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松种群动态与群落学特征研究

柴松种群动态与群落学特征研究

论文摘要

本研究通过样地调查,研究了柴松(Pinus tabulaeformis f. Shekannesis)的地理分布、生物学特征以及不同生境下柴松群落特征、种群数量结构、种群生殖生态,阐明了柴松的群落特征、种群动态及生殖特征,为制定合理的保护和管理措施以有效保护现有柴松天然林并扩大其分布范围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柴松是油松的变型,分布区狭小,只集中分布在子午岭北部的富县和尚塬林场。地理位置属于油松种群分布区西北部。柴松幼苗生长较快,其胸径生长盛期在6~22 a,高度速生期在6~18 a,材积生长盛期在高、径生长盛期之后,一般从18 a开始能维持到40 a,材积成熟年龄>46年。2.柴松群落中,共有52科120属162种种子植物,可划分为12个类型和9个变型,北温带成分最多(51属),占总属数的49.51%,热带植物成分占一定比例。柴松群落可划分为5个群落类型:柴松+辽东栎-水栒子-苔草群落;柴松-虎榛子-苔草群落;柴松-水栒子-苔草群落;柴松-黄蔷薇-苔草群落;柴松-绣线菊-苔草+野棉花群落。不同群落类型的物种组成和林分结构有所不同;柴松为优势种所构建的群落环境有一定的相似性。柴松群落中20个主要物种的总体联结性不显著,82.4%的种对间没有显著的联结关系,表明柴松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趋于稳定;随着各群落生境光照条件的增强,与柴松不相关的物种数增加,而与其正关联的物种逐渐减少。3.柴松种群的幼苗均表现为聚集分布,而随着生境的不同,幼树和大树表现为聚集分布或者表现为随机分布,幼苗和幼树聚集性最强的尺度为25 m2,大树的为100 m2。不同生境中的柴松种群,多数柴松种群年龄结构属于进展型种群,存活曲线均接近Deevey III型,在无人为干扰的情况下能得到进一步发展。海拔、坡向、土壤含水量和土壤酸碱度对种群的数量结构产生了主要影响。4.不同种群的标准株单株产种量差异不显著;柴松种子在天然条件下的发芽率很低,种群C的发芽率最高也仅有1.203‰;较低的草本层盖度、灌木层盖度和偏碱性的土壤有利于柴松种子发芽。不同生境种群的1年生幼苗数为:种群D(5.00株/100 m2) >种群C (2.00株/100 m2) >种群B(0.75株/100 m2),柴松种群在光照条件适中的生境更新最为良好,而光照条件较强的南坡不适于柴松低龄个体的生长。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植物群落生态学研究
  • 1.1.1 群落分类研究
  • 1.1.2 群落物种组成及结构研究
  • 1.1.3 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 1.2 种群生态学研究进展
  • 1.2.1 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
  • 1.2.2 种群年龄结构及动态的研究
  • 1.2.3 种间关联性研究
  • 1.2.4 种群生殖能力的研究
  • 1.3 柴松的研究现状
  • 1.4 柴松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1.5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1.5.1 研究内容
  • 1.5.2 技术路线
  • 1.6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6.1 研究目的
  • 1.6.2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研究地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区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
  • 2.2 研究方法
  • 2.2.1 资料收集
  • 2.2.2 样地设置
  • 2.2.3 样地调查
  • 2.2.4 解析木分析
  • 2.2.5 土壤性质测定
  • 2.2.6 数据统计分析
  • 2.2.6.1 柴松地理分布区标绘
  • 2.2.6.2 柴松林种子植物区系成分
  • 2.2.6.3 群落划分及群落特征统计
  • 2.2.6.4 植物种间关联性测度
  • 2.2.6.5 种群空间结构测度
  • 2.2.6.6 种群年龄结构的统计
  • 2.2.6.7 球果及幼苗数量统计
  • 第三章 柴松地理分布与生物学生态学特性
  • 3.1 柴松地理分布及其与油松的关系
  • 3.2 柴松生物学特性
  • 3.3 柴松个体生长过程及规律
  • 3.3.1 柴松1~10 年生个体的生长过程
  • 3.3.2 柴松立木生长过程
  • 3.3.3 柴松个体年龄的确定
  • 3.4 柴松的基本生态学特性
  • 3.5 小结
  • 第四章 柴松群落特征
  • 4.1 柴松群落的整体特征
  • 4.1.1 群落种子植物组成
  • 4.1.2 群落种子植物区系成分分析
  • 4.2 群落类型特征
  • 4.2.1 群落类型划分
  • 4.2.2 群落的林分结构特征
  • 4.2.3 群落的物种组成
  • 4.2.4 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 4.2.4.1 物种丰富度
  • 4.2.4.2 物种多样性
  • 4.2.4.3 物种均匀度
  • 4.2.4.4 不同柴松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的综合比较
  • 4.3 小结
  • 第五章 柴松群落种间关联性
  • 5.1 群落种间关联性分析
  • 5.1.1 物种之间总体联结性检验
  • 5.1.2 种对联结性检验
  • 5.1.3 种对关联度测定
  • 5.2 不同群落类型的种间关联分析
  • 小结
  • 第六章 柴松种群动态
  • 6.1 种群划分
  • 6.2 种群空间结构的比较
  • 6.2.1 不同取样面积和发育阶段的分布格局
  • 6.2.2 不同取样面积和发育阶段空间分布格局变化的分析
  • 6.3 种群年龄结构的比较
  • 6.3.1 年龄结构和高度结构
  • 6.3.2 静态生命表和存活曲线
  • 6.3.3 环境因子对种群数量结构的影响
  • 6.4 种群生殖生态学特征
  • 6.4.1 单株球果及种子产量
  • 6.4.2 球果在树冠上的空间格局
  • 6.4.3 种子发芽率
  • 6.4.4 种群更新与幼苗发育
  • 6.4.4.1 各种群中1~10 生柴松个体的数量
  • 6.4.4.2 各种群中1~10 生柴松个体的生长特征
  • 6.5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 7.1 结论
  • 7.2 讨论
  • 7.3 对于柴松种群保护和管理的建议
  • 7.3.1 就地保护,严格控制人为破坏
  • 7.3.2 采取近自然理念,分类经营管理
  • 7.3.3 积极采种育苗,扩大人工种群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柴松种群动态与群落学特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