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由先锋而写实,从形而上的历史叙事到对当下生活的凝视与关注,作家毕飞宇凭借自身出色的文学才能和饱满的创作热情在不断转变并充实着的写作轨迹上健步前行。然而纵观其近二十年的小说创作,我们也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他不变的精神追求,即对人生存困境的深入探寻。毕飞宇曾说:“我的转变推动力首先是人物。小说作为叙事文体,人物是中心。”文学形象是抽象的,所以他更“愿意让人看到人物内心”。因此,挖掘人内心世界的苦闷与挣扎就成为其树立鲜活人物形象的重要艺术手段。笔者将试图从其细腻而精准的心理阐释这一角度对他的小说作品进行解读。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立足于文本,遵循文学、心理学的相关方法,力图对毕飞宇小说人物的心理特质、刻画方式及作家选择切入内心的原因和意义做整体把握。首先,对小说中着力刻画的几组群体,如女性、儿童、盲人等的心理特征进行概括,对他们由于内心与外部社会冲突所造成的心理病态做出展示和说明。其次,对作家在小说中所采用的诸种心理刻画方式特别是对人潜意识的深层揭示做具体剖析。再次,对毕飞宇小说侧重心理阐释的原因做出试探性解释:一方面,在于作家的生活经历使其有深谙特定人群心灵世界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在于其为表现“疼痛”主题所做的自觉追求。最后,对其小说透视人物心理的意义进行探究:它不仅强化了小说主题,揭示了作品的内在意蕴,而且突显了作家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批判意识,提醒人们警惕当今病态的社会与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