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稳态性能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CO_2跨临界循环,COP,传热窄点,冷端温差
稳态性能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朱超男,陈蕴光[1](2019)在《基于传热窄点分析的跨临界CO_2系统稳态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传热窄点研究了固定气体冷却器进出口水温时,高低不同的进水温度、不同的出水温度、排气压力、蒸发温度、过热度以及换热面积对于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进出口水温的升高和换热面积的减小,系统COP逐渐减小,并且最优高压压力逐渐升高;随着蒸发温度的升高,系统COP逐渐增加,最优高压压力逐渐升高;增加过热度只会在排气压力较低时提高系统的COP。当处于部分负荷工况时,冷端温差随负荷率的增加而减小;对于气冷器进出口水温温差大的工况,当负荷率小于1时传热窄点会位于换热器中间位置。在负荷率到达1时,传热窄点恰好移动到冷端。当负荷率大于1时,传热窄点一直稳定在冷端;对于气冷器进出口水温温差小的工况,当负荷率小于1时,传热窄点就已经到达冷端,并随着负荷率的增大一直稳定在冷端;部分负荷下的COP总是小于设计负荷下的COP,实际负荷偏离设计负荷越远,系统的COP越小。(本文来源于《低温与超导》期刊2019年11期)
何晓军,陈升,韩智杰,季松涛[2](2019)在《热离子燃料元件堆内稳态性能分析程序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热离子燃料元件是影响空间电源系统整体性能、安全可靠性的核心部件,其几何形状、结构材料和运行工况均与传统压水堆燃料元件存在很大差异。为了研究和评估热离子元件堆内稳态辐照行为,本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热离子燃料元件的计算模型,自主研发了TESPAC程序,实现了国内热离子燃料元件堆内稳态性能分析程序零的突破。利用TESPAC程序对俄罗斯的设计制造的TOPAZ-Ⅱ型热离子燃料元件进行了计算分析,并与俄KATETMOD程序计算值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二者的芯块温度、包壳变形等计算值符合较好。(本文来源于《科技通报》期刊2019年10期)
贾晨辉,崔志武,邱明,马文锁,高靖[3](2019)在《基于CFD的球面动静压气体轴承稳态性能及动态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CFD建立球面螺旋槽动静压气体轴承气膜的有限元模型,数值计算气膜网格点上的压力分布,模拟气膜瞬态流场中复杂的气体流动,得到气膜的压力分布、承载力以及动态特性系数。结果表明:增加供气压力可以有效地增强静压效应,减小气膜厚度和增加转速有助于增强动压效应,动静压效应耦合可以提高轴承承载性能,偏心率为0.4~0.5,平均气膜厚度为8~12μm,供气压力为0.5~0.6 MPa时,产生的动静压耦合效应明显,从而可增加气膜的承载性能和轴承高速运行的稳定性;轴承刚度系数随着气膜厚度的增大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随着偏心率的增加而增加;轴承阻尼系数随着气膜厚度和偏心率的增加变化较为复杂,但整体上呈增大的趋势,因此,合理地选取气膜厚度和偏心率能够提高轴承承载性能,改善其动态特性,提高球面动静压气体轴承运行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润滑与密封》期刊2019年06期)
万东东,叶博,韩猛,张宇晨,胡思诚[4](2018)在《基于FHA方法的LLC变换器稳态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LLC变换器相对于传统的PWM控制电路其开关管的零电压开通提高了变换器的整体效率。在负载变化较大时,变换器开关频率仍然变化很小,可以在全负载范围内实现零电压转换(ZVS)。为了减少开关管存在的开关损耗,实现高频工作状态,谐振技术被提出并加以运用,其稳态性能分析也至关重要。文章对不同频率的工作条件下各个开关器件和其寄生器件的状态进行分析,通过Mathcad数学软件分析LLC特性曲线,得到了K值、Q值、输入电压和频率对LLC系统的增益影响。通过FHA分析方法对LLC电路进行了等效分析,并用Saber软件对其进行开环仿真验证,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通信电源技术》期刊2018年11期)
杨平,王连杰,明哲东,赵文博,孙伟[5](2017)在《SCWR堆芯稳态性能分析程序计算偏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剧烈传热情况下超临界水堆堆芯稳态性能分析程序SNTA与SRAC堆芯轴向功率分布计算结果偏差较大的问题,分析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逐一排查影响因素,确认轴向功率分布偏差主要源于截面反馈作用不同。SRAC程序与SNTA程序采用的截面数据库和能群结构不同,SRAC程序计算的反应性密度系数相对较大,密度分布与功率分布的反馈作用更为显着,轴向功率分布曲线更为陡峭。相较于SRAC程序,采用精细能群结构的SNTA程序更适用于具备强核热耦合特性且中子能谱偏硬的超临界水堆堆芯的耦合计算与性能分析。(本文来源于《核动力工程》期刊2017年06期)
