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中的应用效果

心理护理在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中的应用效果

杨潇

(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山东聊城252000)

【摘要】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工作中应用心理护理的具体方法以及对患者焦虑与抑郁情绪的改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100例,根据护理方案的差异对其实施分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心理护理,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措施之后的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情况、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计算。结果:研究组患者出院时的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SF-36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是96.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是82.0%,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理护理;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9-0290-03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循环系统中非常多见的急危重病变,临床中冠状动脉病变作为前提,冠状动脉突然闭塞,产生供血障碍,血供量快速下降或是突然中断,引发心肌长期严重缺血产生心肌坏死。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比较急,病情发展速度快,非常容易合并休克、心律失常以及急性心衰等,同时患者出现心脏猝死的几率非常高,恢复期还容易产生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率不断升高,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体与心理健康[1]。大多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受到病变的影响,会产生焦虑与抑郁情绪,以往的常规护理模式欠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造成疾病预后效果不佳,系统、科学并且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回顾性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100例,根据护理方案的差异对其实施分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心理护理,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措施之后的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情况,现作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100例(2016年1月—2017年1月),根据护理方案的差异对其实施分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心理护理;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力,最小年龄35岁,最大年龄66岁,平均47.11±12.50岁,其中前壁心肌梗死患者26例,下壁心肌梗死患者24例;研究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力,最小年龄37岁,最大年龄67岁,平均49.20±12.11岁,其中前壁心肌梗死患者27例,下壁心肌梗死患者23例;两组全部排除肝肾功能不全、精神异常、严重心律失常患者;两组一般资料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患者入院之后由主治医生对其进行病史询问,为患者提供常规心内科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利用口头宣教形式对其进行入院须知介绍,为患者介绍住院环境、注意事项以及作息时间等,为其开展常规健康教育。

研究组接受心理护理:在患者入院之后,护理人员面带微笑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对其身体情况进行主动关心,与患者保持积极的交流,每天的交流时间保持20~30min。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观察其有无紧张、害怕的表现,及时发现其情绪变化,找出相关因素,并制定出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计划,以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其心理状态。应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同情和理解患者的切身感受,在与患者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要求语气轻柔,要有耐心,以和患者搭建起友好关系。针对焦虑患者实施认知行为指导,缓解患者的恐惧与紧张情绪,避免噪声、疲劳以及疼痛刺激,防止患者出现愤怒以及悲观情绪,针对抑郁患者开展心理疗法,纠正其认知,指导患者将心中痛苦与疑虑倾诉,给予患者鼓励性与称赞语言,缓解其心理压力,使患者建立生活信心,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患者准备出院时为其进行康复指导工作[2]。应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同情和理解患者的切身感受,在与患者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要求语气轻柔,要有耐心,以和患者搭建起友好关系。针对患者的负面情绪制定心理干预方案,运用倾诉指导、注意力分散、放松训练等方法,帮助患者释放压力,排解烦恼,以此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鼓励患者克服自卑心理,与患者一起回忆过往值得高兴的事情,以唤起其治疗信心,进而正确面对疾病。同时给患者提供一个安全的、值得信赖的、愉悦的精神环境,以提升患者的身心舒适感。医院定期举办同类型患者的联谊活动,鼓励患者与病友积极分享护理心得,互相鼓励;宗教信仰者,结合其信仰对其实施心理疏导工作。采用正确的方法对患者亲属进行心理干预,提醒亲属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与支持,做到细心照护,耐心劝导,用自身积极向上的心态影响患者,使其尽快建立自信,积极、乐观面对生活。

1.3评价标准

(1)通过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记录两组患者病情稳定以及出院之前的焦虑与抑郁情况。(2)对比两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运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展开评估,评分项目包括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8个维度,计算平均分,得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佳。(3)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评价选项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n×100%。

1.4统计学处理

根据SPSS15.0统计软件实施计算,分别以(x-±s)、(%)表示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分别行t、χ2检验,其中所得P值决定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对比

研究组患者出院时的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详细数值见表1。

3.讨论

现在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病情非常凶险,为患者带来极大心理负担,当面对突如其来的疾病时,大部分患者心理无法承受,对于疾病转归以及预后抱有怀疑的态度,影响到工作与家庭生活,部分患者产生严重的焦虑情绪,一些患者由于面对死亡威胁,对于生命失去了追求,产生抑郁情绪,根据大量研究显示,焦虑与抑郁情绪会提高心肌梗死再次发作的风险,患者死亡率升高[3]。

根据本文的研究显示,回顾性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100例,根据护理方案的差异对其实施分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心理护理,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措施之后的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情况,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出院时的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由此可见,在常规护理前提下为患者提供心理护理,能够缓解其焦虑与抑郁情绪,对于疾病的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急性心肌梗死的出现非常突然,患者难以接受,同时受到死亡的威胁,患者会出现较为严重的恐惧情绪,加上对于疾病转归不确定,一些患者出现焦虑,因为疾病导致的消极情绪,一些患者会产生抑郁心理,心肌梗死患者出现焦虑与抑郁情绪受到交感神经兴奋性的影响,患者会出现血压升高、心脏耗氧增加以及心率加快,出现再次心肌梗死的几率升高[4]。

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展心理护理,能够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程度,掌握病情的转归,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患者出现焦虑以及抑郁情绪时,为其实施排解,避免不良情绪为患者造成的不良后果,同时也可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而促进临床护理质量的提升[5]。根据本文的研究显示,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SF-36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由此可见,在常规护理前提下为患者提供心理护理,可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由此可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加强心理护理,有助于提升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展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改善其焦虑与抑郁情绪,保证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杨玉丽.心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的作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4):50-51.

[2]周阿娜.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6):349-350.

[3]姚著波.心理护理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等情绪障碍的有效性评价[J].医疗装备,2016,29(6):170-172.

[4]徐徐,修宗谊.罗伊适应模式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贵州医药,2016,40(1):103-104.

[5]祝雪莉,项美香.黛力新配合心理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焦虑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0):17-18.

标签:;  ;  ;  

心理护理在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