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位窗论文-黄红云,蒲红,陶客言,罗莉

相位窗论文-黄红云,蒲红,陶客言,罗莉

导读:本文包含了相位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双源CT,冠状动脉,X线计算机,心率

相位窗论文文献综述

黄红云,蒲红,陶客言,罗莉[1](2010)在《不同心率下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最佳相位窗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在不同心率下最佳相位窗的选择。方法对100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或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进行双源CT冠状动脉回顾性心电门控成像扫描,扫描后数据分别按R-R间期10%、20%、30%、40%、50%、60%、70%、80%、90%的相位进行后处理重组,图像行MPR、MIP、容积再现技术(VRT)重组,利用Inspace软件及Circulation软件分析,将图像质量分为4级,按冠状动脉分段标准评价各个节段的图像质量。扫描时记录心率,100例患者心率小于等于60次/min为1组,心率大于60次/min而小于等于80次/min为2组,心率大于80/min而小于等于100次/min为3组,心率大于100次/min为4组。分析观察不同心率组的各时相冠状动脉评分趋势。结果 1、2组70%相位图像质量最好,3、4组40%相位图像质量较好。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评分与心率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心率越慢图像质量越好,心率越快图像质量越差。最佳时相的选择可以提高诊断冠心病的准确率。(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影像杂志》期刊2010年05期)

H.Seifarth,M.Puesken,S.Wienbeck,D.Maintz,R.Fischbach[2](2009)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收缩期与舒张期最佳重建相位窗的自动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时运动图算法在自动选择最佳重建相位窗时的效果。50例连续病人的影像数据应用运动图算法确定收缩期及舒张期最佳重建相位窗。应用手动法确定最佳重建窗时,扫描数据于R-R间期每隔5%的相位进行一次重建。(本文来源于《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期刊2009年05期)

韩顺良,吕海波,李益[3](2009)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重建相位窗的优化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化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重建相位窗选择。方法:92例患者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以5%间隔回顾性重建20%~80%相位的图像,根据心率分两组:心率≤75 m in-1者为Ⅰ组,76~90 m in-1者为Ⅱ组。由固定的两名医师评价不同心率、不同相位的图像质量(排除冠脉重度钙化者)。结果:心率≤75 m in-1者,在75%相位窗图像质量最佳,有98.02%(247/252支)的图像符合诊断需要;心率76~90 m in-1者在45%相位窗图像质量最佳,有77.27%(68/88支)的图像符合诊断需要。所有受检者,结合75%及45%两个相位窗,共有93.82%(319/340支)的图像符合诊断需要。结论:对于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常规行75%及45%两个相位窗重建,即可使绝大多数受检者的图像质量符合诊断要求。(本文来源于《现代临床医学》期刊2009年04期)

罗学毛,兰勇,李伟,龙晚生,张朝桐[4](2009)在《心率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及重建相位窗选择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心率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及重建相位窗的优选。方法根据心率快慢将86例临床疑患冠心病者分成四组:A组,≤60次/min(beat per minute,BMP),B组61~70BMP;C组,71~80BMP,D组,>80BMP。将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按1~5分共分五个等级,评价不同心率及不同重建相位窗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患者平均心率为64.4±10.1BMP。共有80.5%(277/344)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可满足诊断要求(>3分)。不同心率组间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有显着差异,心率越慢图像质量越好(P<0.05)。重建相位窗的选择以舒张期显着好于收缩期(P<0.05)。相对时相百分比法(%)和固定时间毫秒法(ms)重建方式对图像质量无显着影响。结论心率是影响图像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降低心率有助于提高图像质量。(本文来源于《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期刊2009年03期)

顾庆春,范亦辉,张振岳,薛春华,吕传国[5](2009)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心律及其波动与重建相位窗关系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心律及其波动与重建相位窗的关系。方法:268例疑似冠心病病人进行冠脉成像,按检查时心率及其波动分为以下四组:平均心率小于等于65次/min、心率波动小于等于6次组(A组);平均心率小于65次/min、心率波动大于6次/min组(B组);平均心率大于65次/min、心率波动小于等于6次/min组(C组);平均心率大于65次/min、心率波动大于6次/min组(D组);接受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术,统计其最佳重建相位窗。结果:A组重建相位窗集中分布于60%~70%B组及C组RCA重建相位窗主要分布于30%~40%及60%~70%,LAD及LCX主要分布于60%~80%。D组RCA重建相位窗主要分布于30%~40%,LAD及LCX重建相位窗不规律。结论:心率及其波动对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最佳重建相位窗有重要影响,心率控制在65次/min及以下,心率波动控制在6次/min及以下,最佳重建相位窗通常在60%~70%。心率在65次/min以上或波动大于6次/min的,一定要多时相重建。(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期刊2009年03期)

蒋超,王海林,吴梅,徐向东[6](2009)在《关于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最佳重建相位窗选择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l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最佳重建相位窗。方法32例健康受检者行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在6个相位窗(心动周期的R波后40%、50%、60%、70%、80%、90%)上对冠状动脉进行CT图像重组,对这6个时相的薄层图像进行最大密度投影、二维曲面重建、多平面重建和容积再现重建。结果每位受检者的4条冠状动脉分支(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分别用于图像质量分析。左主干在6个R-R时相均显示良好,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在70%相位窗的图像质量最佳,右冠状动脉在80%相位窗的图像质量最佳,整体图像在70%相位窗的重组图像质量最佳。结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应首先选择70%相位窗。选择最佳相位窗进行图像重建可以明显提高图像质量和工作效率。(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影像杂志》期刊2009年02期)

