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红外可视脑片膜片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红外,膜片钳,PO,AH区神经元,精氨酸加压素
红外可视脑片膜片钳论文文献综述
唐瑜,王念,杨永录,沈字玲,张洁[1](2011)在《应用红外可视脑片膜片钳技术观察精氨酸加压素对大鼠PO/AH区温度敏感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红外可视脑片膜片钳技术观察精氨酸加压素对大鼠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温度敏感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方法应用红外微分干涉相差技术和膜片钳技术实时观察57只雄性SD大鼠下丘脑PO/AH区神经元形态,鉴定温度敏感性。精氨酸加压素(AVP)和V1a受体阻断剂胞外给药,观察对温度敏感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结果红外可视条件下,下丘脑PO/AH区神经元的胞体清晰可见。AVP引起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升高(P<0.01),冷敏神经元放电频率下降(P<0.01);V1a受体阻断剂能降低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P<0.01)和提高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P<0.05)。结论 AVP通过V1a受体影响PO/AH区温度敏感神经元的放电活动,而引起体温降低。(本文来源于《成都医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赵磊,梁剑弦,龙天澄[2](2010)在《与红外可视膜片钳技术相结合的南方鲇面叶脑片急性分离培养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南方鲇初级味觉中枢—面叶脑片的急性分离与不同孵育液中体外培养方法,并建立硬骨鱼类脑片可视膜片钳技术,在脑片局部神经回路水平上深入研究鱼类味觉初级中枢神经元在信息编码中的生理功能,阐述鱼类味觉信号识别的机制。结果表明:①温度25℃、2 h以内、HEPES+Vc+TU+kynurenic acid+低钙脑脊液是最佳体外培养条件。②运用可视法脑片膜片钳实验技术发现南方鲇面叶神经元可分为两种类型。生理条件下,多数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无或少频率适应现象。椭圆形比梨形神经元膜阻抗更高,诱发放电频率却较低。(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6期)
雷革胜,王文挺,李柱一,胡叁觉[3](2008)在《应用脑片红外可视膜片钳技术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癫痫样放电》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脑片红外可视膜片钳技术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癫痫样放电。方法应用红外微分干涉相差技术和膜片钳技术实时观察40只SD大鼠脑片海马CA1锥体神经元形态(与生物素染色对照),记录全细胞电流;通过青霉素、藜芦碱、无钙人工脑脊液、无镁人工脑脊液、甲基四乙胺等不同致痫药物胞外灌流,观察其诱发的癫痫活动。结果红外可视条件下,海马CA1锥体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清晰可见,与生物素染色的细胞形态一致。青霉素、藜芦碱、无钙人工脑脊液、无镁人工脑脊液、甲基四乙胺胞外灌流均可诱发大鼠海马CA1锥体神经元产生癫痫样活动。结论红外可视膜片钳技术可实时观察神经元形态,有效提高其封接成功率,同时可实时观察不同药物诱发的神经元癫痫样活动。(本文来源于《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期刊2008年04期)
夏交[4](2008)在《运用红外可视脑片膜片钳技术对大鼠前庭内侧核神经元内在膜特性和放电反应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部分红外可视脑片膜片钳术中大鼠脑干脑片的改良制备方法目的:改良脑片制备方法,探讨影响脑片活性的实验因素;方法:在国内外报道常用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制备含有前庭内侧核的大鼠脑干脑片,从肉眼观、镜下观和放电特性叁个方面判断脑片活性,观察鼠龄、生理溶液、温度等因素对脑片活性的影响;结果:在不同年龄组动物建立了稳定可靠的脑片制备方法,通过红外微分干涉相差技术可直接观察脑片表层下50-100μm前庭内侧核神经元的立体影像,并可进行长时间稳定的电生理记录;鼠龄越小神经元活性越易恢复,在成年鼠制备脑片时采取低温人工脑脊液心脏灌注、使用高蔗糖溶液、较高温度预孵育等措施可明显提高脑片活性;孵育和记录温度可直接影响神经元的兴奋性,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温度可提高神经元兴奋性,但会缩短脑片存活时间;结论:改良后的脑片制备方法简单可行,可为电生理研究提供大量具有良好活性的前庭内侧核神经元;根据试验目的选择合适年龄的试验动物,脑片制备方法的选择和温度、外液实验等环境的控制应根据所选用动物的年龄而进行调整。