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区白榆/刺槐混交林生长动态与生态功能研究

黄土区白榆/刺槐混交林生长动态与生态功能研究

论文摘要

以黄土高原地区白榆纯林、刺槐纯林及三种比例混交林(白榆:刺槐=2:1;白榆:刺槐=1:1和白榆:刺槐=1:2)为研究对象,通过在陕西省杨陵区二年的田间实验观测,对土壤与植物养分含量、叶片结构特性、根系特性与土壤呼吸、光合生理特性以及植物生长特性的季节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黄土高原区白榆/刺槐混交林植物生理特性与生态功能的作用关系,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黄土高原混交林植物生长对生态环境变化的适应性策略,并为黄土高原混交林造林模式的选择以及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取得如下主要结论:(1)阐明了黄土区白榆纯林、刺槐纯林及三种不同比例混交林土壤-植物养分含量的变化规律,混交林地土壤N素、P素及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两种纯林地有所增加,尤其是混交比例为白榆:刺槐=1:2(1B2C)对提高林地土壤养分含量的幅度更大;植物不同器官N、P含量在叶中较高、茎中较低,三种混交林植物N、P含量为:1B2C > 2B1C(白榆:刺槐=2:1)> 1B1C(白榆:刺槐=1:1),说明由于刺槐的引入,提高了混交林地土壤的养分水平,也增加了两植物体内N、P养分的吸收和利用,尤其是增加了混交林白榆植株对N、P营养的吸收,其中混交比例为1B2C处理对提高白榆和刺槐植物全N、全P含量有更明显的效果。(2)揭示了白榆、刺槐纯林及混交林叶片结构特性的季节动态变化特征,表明白榆纯林上部叶片的叶干重和叶厚度较大,不同处理叶干物质含量(LDMC)变化较小,说明LDMC对不同林型的变化可能不敏感;混交林白榆、刺槐1B2C处理叶片的比叶面积较大;比叶面积与叶厚度、LDMC和叶干重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白榆、刺槐叶厚度对比叶面积的影响要大于LDMC和叶干重。(3)分析了白榆、刺槐纯林及混交林植物细根特性与土壤呼吸的季节变化规律,表明不同季节根系表面积、根系直径和比根长在夏季(7月)较大,在春季(5月)较小,而根系生物量变化有所不同,其中混交林白榆1B2C处理根系生物量和表面积较高,白榆纯林根系生物量、根系表面积和比根长较低;植物细根参数之间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生长受到立地条件的不同而表现差异;土壤呼吸速率日动态变化呈单峰型曲线,峰值出现在午后12:00-15:00 pm,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趋势主要与地表温度有关;土壤呼吸速率也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不同处理中混交林地1B2C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较高;土壤温度和土壤呼吸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尤其是5cm深处土壤温度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最大;土壤呼吸与土壤水分的关系常表现离散,没有明显的规律性,说明除了温度和土壤水分的影响,其他因素对土壤呼吸的影响也不容忽视。(4)探讨了白榆、刺槐叶片光合生理特性与水分利用效率(WUE)之间的作用关系,表明混交林刺槐1B2C处理叶片的光合速率在各处理中较大,而蒸腾速率受测定气温的高低影响较大;不同处理中,混交林白榆1B2C处理和刺槐纯林的WUE较大,且白榆WUE大于刺槐;三种混交林白榆的光合氮素利用效率(PNUE)较白榆纯林有明显提高,三种混交林PNUE为:1B2C > 1B1C > 2B1C,说明混交林1B2C处理两植物对氮素的利用效率较高,尤其是混交林白榆。从叶片N含量与光合速率、PNUE的相关性表明,叶片氮素含量的增加有助于提高植物的光合能力,但叶片的氮素含量增加并不能代表植物对氮素利用效率就高。(5)研究了白榆、刺槐纯林及混交林植物的生长动态与生物量分配模式,发现在混交林两植物生长盛期,植物会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于叶片的生长,以获得更多的光合产物,促进植物的生长,而在生长末期则将同化物质向根系积累,从而为不利环境或越冬做准备,这是植物适应环境的一种策略;应用W=aDb(W为生物量,D为胸径,a、b为系数)为模型建立植物生物量和胸径之间的回归方程,其拟合性较好、相关系数较高,可作为白榆、刺槐生物量的估测模型。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引言
  • 1.2 植物混交效应研究概况
  • 1.3 混交林种间相互作用关系
  • 1.3.1 混交林种间关系的表现形式
  • 1.3.2 混交林种间关系的作用方式
  • 1.3.3 混交林种间关系的调控
  • 1.4 植物混交效应的影响
  • 1.4.1 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 1.4.2 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 1.4.3 对营养元素积累、分配和循环的影响
  • 1.4.4 对根系生长的影响
  • 1.4.5 对土壤呼吸的影响
  • 1.4.6 对林地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影响
  • 1.5 植物混交效应亟待研究的工作
  • 1.6 研究目的与内容
  • 1.6.1 研究目的
  • 1.6.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区概况
  • 2.2 实验设计
  •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2.3.1 土壤养分含量
  • 2.3.2 土壤呼吸
  • 2.3.3 植物养分含量
  • 2.3.4 根系特征参数
  • 2.3.5 叶片结构特性参数
  • 2.3.6 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参数
  • 2.3.7 叶绿素荧光参数
  • 2.3.8 叶绿素含量
  • 2.3.9 叶片光合氮素利用效率
  • 2.3.10 植株胸径、株高和生物量
  • 2.4 数据分析
  • 第三章 土壤-植物系统中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
  • 3.1 土壤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
  • 3.1.1 土壤全氮的变化
  • 3.1.2 土壤全磷的变化
  • 3.1.3 土壤有机质的变化
