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耗水量论文-张丛

作物耗水量论文-张丛

导读:本文包含了作物耗水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遥感,主要粮食作物,耗水量,时空变化

作物耗水量论文文献综述

张丛[1](2014)在《基于遥感信息与统计资料的区域粮食作物耗水量时空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传统与遥感相结合的方法,以GIS技术和空间统计分析方法为主,利用遥感植被指数(NDVI)数据、土地利用数据、气象数据、作物物候数据、作物系数和统计数据等资料,在传统利用彭曼公式和作物系数计算作物实际需水量的基础上,引入依据作物实际生长状况(本研究采用作物NDVI)计算出的土壤湿度指数,构建了一个基于遥感数据与统计数据的区域粮食作物耗水量的模型。首先以华北平原地区为验证区,利用该模型估算了华北平原1985-2008年小麦、玉米、水稻叁种主要粮食作物的实际耗水量,其空间分布格局与实际情况比较,部分地区估算耗水量与实测值相差不大,后与同时段的ET-Watch系统在华北平原的计算结果和袁再健、沈彦俊计算的华北平原主要粮食作物耗水量结果进行相关性检验,模型的计算结果与验证数据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分别为0.67和0.73,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区域粮食耗水量模型能较为准确的模拟大尺度大范围主要粮食作物实际耗水量分布。将耗水量估算模型拓展应用于整个北方地区,估算1985-2008年北方地区主要粮食作物耗水量,分析近24年北方地区主要粮食作物耗水量时空变化并研究其降水盈亏和灌溉需水量。结果表明,整个北方地区叁种主要粮食作物实际耗水量总体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小麦作物耗水量和耗水总量下降最为明显,平均约50mm。耗水量较大的地区多集中在粮食高产区,南部耗水量高于北部。玉米耗水量呈现向北逐渐增加的趋势,耗水量较大的区域分布在华北、东北、新疆绿洲农业区。水稻耗水量较大的地区为水资源相对充足的辽河、叁江平原以及华北平原南部。从降水盈亏和灌溉需水量来分析,需要大量灌溉的地区主要为一年两熟的华北平原,作物生长期较长的东北平原,宁夏河套地区以及新疆的绿洲农业区,呈现由东向西逐渐递增的趋势。模拟北方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实际耗水量的时空分布与变化,并对降水盈亏与灌溉需水量进行分析,为保障粮食安全,农业生产潜力挖掘,灌溉制度制定,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4-05-18)

何俊仕,边晓东,付玉娟,秦炎宾[2](2012)在《西辽河平原主要作物耗水量及耗水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及单作物系数法,研究了西辽河平原不同典型年的春玉米、春小麦、谷子、大豆、甜菜5种作物的耗水量及耗水规律,并分析作物生育期有效降雨量与作物耗水量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以一般年为例,春玉米、春小麦、谷子、大豆和甜菜的耗水量分别为501.01、427.68、464.76、443.10、500.22mm;干旱年份作物的耗水量较大,一般年次之,湿润年作物耗水量最小;作物在发育期和生育中期耗水量较大,为需水的关键时期;作物整个生育阶段有效降雨量总体上不能满足作物的耗水量,在干旱年、一般年、湿润年平均有效降雨量分别占作物生育期耗水量的40%、50%、70%左右,对作物必须进行合理的灌溉。(本文来源于《节水灌溉》期刊2012年11期)