第二部分大鼠前庭内侧核神经元的基本膜特性和自发放电活动目的:观察大鼠前庭内侧核神经元的基本膜特性及其在静息膜电位下的放电活动,探讨前庭系统生理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运用红外微分干涉相差技术,可视状态下对前庭内侧核神经元进行全细胞记录,观察电流钳模式下神经元在正常人工脑脊液和低钙高镁脑脊液中的放电活动,按平均动作电位形状对神经元进行分型,比较不同类型神经元基本膜特性和放电活动的差异。结果:在正常人工脑脊液中大鼠前庭内侧核神经元存在规律的放电活动,在低钙高镁人工脑脊液中神经元表现出较不规律的放电活动,放电活性也明显降低;神经元可被分为具有单相后超极化及A样整流特性的A型(n=17,33%),有双相后超极化的B型(n=32,63%),以及同时拥有或不拥有以上特征的其他型(n=2,4%);A、B型神经元的部分主动膜特性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大鼠前庭内侧核神经元的放电为基于其内在膜特性的自发活动,其放电模式受到胞外钙浓度的影响;大部分神经元的放电表现为典型的A型或B型,但仍有少量非典型放电存在。第叁部分大鼠前庭内侧核神经元对模拟传入信号的放电反应目的:观察大鼠前庭内侧核神经元对模拟传入刺激信号的放电反应动力学特征,探讨中枢前庭系统生理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运用红外微分干涉相差技术,可视状态下对前庭内侧核神经元进行全细胞记录,在电流钳模式下记录神经元的放电活动,向神经元胞内注入短暂超级化脉冲模拟突触后抑制性电流,注入线性去极化电流模拟头部作直线加速运动时外周前庭的传入信号,注入正弦刺激电流以模拟头部作匀速旋转运动时外周前庭的传入信号,观察不同类型神经元对刺激电流的放电反应。结果:前庭内侧核神经元在超级化脉冲后放电的后超级化幅度加深,并表现出抑制后反弹现象;神经元放电频率随去极化电流的增加而增加,在同等强度去极化电流刺激下B型神经元比A型神经元表现出较少的衰减现象和较强的超射现象;A、B型神经元的放电反应都可与输入正弦刺激形成共振并引起相位的移动。结论:头部做直线加速运动和匀速旋转运动时,前庭内侧核A、B型神经元对不同的传入刺激都可产生主动反应,放电反应表现出多样性,A、B型神经元放电反应动力学的差异是它们执行不同生理功能的基础。(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8-05-01)
雷革胜,万业宏,王玉英,朱俊玲,胡叁觉[5](2004)在《应用红外可视脑片膜片钳技术研究大鼠海马CA1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建立红外可视脑片膜片钳技术 ,初步观察大鼠海马CA1细胞的电生理特性 .方法 :应用红外微分干涉相差技术 ,结合脑片膜片钳记录 ,对健康SD大鼠海马CA1细胞电生理特性进行观察 ,并分析影响记录成功的主要因素 .结果 :红外可视膜片钳技术可实时观察到脑细胞形态结构 ,有助于对封接过程的判断 .大鼠海马脑片CA1细胞可分为多种类型 .生理条件下 ,锥体细胞处于静息或自发低频状态 ,具有膜阻抗低、频率适应现象、后放电等特点 ;中间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高、膜阻抗高、无频率适应现象 .结论 :红外可视膜片钳技术克服了盲法膜片钳的缺陷 ,实现了实时、直视的特点 ,可操作性强 .应用该项技术 ,可根据电生理特性对大鼠海马CA1区细胞作出初步分类(本文来源于《第四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04年13期)
红外可视脑片膜片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探讨南方鲇初级味觉中枢—面叶脑片的急性分离与不同孵育液中体外培养方法,并建立硬骨鱼类脑片可视膜片钳技术,在脑片局部神经回路水平上深入研究鱼类味觉初级中枢神经元在信息编码中的生理功能,阐述鱼类味觉信号识别的机制。结果表明:①温度25℃、2 h以内、HEPES+Vc+TU+kynurenic acid+低钙脑脊液是最佳体外培养条件。②运用可视法脑片膜片钳实验技术发现南方鲇面叶神经元可分为两种类型。生理条件下,多数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无或少频率适应现象。椭圆形比梨形神经元膜阻抗更高,诱发放电频率却较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红外可视脑片膜片钳论文参考文献
[1].唐瑜,王念,杨永录,沈字玲,张洁.应用红外可视脑片膜片钳技术观察精氨酸加压素对大鼠PO/AH区温度敏感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1
[2].赵磊,梁剑弦,龙天澄.与红外可视膜片钳技术相结合的南方鲇面叶脑片急性分离培养技术[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3].雷革胜,王文挺,李柱一,胡叁觉.应用脑片红外可视膜片钳技术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癫痫样放电[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08
[4].夏交.运用红外可视脑片膜片钳技术对大鼠前庭内侧核神经元内在膜特性和放电反应特性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
[5].雷革胜,万业宏,王玉英,朱俊玲,胡叁觉.应用红外可视脑片膜片钳技术研究大鼠海马CA1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