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第一部分IGFBP3功能性多态与胃癌遗传易感性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胰岛素样因子1(IGF-I)在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与肿瘤的发生有关。体循环中超过90%的IGF-I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结合在一起,其生物利用度受IGFBP3调节。IGFBP3蛋白可通过调节IGF-I的功能或者独立作用从而影响个体肿瘤患病风险。流行病学研究表明,IGFBP3表达水平与胃癌的发生及预后有关。研究表明,IGFBP3表达水平受其基因多态(A-202C和Gly32Ala)的调节。因此推测IGFBP3功能性多态可能影响胃癌的发生。【目的】研究IGFBP3功能性多态(A-202C和Gly32Ala)与胃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并探讨潜在的基因一环境交互效应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病例为经病理学明确诊断的新发胃癌患者,对照选自同期居住在当地的无恶性肿瘤病史居民,与病例按性别和年龄进行频数匹配。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两位点基因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浆中H.pylori抗体。应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环境、遗传及其交互效应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应用χ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环境、遗传及其交互效应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结果】共有576例病例和647例对照纳入分析,未发现吸烟和饮酒史与胃癌发病危险有关,对照组H.pylori抗体阳性率61.6%,显著高于病例组52.7%(P=0.010)。IGFBP3 A-202C三种基因型AA、AC和CC在病例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是61.3%、33.3%和5.4%,在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64.8%、30.8%和4.5%。三种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别(P=0.424)。IGFBP3 Gly32Ala三种基因型Gly/Gly、Gly/Ala和Ala/Ala在病例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是42.9%、49.0%和8.2%,在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58.7%、36.6%和4.6%。三种基因型在两组中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01)。校正潜在混杂因素后,与野生纯合型Gly/Gly基因型比较,携带突变杂合型Gly/Ala和突变纯合型Ala/Ala的个体患胃癌的危险性显著增加,OR分别是1.84(95%CI=1.45-2.33)、2.39(95%CI=1.47-3.90)。显性模型研究发现,携带突变等位基因32Ala者患胃癌的危险将增加90%(OR=1.90,95%CI=1.51-2.39)。联合两位点分析显示,携带突变等位基因32Ala(Gly/Ala或Ala/Ala)并携带野生型-202AA的个体可增加2.24倍胃癌的患病危险(调整OR=3.24,95%CI=2.34-4.49)。然而,两多态位点均存在突变的个体[(AC+CC)和(Gly/Ala+Ala/Ala)]患胃癌的危险性则降低21%(调整OR=0.79,95%CI=0.69-0.90)。两位点之间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int<0.001)。本研究发现IGFBP3两多态位点(Gly32Ala和A-202C)存在连锁不平衡(r2=0.349,D’=0.748)。单倍型分析显示,以最常见的Gly/A单倍型为参照组,携带Gly/c单倍型的个体胃癌的患病风险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69,95%CI=0.45-1.04),而携带Ala/A和Ala/C单倍型者患胃癌的风险显著降低,OR分别为0.38(95%CI=0.29-0.50)和0.79(95%CI=0.64-0.98)。【结论】IGFBP3基因多态(Gly32A1a)与胃癌遗传易感性有关,且该位点与启动子区域多态位点A-202C存在显著交互作用。第二部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与肿瘤关联研究的Meta分析【目的】通过文献综述的形式研究IGFBP3循环水平、基因多态与恶性肿瘤发生的关系,从而全面评价IGFBP3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手工检索PubMed和中文期刊网数据库(CNKI),筛选满足入选条件的文献。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OR(odds ratio,比值比)及其95%可信区间(95%confidence interval,95%CI)。并利用Egger法对出版偏倚进行估计。【结果】共有81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其中60篇文献为循环中IGFBP3水平和恶性肿瘤的关联研究,共有病例13,719例,对照25,763例;18篇文献涉及IGFBP3功能性多态与肿瘤的关联研究,合计病例23,435例,对照31,039例;5篇文献进行了基因型-表型分析。随机效应模型显示,体循环中高浓度的IGFBP3与肿瘤发病风险无显著统计学关联(合并OR=1.02,95%CI=0.91-1.15)。亚组分析显示,高浓度IGFBP3可增加绝经前乳腺癌发病风险(合并OR=1.41,95%CI=1.03-1.94),但可显著降低晚期前列腺癌(Stage“C”或者“D”)的发病风险(OR=0.47,95%CI=0.27-0.79)。合并所有肿瘤类型,未发现IGFBP3 A-202C、Gly32Ala基因多态与发病风险间存在统计学关联[显性模型分析,合并OR分别为1.03(95%CI=0.97-1.10)和1.15(95%CI=0.82-1.43);隐性模型分析,合并OR分别为1.02(95%CI=0.97-1.06)和1.12(95%CI=0.85-1.49)]。按不同肿瘤类型进行亚组分析,与IGFBP3-202AA基因型比较,携带-202CC基因型可增加前列腺癌的发病风险,合并OR=1.18(95%CI=0.99-1.41)。对5篇涉及基因型-表型研究的文献合并分析发现,IGFBP3 A202C基因多态与其循环水平之间存在统计学相关性:携带野生纯合型AA的个体,循环中IGFBP3水平显著高于携带突变纯合型CC的个体(加权浓度差=545.97 ng/ml,95%CI=412.38-679.56),P<0.001)。【结论】IGFBP3启动子区多态(A-202C)影响其循环中的表达水平,循环中高水平IGFBP3增加绝经前乳腺癌发病风险,但可显著降低晚期前列腺癌的发病危险。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IGFBP3表达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意义[J].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4(08)
- [2].草原红牛IGFBP3基因多态性及与部分屠宰性状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兽医学报 2010(04)
- [3].从IGFBP3基因筛选预测低氧训练对左心室功能影响的分子标记[J]. 体育科学 2009(07)
- [4].建鲤IGFBP3基因多态性对生长的影响[J]. 动物学杂志 2012(01)
- [5].五指山猪8种组织IGF2和IGFBP3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研究[J]. 家畜生态学报 2010(05)
- [6].血清IGF1、MMP-2、IGFBP3与结肠直肠癌侵袭、转移关系的研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9(04)
- [7].系统分析牛和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基因多态性及其对生产性能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12(04)
- [8].IGFBP3基因-185C>T多态与抗阻训练后肌肉力量反应的关联性研究[J]. 体育科学 2013(07)
- [9].蓝塘猪和长白猪肝脏和肌肉中IGF-Ⅰ、IGF-ⅠR和IGFBP3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J]. 畜牧兽医学报 2008(07)
- [10].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尿液中IGF-Ⅰ、Ⅱ和IGFBP3、5水平的意义[J]. 肿瘤学杂志 2012(01)
- [11].五指山猪GH、IGFBP3基因SNPs检测及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0(03)
- [12].猪脂肪组织中IGF2和IGFBP3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及其品种差异[J]. 遗传 2008(05)
- [13].IGF1、IGF1R及IGFBP3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J].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09(07)
- [14].血清IGF-1和IGFBP3浓度和LH峰值水平对女童性早熟的诊断价值[J]. 河北医药 20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