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区沙尘气溶胶的间接气候效应研究

中国地区沙尘气溶胶的间接气候效应研究

论文摘要

沙尘气溶胶又称为矿物质气溶胶,是大气气溶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气候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沙尘气溶胶可以吸收和散射太阳辐射,参与暖云的过程,影响暖云的光学特性、降水特征以及云的寿命,同时还可以充当冰晶对冷云过程产生影响,从而改变气候系统的辐射平衡,产生直接和间接气候效应。中国是沙尘气溶胶的重要源区,近年来沙尘暴频发,因此对中国地区沙尘气溶胶的间接气候效应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以中国地区沙尘气溶胶为研究对象,利用耦合的区域气候化学模式系统(RegCCMS)模拟沙尘气溶胶的浓度以及光学特性参数的时空分布,定量研究沙尘气溶胶对暖云的影响,包括第一间接效应、第二间接效应和巨核效应,进一步考虑了沙尘气溶胶对冷云的影响,并估算其气候效应。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对区域气候化学模式系统加以改进,在其中添加了四种起沙模型,利用不同起沙方案对2010年3月21日一次沙尘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与观测的比较,选取GEATM起沙模型用于沙尘气溶胶间接气候效应的模拟研究。同时选取气溶胶-巨核和冰核参数化方案,用于估算沙尘气溶胶影响暖云和冷云产生的气候效应。2.通过对2003-2007年3、4、5月的模拟,发现中国地区的沙尘气溶胶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的新疆、蒙古、甘肃等,同时在四川、重庆地区也存在高浓度集中区,3、4、5月最大地面浓度达到2200ng/m3、2700μg/m3、3500μg/m3,3月份最低,5月份最高,柱含量分布与地面浓度具有类似的特征,3、4、5月柱含量的最高值分别为2400mg/m2、4000mg/m2、6000mg/m2。3.研究了沙尘气溶胶对暖云的影响及气候效应。考虑沙尘气溶胶存在可溶部分,可以充当云凝结核(CCN),使得云滴数浓度增加30m-3、云滴有效半径减小0.18μm,沙尘气溶胶的第一间接辐射强迫在对流层顶和地面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平均达到-1.98W/m2,主要集中在中国的西南部地区,尤其是四川、重庆以及贵州青海等地区辐射强迫较高。第二间接效应主要表现为对降水的影响,使得降水转化率减少2.83×10-9Kg/Kg/s,云量增加0.05%,云水含量增高,云液水路径增加,整个对流层净吸收的太阳辐射强迫减少1.75W/m2,同时地表降温,降水减少。由于沙尘气溶胶中存在大量的粗粒子,有利于云滴的有效碰并,对降水有促进作用,降水转化率增大8.25×10-12Kg/Kg/s,地面降水增加0.13mm/day,云量减少0.188%,云液水路径减少0.1437g/cm3,整层大气净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加2.89W/m2,到达地表的能量增多,地面温度升高0.56K,地面比湿增大,增加幅度为0.17g/Kg。4.研究了沙尘气溶胶对冷云的影响及气候效应。由于沙尘气溶胶的水平传输距离较远,垂直方向可以达到3-4km,其中部分不可溶的沙尘粒子可以充当冰核,参与冷云作用,沙尘气溶胶增加了冰晶数浓度,减小了冰晶有效半径,因此冰云光学厚度增加0.021,使得对流层净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17.0W/m2,地表温度降低0.84K。此外,还可以影响到暖云降水,使得暖云降水减少0.22mm/day。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意义
  • 1.2 研究进展
  • 1.2.1 沙尘的物理化学特性
  • 1.2.2 沙尘的气候效应
  • 1.3 本文工作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模式与方法
  • 2.1 区域气候化学模式系统
  • 2.2 沙尘气溶胶的起沙模型
  • 2.3 沙尘气溶胶的间接效应
  • 2.3.1 第一间接效应
  • 2.3.2 第二间接效应
  • 2.3.3 巨核效应
  • 2.3.4 冰核效应
  • 2.4 数值试验方案设计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一次沙尘暴过程的模拟与分析
  • 3.1 2010年3月21日沙尘暴过程的分析
  • 3.2 四种起沙模型在沙尘个例中的比较
  • 3.3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沙尘气溶胶对暖云的影响及气候效应
  • 4.1 沙尘气溶胶的空间分布
  • 4.2 沙尘气溶胶的第一间接辐射强迫及气候效应
  • 4.2.1 沙尘气溶胶的第一间接辐射强迫
  • 4.2.2 沙尘气溶胶的第一间接气候效应
  • 4.3 沙尘气溶胶的第二间接辐射强迫及气候效应
  • 4.4 沙尘气溶胶的总的间接气候效应
  • 4.5 沙尘气溶胶作为巨核的间接气候效应
  • 4.6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沙尘气溶胶对冷云的影响及气候效应
  • 5.1 沙尘气溶胶对冷云参数的影响
  • 5.2 沙尘气溶胶影响冷云产生的气候效应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6.1 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
  • 6.1.1 区域气候化学模式改进
  • 6.1.2 沙尘气溶胶的浓度、柱含量的时空分布
  • 6.1.3 沙尘气溶胶对暖云的影响
  • 6.1.4 沙尘气溶胶对冷云的影响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6.3.1 论文的不足之处
  • 6.3.2 未来的工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J]. 中国集体经济 2019(31)
    • [2].中国地区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与路径选择[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9(05)
    • [3].试论中国地区间税收与税源非均衡性问题对策[J]. 知识经济 2017(05)
    • [4].中国地区云的观测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24)
    • [5].基于ISCCP_D2数据资料对我国近十年低云变化特征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4(36)
    • [6].基于MODIS数据的中国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时空变化特征[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20(01)
    • [7].中国耳念珠菌[J].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8(05)
    • [8].2004年冬春季中国地区云的模拟分析[J].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08(03)
    • [9].中国地区白俄音乐会的特点与发展趋势[J]. 戏剧之家 2015(05)
    • [10].基于GOSAT反演的中国地区二氧化碳浓度时空分布研究[J]. 大气科学 2016(03)
    • [11].全球及中国区域气候变化预估研究主要进展简述[J]. 干旱气象 2013(04)
    • [12].估算冻结(融化)深度方法的比较及在中国地区的修正和应用[J]. 地球科学进展 2009(02)

    标签:;  ;  ;  ;  ;  

    中国地区沙尘气溶胶的间接气候效应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