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综合征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相关性分析

代谢综合征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相关性分析

论文摘要

目的: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为一组代谢紊乱的症候群,包括腹型肥胖、高血压、糖代谢异常及脂代谢异常。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过度饮食及久坐的生活方式,MS逐渐在全球范围内流行。根据美国第三次国家健康和营养评估调查(NHANESⅢ)的数据,以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第三次报告(the N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 Program/Adult Treatment PanelⅢ, NCEP-ATPⅢ)的MS标准,美国成年人中MS的发生率达23.1%[3]。已有研究证实MS是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而伴有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的MS对冠心病发病和死亡的风险进一步增加[1,2,5]。但关于MS与脑血管病的研究较少,目前的研究提示MS增加脑卒中的发生风险,但也有研究报道MS与脑卒中无相关性[7]。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是缺血性卒中及TIA的主要病理学基础,约39%70.98%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伴有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8,26 ]。基于此,本试验拟通过观察MS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的发生率,探讨MS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2006年12月2007年12月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或因血管性危险因素入住我院,并经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和/或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检查明确有无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被研究人群常规记录人口构成资料、既往病史及相应生化指标。缺血性脑卒中的入组标准:患者依据病史及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和/或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明确诊断。并经TOAST分型[33 ]排除心源性栓塞、其他原因以及不明原因患者,仅小血管病变(即腔隙性脑梗死)及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患者入组。高血压、DM、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16,17,18]:所有入组患者的血管性危险因素如高血压、DM、高脂血症均满足相应疾病的诊断标准。MS的诊断标准:依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IDF)定义的MS诊断标准[9]将研究对象分为MS患者组与非MS患者组,比较两组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病变的患病率,分析MS及其各危险组分与脑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依据空腹血糖水平和DM病史将MS患者分为三个亚组:1.血糖水平正常(Normal Glucose Tolerance, NGT)的MS:空腹血糖<5.6mmol/l,且既往无DM病史者;2.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 IFG)的MS:指空腹血糖≥5.6mmol/l且<7.0mmol/l,既往无DM病史者;3.伴DM的MS:空腹血糖≥7.0mmol/l或即往有DM病史者。计算三个亚组中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发生率,并经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血糖水平的MS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风险。依据构成MS的危险组分如中心性肥胖、高血压、糖代谢异常、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5项指标,根据每位入组患者所具备的MS危险组分数量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15组。经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具有不同数量上述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发生风险。结果:符合入选条件的研究对象共638例,剔除42例无声窗且未行MRA检查的患者,最后仅596例患者满足上述入选标准。596例患者中MS的发生率为62.75%(374/596),其中MS组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发生率为47.86%,明显高于非MS患者组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发生率34.23%(χ2=10.5672,P=0.0012),差别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了性别、年龄、吸烟史后,MS增加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的患病风险,OR值为1.812(95%CI,1.2812.562,P=0.0008);在上述基础上,调整脑梗塞病史、心脏病史、脑卒中家族史、高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及MS各危险组分后,MS不是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为0.780,95%CI,0.4071.493,P=0.4533)。影响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的危险因素依次为:脑梗塞病史(OR值为2.342,95%CI,1.6523.318,P<0.0001)、高胆固醇血症(OR值为1.970,95%CI,1.2363.140,P=0.0044)、高血压/高血压病史(OR值为1.960,95%CI,1.1073.470,P=0.0209)、高血糖/DM病史(OR值为1.874,95%CI,1.3242.654,P=0.0004)、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OR值为1.501,95%CI,1.0612.123,P=0.0216)。而腹型肥胖(OR值为0.862,95%CI,0.3402.185,P=0.7541)、高甘油三酯血症(OR值为0.573,95%CI,0.2321.417,P=0.2281)、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OR值为0.722,95%CI 0.3671.421,P=0.3458)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病变的风险增加无相关性。按空腹血糖及糖尿病病史将MS患者分为NGT的MS, IFG的MS及伴有DM的MS三组,其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的发生率分别为37.3%(47/126);40.4%(19/47);56.2%(113/201)。在调整性别、年龄、吸烟史、缺血性卒中史、冠心病、卒中家族史、高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及MS各危险组分后,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伴有DM的MS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的发病风险增加(OR值为2.122,95%CI,1.4713.061,P<0.0001)。而NGT的MS, IFG的MS患者不增加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的发病率,其相关风险分别为(OR值为0.664,95%CI,0.2771.593,P=0.3596)、(OR值为0.554,95%CI,0.2831.082,P=0.0839)。