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基于王永炎院士的“证候概念及其属性”及田金洲教授提出的“证候靶位及表征”理论,研究血瘀证与颈动脉血流动力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活性物质的关系,探讨CAS与血瘀证的相关性。方法:对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的136例脑梗死组患者及73例对照组人群进行中医证候要素评分及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用ELISA法检测脑梗死患者血清MMPS-9、TIMP-1、b-FGF及Hs-CRP的含量。结果:(1)血瘀证与颈动脉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a.在脑梗死患者中,血瘀证组的右侧颈动脉、左CCA、ICA内径均显著大于非血瘀证组(P <0.01/0.05),血瘀证与双侧颈动脉内径呈显著正相关(P <0.01)。在对照人群中,血瘀证组的双侧CCA内径均大于非血瘀证组(P <0.05),血瘀证与左CCA内径有相关性(P <0.05)。脑梗死血瘀证组的双侧颈动脉内径显著大于对照血瘀证组(P <0.01)。b.在总体人群中,血瘀证组的右CCA的IMT显著大于非血瘀证组(P <0.01)。在脑梗死患者中,血瘀证组的右ECA、左CCA及左ICA的IMT大于非血瘀证组(P <0.05),血瘀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P <0.05)。脑梗死血瘀证组的颈动脉硬化、IMT增厚率、左ICA的IMT大于对照血瘀证组(P <0.05)。c.在总体人群中,血瘀证组双侧ECA收缩期流速、右CCA的PI小于非血瘀证组(P <0.01/0.05),左CCA舒张期流速大于非血瘀证组(P <0.05)。脑梗死血瘀证组双侧ECA、右ICA收缩期流速,双侧CCA、右ECA的RI、双侧CCA、右ECA的PI大于对照血瘀证组(P <0.01/0.05)。总体血瘀证与双侧ECA收缩期流速、右CCA、右ECA的PI呈负相关(P <0.01/0.05),与左CCA舒张期流速呈正相关(P <0.01)。对照血瘀证与右CCA舒张期流速呈正相关(P <0.05)。(2)血瘀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a.在脑梗死患者中,血瘀证组颈动脉斑块不匀质、不规则率高于非血瘀证组(P <0.05)。脑梗死血瘀证组颈动脉斑块有无、数目、不规则及不匀质率大于对照血瘀证组(P <0.01)。总体血瘀证与颈动脉斑块形态呈正相关(P <0.05)。脑梗死血瘀证与斑块数目、性质呈正相关(P <0.05)。b.在脑梗死患者中,血瘀证的颈动脉狭窄及多支狭窄率较非血瘀证显著增高(P <0.01)。脑梗死血瘀证组的颈动脉狭窄及多支狭窄率高于对照血瘀证组(P <0.01)。脑梗死血瘀证与颈动脉狭窄、狭窄支数呈正相关(P <0.01)。(3)血瘀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活性物质的相关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比较,血瘀证组较非血瘀证组显著升高(P <0.01),血瘀证与血清MMP-9呈正相关(P <0.01)。结论:1.血瘀证与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2.血瘀证与颈动脉内径、斑块的形态及数目呈正相关,且其斑块具有不稳定性。在发生脑梗死时,斑块数目增加、不稳性增高。3.血瘀证存在颈动脉内径增大、IMT增厚、部分颈动脉狭窄及血流速度改变,在发生脑梗死时颈动脉内径明显增大,IMT增厚及颈动脉狭窄的程度加重,狭窄支数增多。4.脑梗死血瘀证与血清MMP-9呈正相关。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颈动脉内径与血瘀证的相关性研究[J]. 北京中医药 2009(02)
- [2].血瘀证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关系[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06)
- [3].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与血瘀的关系探讨[J]. 中华全科医学 2011(02)
- [4].血瘀证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中的临床特点分析[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3(05)
- [5].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病变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03)
- [6].2型糖尿病血瘀证与血管内皮功能关系的临床研究[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8(03)
- [7].银屑病血瘀证动物模型的构建探讨[J]. 辽宁中医杂志 2010(06)
- [8].2型糖尿病血瘀证患者血压变异性的临床研究[J]. 北京中医药 2014(03)
- [9].急性缺血性中风血瘀证与颈动脉粥样斑块、超敏C反应蛋白关系的研究[J]. 中医研究 2017(06)
- [10].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物测定在心脑血管血瘀证诊断中的意义[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8(06)
- [11].急性脑梗死血瘀证颈动脉血流动力学临床研究[J]. 山东中医杂志 2010(08)
- [12].缺血修饰性白蛋白与2型糖尿病血瘀证的相关分析[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04)
- [13].冠心病痰热证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2(02)
- [14].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瘀证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探讨[J]. 北京中医药 2016(02)
- [15].11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瘀证与尿蛋白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2(02)
- [16].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证型与血清炎性因子相关性分析[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4)
- [17].恶性肿瘤血瘀证患者实验室检查的相关因素分析[J]. 吉林中医药 2015(12)
- [18].超声在评价2型糖尿病血瘀证早期动脉功能减退中的价值[J].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2(01)
- [19].寻常型银屑病不同中医证候T淋巴细胞的临床研究[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 2012(05)
- [20].2型糖尿病血瘀证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 中医临床研究 2019(03)
- [21].血脂异常血瘀证患者血液流动性和流变性观察[J]. 微循环学杂志 2015(03)
- [22].血液透析血瘀证患者的血脂水平及临床意义[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8(04)
- [23].电子结肠镜下肠黏膜血管表现与血瘀证相关性研究[J]. 北京中医药 2016(02)
- [24].冠心病血瘀证与血液检验相关指标分析[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02)
- [25].1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瘀证的相关性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 2010(07)
- [26].晚期恶性肿瘤血瘀证与凝血功能及血栓弹力图指标的相关性[J]. 中医杂志 2016(14)
- [27].氯吡格雷抵抗与血瘀证关系分析[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9(05)
- [28].冠心病心绞痛痰浊证、血瘀证的血浆代谢组学研究[J]. 新中医 2010(06)
- [29].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瘀证与外周血血小板微粒膜蛋白表达的相关性[J]. 中医杂志 2017(04)
- [30].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临床检验指标的相关性[J].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