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颖达美学思想研究

孔颖达美学思想研究

论文摘要

隋末唐初经学大师孔颖达,以主撰《五经正义》播名于史。其治经,文无分古今,学不忌南北,乃至援纬以释经,故能冶汉魏六朝诸家传、注于一炉,而集其大成。其《正义》虽历来被目为经学阐释文本,但涵有丰赡的美学思想。其中《毛诗》、《乐记》、《周易》孔疏,蕴含美学直接材料;其余各经孔疏,所保留周人以礼乐为中心的“礼文化”思想材料,亦系研究早期儒家美学及其承传的宝贵资源。在美学本体论方面,孔氏《正义》通过对哲学上的道气论、有无论、变易论等的梳理和理论提挈,建构了以气本论为基础的美学思想体系,彰显了中国传统美学的生命精神和自然感性色彩。以此为基点,孔氏对情与志、情与性等传统美学问题多加剔抉,提出了建基于气类相感论的性情论与感物动情之说:并引“发愤抒情”的楚骚传统诠解“诗言志”,豁露了魏晋以来诗骚合流的历史印痕;其“情志一也”的观点,更可见汉魏以降“诗言志”向“诗缘情”转换的文脉历程。孔氏《正义》还努力恢复易学重象的传统,其对于“观物取象”、“言、象、意”之辩等易学传统问题的多方阐发,直接推进了由“易象”到“审美意象”的转变,并为唐代“意境”美学范畴的提出,准备了丰厚的思想营养。孔氏还自觉地从理论上贯通《诗》、《易》,一方面以《易》象释《诗》兴,充分肯定易象“若诗之比喻”的诗性功能,发展了传统的诗学比兴观;另一方面据其易学“体用”观提出了“三体三用”说,合理解决了《诗》之“六义”问题的系列悬疑。孔氏《正义》不废纬书,综合秦汉诗论各说,提出“诗有三名”(承也、志也、持也)之论,亦可经过分疏诠释,见出儒家诗学功能论之历史演进:其对“孔子删诗”等问题的精采考论,则在诗学史上造成巨大影响。在诗乐关系方面,孔氏《正义》以“礼乐相济”思想为基础,既提出“诗为乐章,诗乐是一”、“诗与乐同功”的诗乐一体论,又仔细考察了诗与乐两者“辞变声常”之异,据此亦可追溯由上古之乐教统诗教,春秋期间诗乐两艺、两教分途的历史轨迹。在对五经文本的多维观照中,孔氏《正义》还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诠释思想,如“疏不破注”、“体无恒式”、“立足文本”、“学理通观”等,这在中国古典美学诠释史上,亦具有极重要意义。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导论
  • 一、孔颖达生平及撰作简介
  • 二、孔颖达美学思想研究概况
  • 三、孔颖达学术思想全景考略
  • 第一章 本体论
  • 第一节 道气论
  • 一、论“道”
  • 二、论“气”
  • 三、论“生生”
  • 第二节 有无论
  • 一、“易理备包有无”
  • 二、“自然而尔,因无而生有”
  • 第三节 变易论
  • 一、“变化之总名,改换之殊称”
  • 二、“变化之道,在刚柔相推之中”
  • 三、“诗迹所用,随运而移”
  • 第二章 情性论
  • 第一节 情性之辩
  • 一、论性情
  • 二、论性情与审美教化
  • 第二节 “情志一也”
  • 第三节 “情缘物动,物感情迁”
  • 第四节 “蓄志发愤,情寄于辞”
  • 第三章 象论
  • 第一节 恢复重“象”传统
  • 一、恢复重“象”传统
  • 二、重“象”缘由
  • 第二节 “观物取象”论
  • 一、论“观物取象”
  • 二、“观物取象”论的美学意义
  • 第三节 言、象、意之辩
  • 一、立“言”尽意
  • 二、立“象”尽意
  • 三、“太虚之象”
  • 第四节 由“易象”到“兴象”
  • 一、“以物象而明人事,若《诗》之比喻”
  • 二、“兴必取象”
  • 第四章 诗论
  • 第一节 “诗有三训”
  • 一、“风雅之诗,缘政而作”
  • 二、“诗述民志,乐歌民诗”
  • 三、“畅怀舒愤,塞违从正”
  • 第二节 “三体三用”
  • 一、“三体三用”说的提出
  • 二、释“赋比兴”
  • 第三节 “删诗”辨正
  • 第五章 乐论
  • 第一节 礼乐相济
  • 一、“礼乐兼有,所以为美”
  • 二、“时政善恶,见于音”
  • 三、“乐出于人而还感人”
  • 第二节 “诗乐同功”
  • 第三节 二艺分途
  • 第四节 律历融通
  • 第六章 审美诠释论
  • 第一节 “疏不破注”
  • 一、释“疏不破注”
  • 二、随文释义
  • 第二节 “体无恒式”
  • 第三节 立足文本
  • 一、注重文本基本表达形式
  • 二、注重文本语境
  • 第四节 学理通观
  • 一、对于不同学术流派之间的通观
  • 二、对于不同经传之间的通观
  • 三、对于同一经传文本内部的通观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从圆文、协句、足句等术语看《五经正义》中的韵律观念[J]. 韵律语法研究 2020(02)