时学双[3](2009)在《关中灌区主要作物耗水量状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中灌区是陕西省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随着当地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各部门需水量急剧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本研究分析关中灌区800户农户连续5年入户调查资料,探索作物耗水量变化状况,建立作物水分生产函数模型。为制定灌溉规划、确定合理的灌溉制度等提供参考。通过本文的研究,取得了如下一些主要结果:(1)ET0(P)与ET0(PM)的比较,对采用月气象资料基于Penman公式计算的ET0(P)和基于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的ET0(PM)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计算的多年平均ET0绝对偏差变化范围在31.83mm~146.75mm,平均偏差为93.41mm,最大偏差为146.75mm,位于蒲城站,最小偏差为31.83mm,位于户县站。两者计算的多年平均ET0相对偏差变化范围在4.26%~15.00%,平均偏差为10.66%,最大偏差为15.00%,位于宜君站,最小偏差为4.26%,位于户县站。对两者计算的多年ET0月值系列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在1-4、11、12月份,在各个站点都有显着差异,而5-10月份,在不同站点有不同的差异性。(2)关中灌区主要作物冬小麦基于Penman-Monteith公式的作物系数Kc(PM)为0.928(关中东部)、0.933(关中西部);夏玉米为0.981(关中东部)、1.141(关中西部);棉花为0.934(关中东部)、0.944(关中西部);油菜为0.912(关中东部)、0.921(关中西部)。(3)从2000年到2005年,关中灌区主要作物耗水量ETa:冬小麦ETa为316.76-397.87mm,平均值为347.43mm;夏玉米ETa为386.83-474.35mm,平均值为415.73mm ;苹果ETa为487.85-863.18mm ,平均值为641.33mm ;棉花ETa为461.26-598.17mm,平均值为527.55mm;油菜ETa为240.55-453.17mm,平均值为331.95mm。以2000年作物耗水量为基准,从2000~2005年,关中灌区冬小麦耗水量在5年内累计增长1.92mm(0.56%),年增长率0.11%。夏玉米耗水量在5年内累计增长39.99mm(10.18%),年增长率2.04%。苹果耗水量在5年内累计增长50.70mm(8.03%),年增长率1.61%。棉花耗水量在5年内累计增长-4.39mm(-0.76%),年增长率-0.15%。油菜耗水量在5年内累计增长78.6mm(32.68%),年增长率6.54%。作物耗水量年增长率大小依次为油菜、夏玉米、苹果、冬小麦,而棉花耗水量为负增长。(4)从2000年到2005年,关中灌区主要作物冬小麦、夏玉米、苹果、棉花和油菜的土壤水分胁迫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287、-0.208、-0.039、-0.085和0.386。从2000年到2005年,关中灌区冬小麦土壤水分胁迫指数变化范围为0.250~0.322,说明冬小麦耗水量一直处于亏缺状态,平均每年亏缺29%;夏玉米土壤水分胁迫指数变化范围为-0.485~ -0.038,说明夏玉米耗水量一直处于盈余状态,平均每年盈余21%;苹果土壤水分胁迫指数变化范围为-0.475~0.203,说明苹果耗水量在2001、2002、2004年处于亏缺状态,在2000、2005年处于盈余状态,多年平均处于盈余状态,平均每年盈余4%;棉花土壤水分胁迫指数变化范围为-0.308~0.107,说明棉花耗水量在2001、2002、2004年处于亏缺状态,在2000、2005年处于盈余状态,多年平均处于盈余状态,平均每年盈余8%;油菜土壤水分胁迫指数变化范围为0.229~0.557,说明油菜耗水量一直处于亏缺状态,平均每年亏缺39%。(5)关中灌区主要作物在不同水文频率年份的灌溉需水量。(6)对关中灌区主要作物的耗水量与产量进行了线性回归分析,获得作物的水分生产函数模型。(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09-05-01)

郭克贞,李和平,史海滨,杨燕山,徐冰[4](2005)在《毛乌素沙地饲草料作物耗水量与节水灌溉制度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毛乌素沙地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南部,蒙、陕、宁交界地带,面积340万hm2,其中流动沙丘占32%,半固定沙丘占37%。经长期的探索,当地将建设灌溉家庭草库仑,发展饲草料种植作为草原保护,生态建设的重要措施。在长期资料积累的基础上,结合小区试验观测,进行了作物耗水量和节水灌溉制度的优化的研究,以提高当地饲草料地灌溉管理水平,保护节约水资源。(本文来源于《灌溉排水学报》期刊2005年01期)

刘晓英[5](1994)在《作物耗水量与气象因子的关联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灰色理论的关联度分析方法为手段,以保定地区望都灌溉试验站两年的冬小麦耗水量为基本资料,对影响作物耗水量的诸气象因子逐一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影响耗水量的最重要因素。根据文中的结论,可以建立耗水量与最重要因素的关系式,在灌溉预报中加以应用。(本文来源于《农田水利与小水电》期刊1994年10期)

