义[J]. 山东国土资源 2017(04)
    • [20].人类世:我们创造的新世界[J]. 大科技(百科新说) 2011(08)
    • [21].四川中——晚全新世古气候环境演变对三星堆文明兴衰的影响[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08)
    • [22].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地全新世以来的古气候变化[J]. 地球与环境 2019(05)
    • [23].我们现在都是气候难民[J]. 中国经济报告 2018(09)
    • [24].新疆伊犁可克达拉剖面晚全新世古土壤与环境[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6(05)
    • [25].砗磲记录的南海西沙晚全新世温暖期的高海温特征[J]. 科学通报 2014(18)
    • [26].中国2007年以来全新世火山地质研究的主要进展[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1(04)
    • [27].全新世毛乌素沙地演化初探[J]. 现代盐化工 2018(02)
    • [28].冬夏季温度和降水变化对青海湖全新世环境变化的影响初探(英文)[J]. 盐湖研究 2018(02)
    • [29].全新世早期石笋灰度序列记录的气候环境信息分析——以重庆羊口洞石笋为例[J]. 中国岩溶 2017(02)
    • [30].华山山前断裂中段全新世垂直活动速率的重新厘定[J]. 地震研究 2016(03)

    标签:;  ;  ;  

    甘肃静宁地区全新世中期气候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