赵年家,应琦,吴茂铸,蔡卫东,许仁君[7](2008)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单扇区重建相位窗的优选》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利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冠状动脉重建成像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研究已成为非侵入性冠状动脉成像研究的热点,成为无创性诊断冠心病和随访其治疗效果的有效影像学手段,打破了CT(本文来源于《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08年16期)

冯凯琳,李学文,赵季红,顾欣,贾玉荣[8](2008)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最优成像相位窗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不同心率下最优成像相位窗。【方法】对450例患者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后数据分别在R-R间期5%~95%每隔10%的相位进行后处理重建,对后处理图像按5级评分,记录扫描期间心率,将450例患者按心率<50次/min为Ⅰ组,心率50~59次/min为Ⅱ组,心率60~69次/min为Ⅲ组,心率≥70次/min为Ⅳ组,分析观察不同心率组的各相位冠状动脉评分趋势。【结果】Ⅰ、Ⅱ、Ⅲ组75%相位图像质量最优,Ⅳ组右冠最优的相位窗为35%,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最优的相位窗为35%,Pearson相关分析在R-R 35%相位,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评分与心率无显着相关性。【结论】在不同心率下,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各相位的图像质量有差别,高心率下,可用35%相位的图像来用于诊断。(本文来源于《武警医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5期)

刘元法,王桂霞[9](2007)在《64层VCT冠脉成像单扇区图像重建算法与相位窗的优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单扇区图像重建算法的相位窗优选。方法102例患者行64层V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0.35s容积扫描、单扇区重建算法,静脉注射对比剂。在8个相位窗(心动周期的R波后45%、50%、55%、65%、70%、75%、80%和90%)上对冠状动脉进行CT图像重组。结果在冠状动脉内径大于1.6mm的1286个节段中,823个节段(占63.9%)在75%相位窗上显示最佳,267个节段(占20.8%)在70%相位窗上显示最佳,109个节段(占8.4%)在50%相位窗上显示最佳,31个节段(占2.4%)在80%相位窗上显示最佳,23个节段(占1.7%)在45%相位窗上显示最佳,15个节段(占1.1%)在55%相位窗上显示最佳,11个节段(占0.9%)在90%相位窗上显示最佳,7个节段(占0.5%)在65%相位窗上显示最佳。结论采用单扇区重建算法,冠状动脉多数在心动周期的R波后75%相位窗上显示最佳,其次为70%和50%相位窗。(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影像杂志》期刊2007年05期)

赵红,刘斌,吴兴旺,余永强,沈云[10](2007)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不同心率下最优相位窗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不同心率下最优成像相位窗。方法:对112例病例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后数据分别按R-R间期10%、20%、30%、40%、50%、60%、70%、80%及90%的相位进行后处理重组,对后处理图像按5级评分,记录扫描期间心率,112例患者心率<60次/min者为Ⅰ组,60~69次/min为Ⅱ组,70~79次/min为Ⅲ组,≥80次/min为Ⅳ组,绘制不同心率组的冠状动脉成像质量评分随时相位变化的线图,分析观察不同心率组的各时相冠状动脉评分趋势。结果:Ⅰ、Ⅱ、Ⅲ组80%相位图像质量最优,Ⅳ组RCA最优的相位窗为50%相位,LMA、LAD、LCX最优的相位窗为40%,Pearson相关分析在R-R40%相位,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评分与心率无显着相关性。结论:在不同心率下,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各相位的图像质量有差别,高心率下,可用40%、50%相位的图像来用于诊断。(本文来源于《放射学实践》期刊2007年09期)

相位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时运动图算法在自动选择最佳重建相位窗时的效果。50例连续病人的影像数据应用运动图算法确定收缩期及舒张期最佳重建相位窗。应用手动法确定最佳重建窗时,扫描数据于R-R间期每隔5%的相位进行一次重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相位窗论文参考文献

[1].黄红云,蒲红,陶客言,罗莉.不同心率下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最佳相位窗的研究[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0

[2].H.Seifarth,M.Puesken,S.Wienbeck,D.Maintz,R.Fischbach.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收缩期与舒张期最佳重建相位窗的自动选择[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09

[3].韩顺良,吕海波,李益.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重建相位窗的优化选择[J].现代临床医学.2009

[4].罗学毛,兰勇,李伟,龙晚生,张朝桐.心率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及重建相位窗选择的探讨[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09

[5].顾庆春,范亦辉,张振岳,薛春华,吕传国.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心律及其波动与重建相位窗关系初探[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9

[6].蒋超,王海林,吴梅,徐向东.关于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最佳重建相位窗选择的探讨[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9

[7].赵年家,应琦,吴茂铸,蔡卫东,许仁君.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单扇区重建相位窗的优选[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

[8].冯凯琳,李学文,赵季红,顾欣,贾玉荣.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最优成像相位窗的研究[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8

[9].刘元法,王桂霞.64层VCT冠脉成像单扇区图像重建算法与相位窗的优选[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7

[10].赵红,刘斌,吴兴旺,余永强,沈云.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不同心率下最优相位窗的探讨[J].放射学实践.2007

标签:;  ;  ;  ;  

相位窗论文-黄红云,蒲红,陶客言,罗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