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宪与革命两派的国民程度论及其政体选择

立宪与革命两派的国民程度论及其政体选择

论文摘要

无论晚清还是民初,国民程度都是其时知识分子急切关注的问题。知识分子总结政治运动失败的经验,一致得出结论:国民程度过低,即国人知识水平低下,缺乏国民意识,不具备近代化政治所需的基本素质。国人的消极意识和行为是救国求强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中国需要具备行宪能力的国民。立宪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而反对实行民主共和制,其理由之一是“国民程度不足”。革命派认为民主共和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大势所趋,革命可以解决国民程度不足的问题,中国应通过革命改封建君主制为民主共和制。为此,双方在《新民丛报》和《民报》上展开了大论战。论战似乎以民主共和论的胜利而告终,但是国民程度不足的问题并没能解决。民国共和制度被破坏后,对国民程度的重新检讨引发了“新文化运动”。反思当时人们关于国民程度问题的认识可知,“惟重实用”的学术传统导致中国近代学术滋长了一种急功近利和以学术之外的标准来衡量和剪裁学术的倾向。功利主义的学术导致功利主义的政治。对国民程度的不同认识,影响了革命派和立宪派的政体选择,进而对清末政体改革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选题意义与学术史回顾
  • (二) 界定国民程度
  • (三) 研究视角与写作思路
  • 一、 论战之前两派的国民程度认识
  • (一) 开启“民智”,提高“程度”
  • 1、 两派认同于民智未开
  • 2、 两派致力于“国民程度”提升
  • (二) 两派同认国人参政议政能力低下
  • 1、 中西之别在于国民
  • 2、 国人政治意识淡薄
  • 3、 国人奴隶意识浓厚
  • (三) 无法回避的国民程度问题
  • 二、 国民程度与清末政体选择
  • (一) 国民程度:论战的一个焦点
  • (二) 围绕国民程度展开的辩论
  • 1、 国民共和之资格的“非有”与“必能有”
  • 2、 革命不易行与必以革命求共和
  • 3、 开明专制养共和资格与国民革命建共和制度
  • (三) 国民程度讨论的结果和影响
  • 三、 功利主义对清末政体选择的影响
  • (一) 功利主义与中国近代学术和政治
  • (二) 功利主义对立宪派和革命派的影响
  • (三) 功利主义与清末政体选择之间的联系
  • 结语
  • 参考资料
  • 后记(含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清季唐璆与革命派论战述评[J]. 近代史学刊 2013(00)
    • [2].辛亥革命前夕立宪派与革命派国内外阶段性关系探源[J].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1)
    • [3].晚清革命派小说中的“假志士”现象平议[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9(01)
    • [4].辛亥革命中革命派在的历史价值研究[J]. 长江丛刊 2016(30)
    • [5].对革命派与立宪派论战的思考[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8(03)
    • [6].美国革命前革命派报刊的宣传策略与历史意义(1767—1770)[J]. 珞珈史苑 2015(00)
    • [7].辛亥革命中的“建设”话语:上海革命派报纸经济报道分析[J]. 新闻大学 2012(02)
    • [8].浅析辛亥革命初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对会党的策略[J]. 沧桑 2008(02)
    • [9].清末民初粤港革命派报刊[J]. 文史知识 2011(12)
    • [10].挑战与应对:革命派对五大臣出洋考察的回应——兼论同盟会成立初期革命派的策略取向[J]. 保定学院学报 2011(05)
    • [11].20世纪初香港革命派报纸及其刊载的翻译小说[J]. 肇庆学院学报 2020(03)
    • [12].穿越意识形态幻象:论民主革命派的阶级属性[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5)
    • [13].“文革”闹剧:1967年取消过年[J]. 金秋 2010(05)
    • [14].同盟会成立前后报刊论战述论[J]. 船山学刊 2009(03)
    • [15].清末武科举变革中的改良派与革命派探析[J]. 兰台世界 2013(07)
    • [16].试论革命派与维新派合作破裂的历程[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 2011(09)
    • [17].狮吼声中的卢梭魂——清末革命派小说评析[J]. 名作欣赏 2011(20)
    • [18].资产阶级革命派利用会党的策略[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10(01)
    • [19].论辛亥革命前后的革命派文学的文学革新意义[J]. 文化学刊 2014(03)
    • [20].敢与孙中山骂战的邵阳人[J]. 文史博览 2017(09)
    • [21].中国立宪风潮初起的根源[J]. 国学 2013(04)
    • [22].近三十年来湖南保路运动与辛亥革命研究综述——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J]. 上海商学院学报 2011(03)
    • [23].越境旧事[J]. 书城 2014(09)
    • [24].晚清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传播的若干问题[J].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2012(01)
    • [25].清末国粹派出现原因之浅析[J]. 沧桑 2010(12)
    • [26].浅析立宪派及其对辛亥革命的重要作用[J]. 魅力中国 2010(14)
    • [27].试论近代中国革命与改良的关系[J]. 黑河学院学报 2019(10)
    • [28].近代中国“革命”内涵的演变[J].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19(04)
    • [29].书边杂识[J]. 杂文月刊(文摘版) 2015(04)
    • [30].评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主义思潮——革命派社会主义[J].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3)

    标签:;  ;  ;  

    立宪与革命两派的国民程度论及其政体选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