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钱谦益,字受之,号牧斋,江苏常熟人,明末清初著名的学者,在文学、史学、佛学诸方面均取得了重要成就。集文坛盟主与东林党魁于一身,他的诗文创作、文学批评及学术观念,对明末清初文风、学风转变起到重要作用。牧斋自幼生长的虞山钱氏是一个极具奉佛传统的家族。在浓厚奉佛氛围影响之下,自少时起便与佛教有着不解之缘。明亡后,因其降清这一不可否认的事实,颇受时人诟病,佛教思想在其心态转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暗中参与反清复明的同时,奉佛倾向表现得十分突出,他与明末清初诸宗僧侣,有着颇为广泛的交往。钱谦益学博识广,旁贯三教,思想上会通儒释,提出忠孝佛性论与反经明教说,强调佛教之政治功用,对诸宗利弊,均有一己之评价。有感于师友咐嘱之情,自觉担荷末法救弊之责,为践行反经明道之论,他先后疏解了《楞严经》、《心经》等佛教经典,整理了憨山德清、紫柏真可等人的文集,参与了《嘉兴藏》的刊刻。在积极参与佛教事务的同时,他的诗文创作与文学批评也深受佛教的熏染。发之于诗,个体生命之思索,诸法无常之感叹,无不流露出浓厚的佛教情思;适值易代之际,他以“劫”为基础,在诗歌中构筑起另一世界,蕴含着他独特的心讔;大量佛教典故的借用,兼及自己的佛教感知,熔铸到诗歌中,佛理禅趣,和合为一别具一番意境。他撰制了诸如塔铭、募缘疏等大量释家类文章,在为文经历及文风转变中,佛教直接或间接地起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诗文批评上,他试图以灵心论为基础,并辅以熏习说、六根互用说等,来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在《沧浪诗话》大行于世之时,从诗法与悟境两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批判性总结;在文论中,他借用了大量的佛典譬喻,委婉含蓄地表达出自己的理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