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研究的是中古汉语表示比较的方字句。这一句式萌芽于东汉末年,盛行于魏晋六朝及唐代,唐末、宋代时逐步走向衰落。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方字句的产生、方字句的特点、方字句的衰落分析了方字句,其间还通过与比字句各方面特点、发展过程的比较,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现将三方面的分析结论做个简要的概括:一方字句的产生,我们认为方字句的产生是因为词汇替代,“方”替代“比”,进入比字句中,形成了方字句,结构沿袭了比字句的结构。这一结论是在回顾了比字句的产生、发展过程后得出的,比字句源于比动句,它自身有发展变化的过程,虽然也有方动句,但是方动句出现的时间晚于方字句,并且方字句的各种结构形式、表意功能同时期呈现,没有发展的轨迹,因此,方字句不可能与比字句的产生途经一样,它很可能是词汇替代进入句子的结果。二方字句的特点,本文逐一分析了方字句的表意功能、结构形式、结构各项(比较项、被比较项、结论项)等方面的特点,我们认为方字句是一个从语义上涵盖了同比、异比、高下比及问比等比较范畴的泛比句式;它的结构形式有六种,这些结构形式缺乏一个自身形成、发展的过程,但是也有细小的变化,从使用频率上看,中古晚期使用频率高的正是结构形式最简单的;结构各项之间联系密切,比较项与被比较项之间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据统计,结论项有五种类型,类型不同,结论项的语义指向也不同。三方字句的衰落,本文认为方字句在宋代逐渐走向衰落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历史的原因——唐宋古文运动,也有人认知主观方面的原因——人们对它新奇感的消失,还有方字句本身结构、使用范围等方面的原因。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谈“比”字句的结论项[J]. 文教资料 2015(09)
- [2].论对外汉语教学中两种不同类型的比字句[J]. 网络财富 2009(13)
- [3].论“不比”句与肯定性“比”字句之间的不对称[J]. 学术交流 2012(11)
- [4].偏标“比”字句[J]. 汉语学报 2014(04)
- [5].从句式“比N还N”看语言的动态性[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11)
- [6].论比字句结论项的度量[J]. 教育教学论坛 2016(25)
- [7].越南留学生习得汉语比较句的结论项偏误分析[J]. 海外华文教育 2012(02)
- [8].“比……不”型“比”字句研究[J]. 北方论丛 2013(02)
- [9].“比”字句的预设分析[J]. 语文学刊 2010(21)
- [10].对外汉语复杂句型教学的难度控制[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0(32)
- [11].少数民族学生习得汉语比较句结论项偏误分析[J]. 语言与翻译 2014(03)
- [12].CRTER2008年综述类稿件体例(4.0/6.0版/篇)[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8(13)
- [13].CRTER2008年综述类稿件体例(4.0~6.0版/篇)[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8(22)
- [14].英语比较句式特征分析[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