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城市圈是一国经济发展从起飞到发达的空间形态或空间单元。就城市发展状态和模式而言,在进入城市圈域的前后发生了很大区别,进入城市圈域就意味着进入了“联网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一新阶段,城市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就来自于“联网发展”的城市圈域[1]。因此,冲破行政区划的空间限制,以经济区划来重新整合不同类型、不同能级城市的发展资源,才能取得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集聚经济和规模经济效益。研究发现,在这一新阶段,城市应当服从城市圈经济发展的取向,在圈中找到自己新的位置,按照新取向调整其产业布局,才能实现依优势互补来配置和使用生产要素,共享由于发展而带来的“红利”。同时,城市圈域经济发展、建设规划、环境保护等事务的管理,需要通过各成员城市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来解决发展中的利益冲突,实现新的利益均衡状态。在已有研究中,基于城市圈约束的城市合作能级评价无成熟的研究模式可供借鉴,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相对较困难。本文运用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理论考察城市组团发展过程中各要素共同演进的关系,在回顾国内外已有城市合作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专家打分定性分析与主成分分析定量研究相结合,对长江三角洲城市圈的经济势能、圈内城市的功能层级、典型样本城市的合作能级三个问题集中进行评价和分析,旨在为长江三角洲城市圈域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1.1 选题背景1.1.2 选题意义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2.1 城市圈内涵界定1.2.2 城市圈发展理论演化1.2.3 本文对城市圈及其发展的理解1.2.4 城市合作1.3 研究方法1.4 研究框架第二章 区域合作城市化2.1 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区域合作2.1.1 城市形态演进与区域合作2.1.2 低速城市化时期的区域合作2.1.3 高速城市化时期的区域合作2.1.4 “圈速”城市化时期的区域合作2.2 城市合作的现代形式2.2.1 基于领域的城市合作2.2.2 跨城市规划发展战略2.3 城市合作功能系统2.3.1 城市合作能级2.3.2 城市合作能位第三章 城市合作能级评价3.1 城市圈域经济系统的构成3.1.1 城市能级的含义3.1.2 城市的经济势能3.1.3 城市能级划分3.2 城市能级发展力评价3.2.1 城市能级发展力含义3.2.2 城市能级发展力的构成3.2.3 城市能级发展力的评价指标体系3.3 城市能级合作力评价3.3.1 城市能级合作力含义3.3.2 城市能级合作力的构成3.3.3 城市能级合作力的评价指标体系3.4 城市能级协同力评价3.4.1 城市能级协同力含义3.4.2 城市能级协同力的构成3.4.3 城市能级协同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第四章 城市圈内城市合作能级的实证研究4.1 长江三角洲城市圈域经济势能测定4.1.1 指标体系的构建与研究思路4.1.2 长江三角洲城市圈域经济势能及半径4.1.3 长江三角洲城市圈域经济的分析4.2 城市功能层级划分的定量研究4.2.1 城市功能层级的概念及划分意义4.2.2 城市功能层级划分的思路与指标体系的构建4.2.3 城市功能层级划分与实证4.3 城市合作能级评价4.3.1 城市合作能级评价的方法选择4.3.2 城市合作能级评价权重设计4.3.3 苏州、南通、徐州3 个城市合作能级的评价与比较4.3.4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城市合作策略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5.1 本文总结5.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参考文献致谢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附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城市圈论文; 城市合作论文; 城市能级论文; 联网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