郑晓钦,马伟明,王东[6](2018)在《十五相感应电机缺相故障稳态性能分析(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多相感应电机因其优越的容错性能,非常适用于可靠性要求极高的大功率场合。针对舰船十五相新型感应推进电机缺相故障,应用合成电流法,列写了矩阵形式的绕组回路电压方程,求解电机一相或多相缺相运行时的稳态运行性能。方程形式统一,可尽量少地改动方程参数。通过对十五相感应电机不同缺相故障进行试验,实测基波及3次谐波不对称电流与计算值吻合较好,验证了分析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李明,沈廷鳌,沈艳林,张政丰[7](2017)在《频率估计的ANF误差函数分析及稳态性能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正弦信号进行自适应频率估计时,现有的自适应陷波器(ANF)存在精度不高、收敛速度慢和鲁棒性差的问题,首先,以ANF所采用的不同误差函数为对象,分析了不同情况下ANF误差函数在整个频率范围内的梯度值,讨论了频率靠近频谱两端(0或π)时的误差函数梯度值,明确了误差函数梯度值对ANF频率估计精度的影响;其次,对基于不同误差函数的ANF在稳态条件下的频率估计精度进行了分析,列出了不同ANF频率估计方法的优缺点,讨论了不同参数对ANF频率估计精度的影响;最后,针对不同的ANF频率估计方法进行了应用验证,为进一步提升ANF频率估计精度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后勤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韩佳,苏桂英,张跃学[8](2017)在《基于近似模型的变循环发动机稳态性能分析及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变循环发动机可调节变量多的特点,基于变循环发动机稳态性能计算结果,提出了通过构建和利用近似模型对稳态性能进行分析、优化的研究方法,同时还建立了优化求解程序。以超声速巡航工况稳态性能的分析及优化为例,解析了主要变几何部件调节对推力和耗油率的影响,获得了满足优化条件的性能方案。与传统大范围变几何部件参数研究方法对比验证表明,该方法在提高设计效率方面作用显着。为变循环发动机性能分析及控制规律设计提供了一种研究方法。(本文来源于《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期刊2017年03期)
韩云祥,黄晓琼[9](2016)在《基于极大代数理论的交通系统稳态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构建轨道交通系统优化调度方案,针对列车在轨道交通线网上的运行过程,通过将轨道交通系统视为一类离散事件动态系统,以及将单个列车视为一个批次,基于轨道交通系统调度规则和路网空间分布结构,在极大代数框架下建立了单区段和多区段轨道交通流开环和闭环控制模型,获取了系统输入变量、状态变量和输出变量之间的约束关系.从轨道交通系统输出演化过程出发,基于摄动分析法研究了不同列车排序形式对系统稳态周期性能的影响,以轨道交通系统过程的演化周期最短为优化目标,分析了多种列车排序方式的性能并获取了最优的系统调度方案.以保持系统演化周期稳态参量恒定为目标,进一步研究了单元素和多元素摄动情形下系统的鲁棒性.研究结果可为交通系统运行控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期刊2016年03期)
袁继来,张志舒,陈仲光,孙博[10](2016)在《层次分析法在涡扇发动机稳态性能调试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受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发动机实际工作过程较为复杂,导致整机稳态性能调试较为困难。通过分析高低压转子质量守恒方程和能量守恒方程,确定整机稳态性能调试用可调节因素,并创新引入层次分析法,根据不同调节目的,确定各个可调节因素的对性能调试目标的影响程度,制定最优的调试方案。目前,该方法已在某型涡扇发动机稳态性能调试中应用。试车结果表明,发动机整机性能达到了预期值。(本文来源于《航空科学技术》期刊2016年05期)
稳态性能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热离子燃料元件是影响空间电源系统整体性能、安全可靠性的核心部件,其几何形状、结构材料和运行工况均与传统压水堆燃料元件存在很大差异。为了研究和评估热离子元件堆内稳态辐照行为,本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热离子燃料元件的计算模型,自主研发了TESPAC程序,实现了国内热离子燃料元件堆内稳态性能分析程序零的突破。利用TESPAC程序对俄罗斯的设计制造的TOPAZ-Ⅱ型热离子燃料元件进行了计算分析,并与俄KATETMOD程序计算值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二者的芯块温度、包壳变形等计算值符合较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稳态性能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朱超男,陈蕴光.基于传热窄点分析的跨临界CO_2系统稳态性能研究[J].低温与超导.2019
[2].何晓军,陈升,韩智杰,季松涛.热离子燃料元件堆内稳态性能分析程序开发[J].科技通报.2019
[3].贾晨辉,崔志武,邱明,马文锁,高靖.基于CFD的球面动静压气体轴承稳态性能及动态特性分析[J].润滑与密封.2019
[4].万东东,叶博,韩猛,张宇晨,胡思诚.基于FHA方法的LLC变换器稳态性能分析[J].通信电源技术.2018
[5].杨平,王连杰,明哲东,赵文博,孙伟.SCWR堆芯稳态性能分析程序计算偏差分析[J].核动力工程.2017
[6].郑晓钦,马伟明,王东.十五相感应电机缺相故障稳态性能分析(英文)[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8
[7].李明,沈廷鳌,沈艳林,张政丰.频率估计的ANF误差函数分析及稳态性能比较[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17
[8].韩佳,苏桂英,张跃学.基于近似模型的变循环发动机稳态性能分析及优化[J].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2017
[9].韩云祥,黄晓琼.基于极大代数理论的交通系统稳态性能分析[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6
[10].袁继来,张志舒,陈仲光,孙博.层次分析法在涡扇发动机稳态性能调试中的应用研究[J].航空科学技术.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