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具有大妙处。
小提琴是西洋乐器中的一件极为重要的乐器。如果说,钢琴在西洋乐器中称为“乐器之王”的话,那么小提琴在西洋乐器中堪为“乐器之首”。
众所周知,在交响乐队(管弦乐队)中,小提琴具有“领衔”与“领旋”的双重重要作用。首席小提琴常与乐队指挥组成“黄金搭档”。在谢幕时,乐队指挥常示意首席小提琴与之共同向观众致谢。
小提琴由欧洲古代弓弦乐器经长期演变而成。
近代小提琴自16世纪后期逐渐定型为木制,分琴颈和琴身两大部分,全长约60厘米,琴身长约35.5厘米。有4根弦,按g—d1—a1—e2定弦。音域有4个八度。琴颈部分附有指板,琴身部分由面板、底板等构成,面板下附装音梁,面板与底板音撑有音柱。它是独奏、重奏、管弦乐队中的重要乐器。
小提琴用高音谱表按实际音高记谱。
小提琴的4根弦,各有特色:第一根弦(F弦)发音明朗、清脆、华丽、富有光彩。在高音区更加明亮、辉煌。这根弦在演奏中用得最多,它的应用音区也最宽阔;第二根弦(A弦)与第三根弦(D弦)发音柔和、典雅,常用来表现温柔、读音的旋律;第四根弦(G弦)发音深次而富有厚度,音响极其紧张、激昂,略带严峻感。
小提琴一般虽按g—d1—a1—e2定弦,但有时为了特殊需要,也可以预先或在演奏过程中改变定弦,如小提琴演奏家帕格尼尼就为了增强光彩与亮度,将各弦提高半音定弦。提高半音定弦后,当演奏bB调时,他用A调演奏;当演奏bE调时,他用D调演奏。这样还可以更多地利用空弦音,从而增加亮度,这是常规定弦达不到的。与此相反,有些演奏家为了获得柔和或抑郁的效果,而将弦低半个音,有时甚至将G弦调低一个大二度,以获得低音区低沉忧郁的效果。还有些音乐家为了塑造某些特殊的音乐形象或获得某种特殊的音响效果,而改变定弦规律,如法国作曲家圣桑在他的《死神之舞》中,就改变了独奏小提琴的定弦规律,使一弦与二弦的空弦音程变为减五度,即“魔鬼音程”,以此来刻画魔鬼的怪诞音乐形象。
演奏小提琴在音域方面应加以注意:发音越接近极高音区,音准越难以把握,因此在高音区的上方接近极高音区之处,要多作平稳的级进或小音程式的跳进,尽量避免由中、低音区突然跳入高音区。尤其是在合奏时,更应注意。独奏时,有时演奏一些华彩乐段的进行时,可能有一些低、中高及极高音区之间的大幅度跳进,但这属高难度的演奏。
小提琴的音色越接近极高音区发音越不佳,共鸣减小,弓子的摩擦声加大,音响干枯,所以这一音区的演奏常常需要另一组弦乐器低八度或木管乐器同度或八度重叠加以支持。
小提琴演奏的技术技巧重点在把位、指法、音阶。小提琴的指法就是用指的方法,即按弦的左手4个手指(拇指除外)在弦上的使用方法。手指在指板上的位置叫“把位”,移动手指按弦的位置叫“换把位”,简称“换把”。小提琴各弦所奏的音列与指法是:第四弦(G弦)一般只用到第七把位,而第六、第二、第一弦,可用到更高的把位,第一弦有时可用到第十把位以上。
把位越高,指间距离越近,所以第七把位以上的小二度音程是较难把握音准的。特别是演奏半音阶和颤音时,必须先抬起按弦的手指才能按另一个手指的音,再奏下一个音时也必须先抬起这个手指,原则音就会不准确。这种演奏极不方便,而且快速演奏是不可能的。
小提琴可以演奏自然音阶,但演奏半音阶就不如自然音阶那样清晰。这是因为,演奏半音的手指要不断地从基本音向它的弯化半音滑动,这样就会带有某些滑奏的效果。
小提琴还有“半把位”,这是一种辅助性的把位,是在正常把位向上或向下移动一个半音而获得的。
小提琴可以演奏八度以内的各种双音音程,根据音程的大小,可以用三种不同的位置演奏。一是平行音程,即用一个手指同时按相邻的两根弦,这种位置只适于演奏纯五度音程;二是高弦位置,即就是按一、二、三、四指的顺序,号数小的按低音弦,号数大的按高音弦,这种位置适于演奏小六度以上的音程;三是低弦位置,即与高弦位置正好相反,即按一、二、三、四指的顺序,号数小的按高音弦,号数大的按低音弦,这种位置适于演奏减五度以下的音程。
和弦的演奏是在双音演奏的基础上再加一个两个音。
小提琴的自然泛音是在空弦上按比例浮触琴弦而获得的。自然泛音可以用级进滑奏演奏,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而演奏人工泛音时,每换一个音,就要换一个把位,人工泛音既不能快奏,也不能强奏。
驾驭好小提琴,音乐世界会更加幻妙无穷。责任编辑李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