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及其当代意义

论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及其当代意义

论文题目: 论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及其当代意义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

作者: 罗骞

导师: 陈学明

关键词: 现代性批判,理性,资本,历史唯物主义

文献来源: 复旦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以“现代性批判”为切入点研究马克思思想,实际上涉及到两个内在相关的方面,即在马克思的思想视域中探讨现代性问题,以及以现代性批判为视角重新阐释马克思的思想。论文主体部分由引论“马克思的现代与现代性概念”、上篇“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的历史进展”、中篇“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的逻辑结构”和下篇“与当代话语的批判性对话”几部分组成。“引论”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初步阐释了“现代”和“现代性”范畴,明确了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的基本性质和基本方向。在引论之后分三篇九章具体展开阐释:上篇由三章组成。作者认为,由于没有现代性批判这一“总问题”的引入,历史上形成了从“历史”和“内容”两个方面对马克思思想的分化解读,从而遮蔽了马克思思想的总体性。因此,该篇以“现代性批判”为线索,以文本解读的方式探索和勾勒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内在联系和差异,在对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的再现中完成对其发展进程的重新划界。文章认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之前,马克思的思想具有启蒙现代性的基本定向,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已经在法哲学的视野中开始了现代性批判,并且初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现代性”概念。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共产党宣言》,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全面展开,表现为哲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和政治学批判的内在融合和贯穿,逐步形成了批判现代性的历史唯物主义总体视域。在1848年欧洲革命之后,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以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方式展开,但其基本的地位和意义应该在“现代性批判”这一论域中得到确定。中篇从几个相互关联的方面勾勒了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的内在结构及其特征。第一章指出,马克思从批判黑格尔“理性”的现代性批判范式出发,进而批判了一般的思辨形而上学本身,由此走向对现实历史存在的批判和分析,理论的主要任务不再是批判现代性的哲学或者说哲学的现代性特征,而是哲学地批判“现代性”,“商品”、“资本”和“异化”由此成为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基本范畴。第二章以理论抽象的方式概括了马克思对现代性特征的深刻揭示。从马克思的思想立场来看,正是资本原则对存在的普遍抽象和全面贯穿才形成了现代性一系列的特征,诸如现代性的抽象性、流动性、矛盾性、世俗性等等。文章揭示了诸种特征之间的内在关系,并力图表明,当今现代性批判的一些基本主题,只有在马克思思想的维度上才可能获得更加合理、更加深入的理解。第三章归纳和阐释了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本身的理论特征,通过这些特征的阐释彰显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在纷繁复杂的现代性批判话语中具有的特殊性和重要地位。论文下篇总体上属于结论部分,目的在于,阐释马克思思想对现代性批判具有的奠基性意义,同时,通过与当今的现代性批判话语进行一种批判性的对话,揭示马克思思想的内在限度。本篇分成三章。第一章主要揭示了后现代语境中的“现代性批判”将现代性阐释为一种时代的意识形态特征和精神表现,现代性批判变成了观念论批判并逐渐在现实中失去批判效力,指明了马克思思想维度的缺失使得现代性批判遭遇的话语分裂及其困境。第二章,从“后现代语境”对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批判和反思角度出发,选择了哈贝马斯、吉登斯、詹姆逊、鲍德理亚为代表,勾勒了他们从各自立场对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的反思,批判性地讨论了这些著名思想家阐释马克思思想的最新成果。结合以上两章提供的对话语境,第三章阐释了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的重要意义及其限度,提出在马克思思想的基础上推进现代性批判的一些具体观点。

论文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论题的处境及其对象

二、本论题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状况及其所面临的困难

三、方法论上的说明和基本思路

引论 马克思的现代与现代性概念

一、"现代"之一般

二、现代性范畴的历史唯物主义定向

三、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的当代遭遇

上篇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的历史进展

第一章 现代性批判的起点:"自我意识"到"政治解放"

第一节 "启蒙原则"与"自我意识"哲学

第二节 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现代分离

第三节 "现代"作为"政治解放"

第二章 现代性批判的全面展开:"劳动异化"到"社会异化"

第一节 "抽象劳动"为核心的现代性批判

第二节 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现代性意识形态批判

第三节 现代性批判的纲领:《共产党宣言》

第三章 政治经济学批判作为现代性批判

第一节 1848革命的失败及其反思

第二节 现代性批判的经济学视域

第三节 《资本论》及其手稿与现代性批判

第四节 现代性批判的结晶:《哥达纲领批判》

本篇小结

中篇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的逻辑结构

第四章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历史唯物主义:现代性批判的基本视域

第二节 商品:现代性批判的逻辑起点

第三节 资本:现代的基本历史建制

第四节 异化:现代性状况

第五章 马克思对现代性基本特征的揭示

第一节 "个人现在受抽象统治":现代性的抽象性

第二节 "所有固定的一切都烟消云散":现代性的流动性

第三节 "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着自己的反面":现代性的矛盾性

第四节 "商品拜物教":现代性的世俗性

第六章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基本特点

第一节 方法论上的总体性

第二节 价值立场的阶级性

第三节 理论批判的实践性

第四节 批判态度的辩证性

本篇小结

下篇 与当代话语的批判性对话

第七章 后现代语境中的现代性批判及其限度

第一节 现代性批判的凸现及其基本主题

第二节 审美现代性的哲学转化

第三节 批判话语的分裂及其限度

第八章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的当代形象

第一节 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

第二节 吉登斯:"多维度的现代性"

第三节 詹姆逊:"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

第四节 鲍德理亚:"生产之镜"

第九章 辩证地对待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

第一节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奠基性意义

第二节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出场语境及其限度

第三节 在马克思理论的基础上推进现代性批判

本篇小结

结束语

全文参考文献一览

后记

发布时间: 2007-06-28

参考文献

  • [1].诗意的延续:从浪漫主义到共产主义[D]. 李正义.山东大学2010
  • [2].马克思自然观研究[D]. 方锡良.复旦大学2011
  • [3].“马克思与现代性批判”研究[D]. 梁玉水.吉林大学2013
  • [4].马克思的宗教批判与现代性批判[D]. 袁芳.复旦大学2014

标签:;  ;  ;  ;  

论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及其当代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