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观察以急性重度颅脑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创伤后颈内静脉球部血清细胞因子及脑氧代谢的变化;探讨其与创伤严重性相关度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入院初APACHEⅡ评分及GCS评分对预后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ore,GCS)的诊断标准收治以急性重度颅脑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26例,在常规生命体征、心电图、血流动力学监护、呼吸支持下,均行颈内静脉逆行置管,外周动脉置管。采集动脉血送检血常规、肝肾功能等,计算急性生理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监测颅内压,脑脊液生化、常规,研究过程中疑似颅内感染的患者予以排除。并于伤后24h,48h,72h采集颈内静脉球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lpha(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均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于伤后24h,48h,72h,96h采集颈内静脉球血测乳酸、作血气分析;同时采集外周动脉血作血气分析,计算伤后24h,48h,72h,96h的动脉-颈内静脉氧含量差(arterio-jugular difference of oxygen content,AJDO2),脑的氧摄取率(cerebral extraction of oxygen,CEO2)。于患者治疗后三个月追踪观察其预后情况,根据格拉斯哥结局评分(Glasgow outcome score,GOS)标准,分为有意识组(中、重度残疾或完全恢复,3≤GOS≤5);无意识组(死亡或植物生存,GOS=1,2)。对两组患者伤后初期的APACHEⅡ评分;颈内静脉球血TNF-α,IL-6,CRP;乳酸,AJDO2,CEO2分别加以比较。结果:1.通过电话询问或地方管理部门(村委会,政府等)追踪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预后情况统计病死率38.46%,生存率61.54%。2.比较三个月后神经功能恢复无意识组(unconciousness,U)与有意识组(conciousness,C)的24h,72h的颈内静脉球血TNF-α发现U组的TNF-α高于C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48h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U组的TNF-α高于C组(P<0.01)。两组在24h,48h,72h,IL-6的比较U组的均低于C组(P<0.01);CRP比较U组均高于C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3.U组入院的APACHEⅡ评分均高于C组(P<0.01),U组伤后的GCS评分均低于C组(P<0.01),均具有统计学意义。4.伤后TNF-α,IL-6的变化趋势与CRP的变化趋势存在一致性,于伤后初期即升高,在伤后48h达到一高值随后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同样AJDO2,CEO2的变化趋势与乳酸的变化趋势存在一致性,伤后24h即升高达到一高值随后下降维持在高水平。5.多元回归分析发现,伤后初期颈内静脉球血TNF-α水平越高则预后越差(标准系数beta=-0.142,P=0.095)无明显统计学意义;颈内静脉球血IL-6适度高水平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标准系数beta=0.593,P=0.000)具有统计学意义;颈内静脉球血CRP水平越高则预后越差(标准系数beta=-0.188,P=0.042)具有统计学意义。伤后早期颈内静脉球血乳酸水平及AJDO2对神经功能预后评估具负性预测价值(标准系数beta分别为-0.273,-0.326;P值分别为0.005,0.009)具有统计学意义。6.创伤初APACHEⅡ评分对预后具有负向预测意义(标准系数beta=0.427,P=0.000),GCS评分对预后具有正向预测价值(标准系数beta=0.620,P=0.000),统计学意义明显。结论:颅脑创伤早期炎症反应参与其病理生理的发展过程,颈内静脉血TNF-α、IL-6、CRP的变化趋势呈现出一致性;CRP水平越高,脑创伤越严重、预后越差;IL-6在脑创伤早期可能扮演保护因子的角色。颅脑创伤早期脑氧代谢对预后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颈内静脉血乳酸、AJDO2高水平,CEO2低值,脑创伤严重、预后差。创伤初期APACHEⅡ、GCS评分对患者的预后判断具有很大意义,APACHEⅡ越高,GCS越低,脑创伤越严重、预后越差。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颈内静脉临时导管原位更换长期导管并发出血的临床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6)
- [2].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中颈内静脉异位的研究[J].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0(10)
- [3].血液净化患者行颈内静脉导管术的护理[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6(08)
- [4].改良送管方法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的临床研究[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7(04)
- [5].探讨颈内静脉病变与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发生的关系[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15)
- [6].严重颈部坏死性筋膜炎并发颈内静脉血栓1例[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6(02)
- [7].B超在肿瘤患者PICC颈内静脉异位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5(11)
- [8].1例picc导管留置期间异位入颈内静脉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人人健康 2017(18)
- [9].1例PICC尖端异位颈内静脉患儿进行治疗及护理的报告[J]. 当代医药论丛 2019(22)
- [10].PICC导管异位颈内静脉的预防与处理研究进展[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12)
- [11].应关注颈内静脉回流不良综合征[J]. 华西医学 2018(06)
- [12].PICC异位颈内静脉改进复位方法的临床实践研究[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6(S1)
- [13].穿刺侧上肢不同外展角度对PICC颈内静脉异位的影响[J]. 中华护理杂志 2017(05)
- [14].超声诊断颈内静脉血栓及高危因素分析[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01)
- [15].同侧颈内静脉触摸法在锁骨下静脉置管术中的应用[J]. 实用医学杂志 2015(06)
- [16].超声直视下阻断颈内静脉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J]. 江苏医药 2015(11)
- [17].颈内静脉长期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观察[J]. 吉林医学 2014(06)
- [18].静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颈内静脉狭窄[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1(05)
- [19].1例罕见的颈内静脉血栓报道[J]. 浙江临床医学 2008(01)
- [20].比较不同封管液对颈内静脉长期导管功能的影响[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07)
- [21].B超探头压迫法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异位入颈内静脉的效果[J]. 实用老年医学 2017(10)
- [22].左侧颈内静脉长期导管10例置入操作体会[J]. 中国血液净化 2014(03)
- [23].左颈内静脉和右颈内静脉长期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分析[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06)
- [24].31例肿瘤合并颈内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体会[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10)
- [25].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误入颈外静脉1例[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09)
- [26].锁骨下静脉置管误入颈内静脉的原因及防治对策[J]. 临床急诊杂志 2008(04)
- [27].颈内静脉狭窄致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例报告[J].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8(05)
- [28].颈内静脉血栓影像学误诊1例分析[J]. 西南国防医药 2008(01)
- [29].PICC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的复位方法及护理体会[J]. 黑龙江中医药 2020(02)
- [30].输液泵在小儿体外纠正PICC置管异位颈内静脉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 20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