5组具有不同数量MS危险组分的患者间比较,15组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依次为25.8%(16/62)、34.7%(50/144)、42.9%(79/184)、50.7%(75/148)、60.34%(35/59),含有危险组分越多的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越高。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在调整年龄、性别、吸烟史、脑梗塞病史、冠心病史及脑卒中家族史后,结果提示:仅患有4或5个MS危险组分的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的发生风险增加,OR值分别为1.577(95%CI,1.0752.311 , P=0.0197 ), 2.210 ( 95%CI, 1.2553.892, P=0.006)。而具有0或1个MS组分、2个MS组分、3个MS组分OR值分别为0.442(95%CI 0.2420.809,P=0.0081),0.625 ( 95%CI 0.4200.932, P=0.0210 ) ,0.989 (95%CI 0.6891.420, P=0.9526),不增加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风险。结论:MS增加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的患病风险,但这种相关性依赖于MS的各个危险组分,MS不是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影响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病变的危险因素依次为脑梗塞病史、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或高血压病史、高血糖或DM病史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亚组分析提示伴有DM的MS进一步增加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风险,独立于MS各组分。同时具有4个或5个MS组分可明显增加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风险。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代谢综合征与脑血管病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高龄轻型缺血性卒中3h内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0(01)
    • [2].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脑微出血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分型危险因素分析[J].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9(12)
    • [3].菏泽市某乡镇居民对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预警症状知晓情况的调查研究[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0(02)
    • [4].上海华泾镇社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 2020(10)
    • [5].不同性别青年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及临床分析[J]. 黑龙江中医药 2019(06)
    • [6].癌症相关缺血性卒中研究进展[J].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20(04)
    • [7].2020国际卒中大会亮点解读(二)——缺血性卒中神经保护的大门再次开启了吗?[J]. 中国卒中杂志 2020(04)
    • [8].左房内径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卒中风险的预测价值研究[J].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20(02)
    • [9].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血栓预防及管理的证据总结[J]. 中华护理教育 2020(07)
    • [10].醒后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20(21)
    • [11].肠道菌群与缺血性卒中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 临床内科杂志 2020(02)
    • [12].外泌体与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02)
    • [13].社区跟进式护理在缺血性卒中患者康复期的应用效果[J]. 慢性病学杂志 2019(07)
    • [14].青年缺血性卒中75例临床特点分析[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08)
    • [15].52例青年缺血性卒中的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与危险因素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02)
    • [16].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复发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卒中杂志 2018(01)
    • [17].首发缺血性卒中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J]. 护理管理杂志 2018(02)
    • [18].重症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能量评估研究进展[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8)
    • [19].缺血性卒中生化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18(03)
    • [20].心房颤动患者29495例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回顾性分析[J].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8(02)
    • [21].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治疗缺血性卒中所致头痛的疗效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70)
    • [22].1056例丰城市夏季缺血性脑卒中分析[J]. 江西医药 2016(12)
    • [23].服用阿司匹林对预防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疗效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67)
    • [24].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型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分析[J]. 中国校医 2017(01)
    • [25].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类肝素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试验分型与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分型比较[J].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7(03)
    • [26].复发性缺血性卒中防治一例[J]. 中国卒中杂志 2017(03)
    • [27].静脉溶栓后行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效果观察[J]. 疑难病杂志 2017(05)
    • [28].缺血性卒中炎症反应的研究进展[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7(07)
    • [29].缺血性卒中后的免疫应答[J]. 中国卒中杂志 2017(05)
    • [30].225例青年缺血性卒中的临床分析[J]. 北京医学 2017(05)

    标签:;  ;  ;  

    代谢综合征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相关性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