杨文跃,杜刚强,戴庆林[6](1992)在《旱农区土壤水分动态及生育期作物耗水量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阴山丘陵地区淡栗钙土耕作带土层水分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旱农区土壤水分在一年中经过春季干旱失墒期、夏季干旱失墒期、秋季蓄水保墒期、冬季缓慢失墒期等4个时期.在0~150cm土壤剖面内,按其供水性能可分为:0~20cm水分骤变层;20~50cm浅蓄水层;55~150cm深蓄水层.作物产量与其生育期降水量呈对数正相关.施肥是提高水分利用率和产量的可靠途径.(本文来源于《土壤通报》期刊1992年05期)

张利,张彩英[7](1986)在《非灌溉条件下旱地土壤水分蒸发及作物耗水量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分是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河北省东部低平原有70%以上的耕地是缺少灌溉条件的旱地,土壤水分不足是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研究非灌溉条件下的土壤水分运行规律,将为有效地保蓄自然降水,降低土壤水分的非生产性消耗,增加有效水储量,提高水分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一、基本情况及研究方法试验在本所试验地上进行,并在南皮县刘八里设(本文来源于《土壤通报》期刊1986年06期)

程维新,赵家义[8](1983)在《关于灌溉农田作物耗水量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许多研究部门曾对作物耗水量问题进行过长期的研究,目前在华北平原地区,已初步形成一个以研究作物耗水量为主的试验站网.在其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方面,一般采用水量平衡法(田测法)、桶测法和坑测法,只有少数单位采用水力称重式土壤蒸发器、自动供水式土壤蒸发器和热量平衡法.由于实验仪器、研究方法和试验条件不统一,给作物耗水量的估算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来源于《水利学报》期刊1983年04期)

魏一谦[9](1981)在《滴灌作物耗水量的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要合理的确定滴灌作物的灌溉制度,首先必须掌握滴灌作物的耗水量及其变化规律。本文根据滴灌特点和气象条件对作物耗水量的影响,对滴灌作物耗水量的计算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耗水量与水面蒸发量的关系式及运算方法。根据该公式,只要知道某一地区的气象条件(如气温、湿度、风速、太阳辐射等),即可较为准确地估算某一滴灌作物的耗水量。文后有附表,供计算时直接查用。(本文来源于《新疆农垦科技》期刊1981年04期)

作物耗水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及单作物系数法,研究了西辽河平原不同典型年的春玉米、春小麦、谷子、大豆、甜菜5种作物的耗水量及耗水规律,并分析作物生育期有效降雨量与作物耗水量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以一般年为例,春玉米、春小麦、谷子、大豆和甜菜的耗水量分别为501.01、427.68、464.76、443.10、500.22mm;干旱年份作物的耗水量较大,一般年次之,湿润年作物耗水量最小;作物在发育期和生育中期耗水量较大,为需水的关键时期;作物整个生育阶段有效降雨量总体上不能满足作物的耗水量,在干旱年、一般年、湿润年平均有效降雨量分别占作物生育期耗水量的40%、50%、70%左右,对作物必须进行合理的灌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作物耗水量论文参考文献

[1].张丛.基于遥感信息与统计资料的区域粮食作物耗水量时空变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2].何俊仕,边晓东,付玉娟,秦炎宾.西辽河平原主要作物耗水量及耗水规律研究[J].节水灌溉.2012

[3].时学双.关中灌区主要作物耗水量状况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4].郭克贞,李和平,史海滨,杨燕山,徐冰.毛乌素沙地饲草料作物耗水量与节水灌溉制度优化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05

[5].刘晓英.作物耗水量与气象因子的关联度分析[J].农田水利与小水电.1994

[6].杨文跃,杜刚强,戴庆林.旱农区土壤水分动态及生育期作物耗水量的初步研究[J].土壤通报.1992

[7].张利,张彩英.非灌溉条件下旱地土壤水分蒸发及作物耗水量的初步研究[J].土壤通报.1986

[8].程维新,赵家义.关于灌溉农田作物耗水量问题[J].水利学报.1983

[9].魏一谦.滴灌作物耗水量的计算[J].新疆农垦科技.1981

标签:;  ;  ;  ;  

作物耗水量论文-张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