  • 3.1.4 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的变化
  • 3.2 植物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
  • 3.2.1 植物全氮的变化
  • 3.2.2 植物全磷的变化
  • 3.2.3 植物有机碳的变化
  • 3.2.4 植物叶片C、N、P 含量之间的关系
  • 3.3 讨论
  • 3.3.1 不同处理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
  • 3.3.2 不同处理植物养分含量的变化
  • 3.3.3 植物叶片的化学计量特征
  • 第四章 叶片结构特性的动态变化
  • 4.1 叶片干重和叶片厚度的变化
  • 4.2 比叶面积和叶干物质含量的变化
  • 4.3 植物叶片性状因子之间的关系
  • 4.4 讨论
  • 第五章 根系特征与土壤呼吸的动态变化
  • 5.1 根系分布特性的动态变化
  • 5.1.1 根系生物量的变化
  • 5.1.2 根系表面积的变化
  • 5.1.3 根系直径的变化
  • 5.1.4 比根长的变化
  • 5.2 根系参数间的相关性分析
  • 5.3 土壤呼吸的动态变化
  • 5.3.1 土壤呼吸的日变化
  • 5.3.2 土壤呼吸的季节变化
  • 5.3.3 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的关系
  • 5.3.4 土壤呼吸与土壤水分的关系
  • 5.4 讨论
  • 5.4.1 不同处理根系分布特性的变化
  • 5.4.2 不同处理土壤呼吸的变化
  • 第六章 植物叶片光合特性的动态变化
  • 6.1 植物叶片光合特性参数的动态变化
  • 6.1.1 叶绿素含量
  • 6.1.2 叶片光合气体交换特性
  • 6.1.3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
  • 6.1.4 植物光合氮素利用效率
  • 6.2 光合速率、光合氮素利用效率与叶片氮含量的关系
  • 6.3 植物叶片光合特征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 6.4 讨论
  • 6.4.1 不同处理植物叶片光合特性的变化
  • 6.4.2 不同处理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的变化
  • 第七章 植物生长动态及生物量分配
  • 7.1 植物的生长特性
  • 7.2 植物生物量及其分配
  • 7.3 植物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的关系
  • 7.4 植物株高、胸径的生长动态
  • 7.5 植物的相关性生长
  • 7.6 讨论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主要结论
  • 8.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白榆栽培技术[J]. 吉林农业 2018(13)
    • [2].白榆[J]. 江苏林业科技 2017(01)
    • [3].一股清流绕画坛[J]. 苏州杂志 2017(01)
    • [4].用材林树种白榆栽培技术[J]. 山西林业 2018(01)
    • [5].速生白榆组培苗在馆陶县的生长状况及其适应性分析[J]. 安徽农学通报 2017(10)
    • [6].单株白榆期望成熟龄的研究(英文)[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7(06)
    • [7].七味白榆散治疗压疮18例[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13)
    • [8].离体培养条件下12个白榆优良无性系氯化钠盐分抗性筛选的研究[J].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2013(03)
    • [9].白榆育苗技术要点[J]. 中国果菜 2011(06)
    • [10].白榆造林技术[J]. 现代农村科技 2011(17)
    • [11].浅议白榆种子育苗技术[J].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2(08)
    • [12].白榆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利用研究[J]. 河南林业科技 2012(04)
    • [13].白榆抗旱造林技术[J]. 内蒙古林业 2011(04)
    • [14].白榆育苗技术要点[J]. 河北林业科技 2010(01)
    • [15].外源水杨酸对盐胁迫下白榆生理特性的影响[J]. 林业科学研究 2018(06)
    • [16].感悟成长[J]. 民心 2019(02)
    • [17].盐碱胁迫对白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J]. 种子 2018(07)
    • [18].成长[J]. 民心 2016(05)
    • [19].白榆栽培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 2015(18)
    • [20].速生耐盐碱白榆抗寒性评价[J]. 山东林业科技 2014(02)
    • [21].白榆育苗造林技术[J].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2(05)
    • [22].不同白榆品系对滨海盐碱地的改良效果及盐分离子的分布与吸收[J]. 水土保持学报 2018(06)
    • [23].新疆柴窝堡白榆死亡原因分析及对策[J]. 绿色科技 2018(23)
    • [24].生长季节追肥对白榆幼苗生理活性物质含量的影响[J].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9(01)
    • [25].干旱区露天煤矿粉尘污染对白榆和梭梭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 2019(05)
    • [26].优良组培白榆无性系对盐分响应的差异性[J]. 林业科学 2016(03)
    • [27].凋谢的生命——评长篇小说《风过白榆》[J]. 东方企业文化 2013(17)
    • [28].白榆的育苗和造林技术[J]. 养殖技术顾问 2012(01)
    • [29].七味白榆散外敷治疗褥疮48例[J]. 中外医学研究 2012(06)
    • [30].柴窝堡白榆死亡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 植物医生 2018(07)

    标签:;  ;  ;  ;  ;  ;  

    黄土区白榆/刺槐混交林生长动态与生态功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