    • [2].论《五经正义》的经典诠释方法与原则[J].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8(06)
    • [3].唐朝《五经正义》的编写及其对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教材编写的启示[J].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04)
    • [4].《五经正义》追求统一的编辑思想研究[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2(09)
    • [5].《五经正义》中的“嫌”[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1)
    • [6].孔颖达《五经正义》的“情”论与“声”论[J]. 孔学堂 2019(01)
    • [7].孔颖达编撰《五经正义》对谶纬的运用[J].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5(05)
    • [8].孔颖达与《五经正义》研究述略[J]. 中国史研究动态 2012(01)
    • [9].《五经正义》与北朝经学传统[J]. 哲学研究 2008(05)
    • [10].孔颖达著述考[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4(07)
    • [11].《五经正义》编纂考[J]. 黑龙江史志 2014(15)
    • [12].孔颖达经学思想新探[J]. 新闻爱好者(理论版) 2008(09)
    • [13].唐代经学大家孔颖达简传[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2(06)
    • [14].孔颖达《五经正义》“蒙”所标系的语法语义分析[J]. 古汉语研究 2017(01)
    • [15].《五经正义》诗学思想简论[J]. 船山学刊 2011(03)
    • [16].初唐经史“制作”的文献学考察[J]. 华中学术 2014(01)
    • [17].唐代的文教举措及其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借鉴[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2)
    • [18].《五经正义》成书考[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4(01)
    • [19].孔颖达《礼记正义》征引定本现象考略[J]. 文学与文化 2020(02)
    • [20].论孔颖达《毛诗正义》的诗学思想[J].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14(05)
    • [21].经学统合完成于《五经正义》的历史动因[J]. 人文杂志 2014(03)
    • [22].唐代经学与诗学关系初探[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6)
    • [23].《春秋左传正义》起止文所据底本不一现象考论[J]. 殷都学刊 2015(01)
    • [24].论《五经正义》中孔颖达的文学思想[J].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3)
    • [25].孔颖达训诂学思想刍议[J]. 孔子研究 2018(01)
    • [26].《五经正义》最高权力一元化的国家政体论[J]. 江苏社会科学 2015(01)
    • [27].诗的“本”与“源”[J]. 中华诗词 2015(07)
    • [28].贞观十八学士对唐初文学的影响考辩[J].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5)
    • [29].唐代经学与文章之学[J]. 浙江学刊 2009(01)
    • [30].唐太宗夺嫡与《五经正义》之关系发微[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2)

    标签:;  ;  ;  ;  

    孔颖达美学思想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