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HBV、CMV感染与ITP的关系,HBV、CMV感染所致ITP的发生机制,及其对ITP患者治疗与疗效的影响,总结HBV、CMV感染的ITP患者与阴性对照组ITP患者临床症状、体症、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面的异同点,为预防、诊断及治疗HBV、CMV感染的ITP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文调查2006年1月-2008年7月在我院诊断为ITP并住院治疗的153例患者。153例在治疗前均行HBV血清标志物HBsAg、HBsAb、HBcAb、HBeAg、HBeAb检测,HBsAg阳性者为ITP患者感染了HBV;同时行外周血白细胞CMV PP65抗原检测,PP65阳性者为ITP感染了CMV。共有36例ITP患者HBsAg为阳性,31例ITP患者PP65阳性。将36例HBsAg阳性的ITP患者列为HBV感染组,31例PP65阳性的ITP患者列为CMV感染组,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HBsAg、PP65均为阴性的35例ITP患者列为阴性对照组,并随机抽取血小板正常的健康体检者102例列为正常对照组。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四个组的一般资料与临床表现进行了统计与分析,采用免疫学与细胞形态学方法对四个组的病毒感染情况、免疫学指标及骨髓细胞形态学进行了检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对不同的ITP患者进行了治疗,并观察比较疗效。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及组内均数的差异采用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分析,定性资料采用频数(率)表示,组间差异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结果:1.病毒感染情况:153例ITP患者HBV感染率23.5%,CMV感染率20.3%,血小板正常的健康体检者HBV感染率9.8%,CMV感染率0%。ITP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2.年龄状况:HBV感染组平均年龄46.12±10.3,CMV感染组平均年龄20.03±11.7,阴性对照组平均年龄31.89±12.2,感染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3.性别状况:ITP多见于女性,约为男性的2倍,但两个感染组ITP与阴性对照组ITP在性别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4.临床症状:HBV、CMV感染组ITP更易发生皮肤出血,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鼻衄及齿龈出血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至于脏器出血,因病例数较少,未行统计学比较。5、入院时血小板数:HBV、CMV感染组ITP入院时血小板数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6、免疫学指标:免疫学指标检测包括补体(C3、C4)、PAIgG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HBV、CMV感染组ITP补体水平、PAIgG及T淋巴细胞亚群与阴性对照组ITP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ITP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这三项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 ITP患者补体水平下降,PAIgG明显增高,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调,CD4百分比减低,CD8百分比增高。7、骨髓细胞学检查:36例感染了HBV的ITP出现了2例骨髓有核细胞增生减低,1例脾功能亢进骨髓象,31例感染了CMV的ITP出现了1例骨髓有核细胞增生减低。对三组ITP骨髓巨核细胞分析比较,HBV、CMV感染组ITP骨髓巨核细胞均值都少于阴性对照组,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HBV、CMV感染组ITP骨髓巨核细胞代偿增生性反应不及阴性对照组,HBV、CMV感染组幼稚型巨核细胞比例高,颗粒型巨核细胞比例少,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HBV、CMV感染的ITP骨髓巨核细胞成熟停滞阶段更早。8、治疗方案与治疗效果:三组ITP首先均按常规方案行糖皮质激素治疗,于治疗第三天与第7天检测血小板并进行分析,HBV、CMV感染组血小板上升慢,治疗总有效率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较差的20例伴CMV感染的ITP,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同时伍用更昔洛韦,27例伴HBV感染的ITP,同时伍用IFN-α,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总有效率达85.0%和74.1%。结论:1、153例ITP患者HBV感染率23.5%,CMV感染率20.3%,102例血小板正常的健康体检者其HBV感染率9.8%,CMV感染率0%。ITP患者与正常健康体检者之间两种病毒感染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HBV、CMV感染可能是诱发ITP的病毒之一。2、HBV、CMV感染组ITP患者更易发生皮肤出血;HBV、CMV感染的ITP患者骨髓巨核细胞代偿增生性反应不及阴性对照组,且巨核细胞成熟停滞阶段更早,少数可导致骨髓抑制。3、ITP组补体水平下降,PAIgG明显增高,外周血CD4百分比减低,CD8百分比增高,提示了ITP患者不仅有体液免疫紊乱,同时存在细胞免疫异常。4、感染了HBV、CMV的ITP患者单纯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疗效较差,CMV感染的ITP患者若伍用更昔洛韦,HBV感染的ITP患者若伍用IFN-α,可缩短病程,提高治疗效果。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骨髓巨核细胞数量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特点[J]. 医药论坛杂志 2013(11)
- [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儿童骨髓巨核细胞形态学分析[J]. 慢性病学杂志 2018(02)
- [3].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骨髓巨核细胞特征及临床意义[J].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6(04)
- [4].血小板减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骨髓巨核细胞临床分析[J]. 吉林医学 2014(13)
- [5].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巨核细胞数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10)
- [6].94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巨核细胞数及其与疗效的相关性分析[J]. 重庆医学 2011(30)
- [7].缺铁性贫血骨髓巨核细胞的变化[J]. 临床医学 2011(11)
- [8].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骨髓巨核细胞数与预后的关系[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0(08)
- [9].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巨核细胞数与预后的关系[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0(09)
- [10].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8例护理体会[J]. 基层医学论坛 2008(33)
- [11].血小板参数和骨髓巨核细胞对血小板增多症鉴别诊断的价值[J]. 中国当代医药 2012(12)
- [12].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慢性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10(09)
- [13].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巨核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_1改变及意义[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8(11)
- [14].重组人瘦素对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骨髓巨核细胞的影响[J].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4(05)
- [15].成人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分析[J].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2)
- [16].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巨核细胞及血小板参数变化的分析[J].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09(03)
- [17].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计数与骨髓巨核细胞的关系[J]. 临床医药实践 2010(03)
- [18].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分析[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16)
- [19].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75例预后分析[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11)
- [20].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无效输注原因分析[J].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08(04)
- [21].59例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检验结果分析[J].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3(01)
- [22].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细胞形态学观察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12(07)
- [23].ITP血小板计数与骨髓巨核细胞数及分类关系研究[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S1)
- [24].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至慢性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临床儿科杂志 2008(09)
- [25].利血康抗阿糖胞苷性血小板减少症作用的实验研究[J]. 中成药 2011(07)
- [26].丹参酮Ⅱ_A对免疫性血管炎血小板、骨髓巨核细胞及血管影响的实验研究[J]. 血栓与止血学 2009(03)
- [27].小柴胡汤对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鼠的干预作用[J].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8(02)
- [28].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观察[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08)
- [29].ITP患者骨髓巨核细胞和血小板参数的临床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 2010(06)
- [30].急性白血病骨髓巨核细胞变化与预后的关系[J]. 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 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