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未经处理的富含N、P的生活污水和农业上未被利用的N、P大量排入水体,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现象日趋严重,蓝藻爆发。如果能够对蓝藻加以有效利用,则既消除了藻类带来的污染,又可以变废为宝。但是蓝藻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直接将蓝藻发酵会产生较多的H2S气体,对发酵设备产生一定腐蚀作用。本实验的目的在于分离出好氧脱硫菌株和厌氧的硫酸盐还原菌,利用这些特殊的微生物来改造蓝藻,最终将蓝藻中的硫转化为硫化氢,从蓝藻中除去,从而消除在蓝藻资源化过程中由于硫造成的腐蚀性及污染,提高蓝藻中碳氢的比例,以便对蓝藻进行后续的高效率利用。从淮南平圩发电厂周围的土壤和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具有DBT去除能力的菌株S4,经过16S rDNA的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菌株S4属于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菌株S4在培养24h时生物量达到最大值,DBT去除率也达到最大;菌株S4最适脱硫温度为30℃,最适pH值在6-8之间;菌株S4的最适生长碳源为乙醇,菌株S4在不同氮源下均有较高的生物量,菌株S4的生长情况收氮源的影响不大。通过响应曲面优化实验,分别从多个影响脱硫菌生长的因素中筛选出对菌株S4生长影响显著的三个因素,并对各个因素的水平进行优化,实验表明:菌株S4的三个显著因素的最优值分别是:乙醇2.05g/L、牛肉膏3.0g/LKH2PO4·7H2O 1.05g/L。借助软件的优化分析和计算,建立了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以预测生物量;对回归方程进行的实验验证表明,由方程预测的实验结果与实验真实结果之间的相对误差低于1%。之后从污水处理厂的厌氧污泥和巢湖底泥中分离筛选出具有硫酸盐还原能力的菌株R1,并对它进行16S rDNA的序列分析鉴定菌株R1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菌株R1培养24h时生物量达到最大值,而培养72小时菌株R1的硫酸盐还原活性才达到最大值其中,加了Fe2+的培养基中,硫酸盐还原菌生长明显好于在不加加了Fe2+的培养基中,硫酸盐还原率也明显高于在不加加了Fe2+的培养基中。在所考察的温度范围内,无论培养基中是否含有Fe2+,菌株R1的最适生长温度和最优硫酸盐还原温度都是30℃,在所考察的pH范围内,菌株R1在pH6.5-9范围内生长较好,菌株R1最佳硫酸盐还原pH值是在6.5-7.0之间,R1生长所需最适的硫酸亚铁浓度时1g/L,过高无益。菌株R1最适生长碳源和最优硫酸盐还原的碳源是乳酸钠,最适的氮源是酵母膏+氯化铵。在所考察的硫源范围内,菌株R1可以利用硫酸盐和硫代硫酸盐作为电子受体,但不能利用亚硫酸盐和硫化钠。通过响应曲面优化实验,分别从多个影响菌株R1硫酸盐还原活性的因素中筛选出对菌株R1硫酸盐还原活性影响显著的三个因素,并对各个因素的水平进行优化,实验表明:菌株R1的三个显著因素的最优值分别是:乳酸钠0.95g/L、氯化铵0.14g/L和FeSO4·7H2O 0.13g/L。借助软件的优化分析和计算,建立了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以预测生物量;对回归方程进行的实验验证表明,由方程预测的实验结果与实验真实结果之间的相对误差低于1%。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反硝化抑制硫酸盐还原的工艺特性[J]. 环境科学 2017(05)
- [2].水解酸化池中硫酸盐还原及抑制效果研究[J]. 供水技术 2011(01)
- [3].磷化氢对硫酸盐还原的影响[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8(01)
- [4].基于硫酸盐还原的酸性矿山废水全流程处理研究[J]. 水处理技术 2020(06)
- [5].生物硫酸盐还原过程及其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 广东化工 2017(13)
- [6].水稻土中硫酸盐还原微生物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 2009(08)
- [7].微生物烟气脱硫中硫酸盐还原阶段的限制性因素及其影响[J]. 微生物学通报 2014(09)
- [8].羽绒羽毛中亚硫酸盐还原梭状芽孢杆菌的检测方法研究[J]. 中国纤检 2011(13)
- [9].羽毛羽绒中亚硫酸盐还原梭状芽孢杆菌特性研究[J]. 中国纤检 2011(19)
- [10].硫酸盐还原菌群构建及其对硫酸盐去除效果研究[J]. 工业用水与废水 2019(04)
- [11].高耐镉硫酸盐还原菌群的特性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 2018(03)
- [12].羽绒制品中亚硫酸盐还原梭状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J]. 上海纺织科技 2014(01)
- [13].硫酸盐还原对三氯乙烯生物降解的影响[J]. 环境工程学报 2014(10)
- [14].硫酸盐还原条件下三氯乙烯的降解研究[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9(02)
- [15].油田水驱采出液硫酸盐还原菌群活性生态抑制效能及其群落演替分析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8(01)
- [16].重金属对硫酸盐还原菌影响[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2(12)
- [17].DFeRB和SRB对冰封期铁与硫还原的影响研究[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0(09)
- [18].油田水反硝化技术抑制硫酸盐还原菌活性研究进展[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8(08)
- [19].硫酸盐还原氨氧化反应研究进展[J]. 工业水处理 2015(08)
- [20].常温等离子体诱变选育高效耐镉硫酸盐还原菌[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2)
- [21].厌氧硫酸盐还原-氨氧化的研究[J]. 环境工程学报 2015(02)
- [22].南海东北部硫酸盐还原-甲烷厌氧氧化界面——海底强烈甲烷渗溢的记录[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2(01)
- [23].硫酸盐还原氨氧化体系中基质转化途径[J]. 环境科学 2017(08)
- [24].ABR处理含硫酸盐废水过程中硫转化的研究[J]. 中国给水排水 2010(13)
- [25].耐酸性硫酸盐还原功能菌株WF83的分离鉴定及生长特性研究[J]. 河南科学 2010(04)
- [26].硫酸盐还原菌落活性的研究[J]. 污染防治技术 2008(03)
- [27].电场条件下的硫酸盐还原效应及pH/ORP响应[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预览 2009(09)
- [28].~(35)SO_4~(2-)示踪法测定九龙江河口沉积中硫酸盐还原速率[J]. 海洋学报 2015(04)
- [29].混合硫酸盐还原菌群还原Cr(Ⅵ)的初步研究[J].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1(06)
- [30].羽绒中亚硫酸盐还原梭状芽孢杆菌荧光PCR检测方法研究[J]. 纺织导报 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