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扇贝两个养殖群体数量性状及壳色遗传研究

海湾扇贝两个养殖群体数量性状及壳色遗传研究

论文题目: 海湾扇贝两个养殖群体数量性状及壳色遗传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海洋生物学

作者: 郑怀平

导师: 张国范

关键词: 海湾扇贝,遗传学,群体,家系,数量性状,选择反应,现实遗传力,近交衰退,杂种优势,基因型,环境,互作,壳色

文献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有A.i.irradians(Lamarck)、A.i.concentricus(Say)、A.i.amplicostatus(Dall)和A.i.taylorae(Petuch)4个地理亚种,不连续地分布于美国的东海岸和墨西哥湾沿岸,贝壳外表通常都有灰色、棕色、黄色、橙色、紫色、白色等不同的颜色。1982年,北部亚种A.i.irradians被第一次成功地引进中国,很快地就成为了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贝类之一。1998年底和1999年初,这个亚种的406个个体再次被成功地引进中国,目前已发展成为主要的养殖群体。不同的养殖群体蕴藏着不同的遗传资源,这为遗传改良、品种培育提供了宝贵的材料。自2002年初以来,通过建立各种家系,主要研究了群体A(1982年)和群体B(1999年)及其家系的数量性状遗传(选择反应、现实遗传力、近交衰退、杂种优势、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同时对群体B中不同的壳色遗传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 1 选择反应与现实遗传力 1.1 群体A的选择几乎无效,一代选择反应和现实遗传力分别为0.077±0.058和0.045±0.034; 1.2 群体B的连续两代选择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一代选择反应和现实遗传力分别为0.650±0.139和0.397±0.085,遗传获得为10.2%;二代选择反应和现实遗传力分别为0.612±0.101和0.349±0.057,遗传获得为10.63%:经过二代的连续选择后总遗传获得为17.56%,一代选择后的保留遗传获得为6.25%; 1.3 对来自群体B的自交系和全同胞家系进行的歧化选择也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两个方向上的平均选择反应和平均现实遗传力自交系为0.358±0.082和0.208±0.047,全同胞家系为0.403±0.141和0.232±0.081。 2 近交衰退 2.1 经过一代自交,群体A的近交衰退(8.70%)显著地小于群体B的(17.72%); 2.2 连续三代自交后,群体A几乎不再出现近交衰退;连续两代自交后,群体B仍有较大的近交衰退率(12.91%); 2.3 用群体B随机交配(F=1)、全同胞(P=0.25)和自体受精(F=0.5)的后代进行自交,它们的近交衰退率显著地不同,群体的为21.53%、全同胞的为14.64%、自体受精的为10.11%,近交衰退率随着近交系数的增加而降低。郑怀平海湾扇贝两个养殖群体数量性状及壳色遗传研究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B3杂种优势 3 .1群体间杂交的中亲杂种优翔7.81%)居于群体A的单亲杂种优欺22.98%)和群体B的单亲杂种优欺--4 .02%)之间; 3 .2家系间杂交的中亲杂种优翔4.27%)居于家系A的单亲杂种优欺9.80%)和家系B的单亲杂种优翔一0.61%)之间。4基因型与环境互作 4.1上选组、下选组和对照组之间幼虫的存活和生长都有显著的差异,它们对不同的温度作用和不同的盐度作用有不同的反应; 4.2近交衰退和杂种优势都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5壳色遗传 5.1不同的壳色可能受到不同的基因控制; 5.2橙色、紫色、白色可能受到单基因控制,橙紫色、棕色、黑色可能受到3个以上的多基因控制; 5 .3橙色对紫色、橙仑少寸白色可能是简单的显隐性关系;紫色与白色、棕色与白色、橙紫色与棕色等关系复杂,除了显隐性关系之外,可能还存在着上位之间互作。关键词:海湾扇贝,遗传学,群体,家系,数量性状,选择反应,现实遗传力,近交衰退杂种优势,基因型,环境,互作,壳色。分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综述

引言

第一节 数量性状遗传研究概述

1.1.1 数量遗传学的发展简史

1.1.2 数量性状遗传研究的主要内容

1.1.3 数量性状遗传基础

1.1.3.1 数量性状遗传的多基因假说

1.1.3.2 基因效应及其剖分

1.1.3.3 选择理论

1.1.3.3.1 选择的遗传效应

1.1.3.3.2 选择反应、选择差、选择强度和现实遗传力

1.1.3.3.3 选择极限和理论最大反应

1.1.3.3.4 歧化选择中的反应不对称性

1.1.3.3.5 选择理论与实际选择效果的差异

1.1.3.4 近交和近交衰退

1.1.3.4.1 近交的定义

1.1.3.4.2 近交系数

1.1.3.4.3 自体受精生物的重要作用

1.1.3.4.4 近交衰退的遗传效应

1.1.3.4.5 近交衰退的遗传假说

1.1.3.4.6 近交衰退的研究意义

1.1.3.5 杂交和杂种优势

1.1.3.5.1 杂交的生物学特性和作用

1.1.3.5.2 杂种优势的遗传效应

1.1.3.5.3 杂种优势的遗传机理

1.1.3.6 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

第二节 海洋贝类数量性状遗传的研究

1.2.1 海洋贝类数量性状的特点

1.2.2 海洋贝类数量性状选择研究方面的进展

1.2.2.1 选择反应与现实遗传力

1.2.2.2 近交和近交衰退

1.2.2.3 杂交和杂种优势

1.2.2.4 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

第三节 贝类壳色遗传的研究

1.3.1 颜色的遗传特性

1.3.2 贝类壳色遗传的研究进展

第四节 海湾扇贝数量性状遗传的研究进展

1.4.1 海湾扇贝的研究背景

1.4.1.1 海湾扇贝的亚种与分布

1.4.1.2 海湾扇贝的生活习性和繁殖特性

1.4.1.3 中国对海湾扇贝的引种与养殖

1.4.1.4 海湾扇贝养殖中出现的问题、原因及解决的对策

1.4.2 海湾扇贝在遗传、育种和进化理论研究上的意义

1.4.3 海湾扇贝数量性状遗传研究的进展

第五节 海湾扇贝壳色遗传的研究进展

1.5.1 海湾扇贝贝壳的外表颜色

1.5.2 海湾扇贝壳色遗传研究的现状

第二章 海湾扇贝选择、选择反应和现实遗传力的研究

第一节 两个遗传背景不同的养殖群体生长的第一代选择

2.1.1 材料与方法

2.1.2 结果

2.1.3 讨论

第二节 一个养殖群体生长的第二代选择

2.2.1 材料与方法

2.2.2 结果

2.2.3 讨论

第三节 自交家系内个体生长的歧化选择

2.3.1 材料与方法

2.3.2 结果

2.3.3 讨论

第四节 全同胞家系内个体生长的歧化选择

2.4.1 材料与方法

2.4.2 结果

2.4.3 讨论

小结

第三章 海湾扇贝近交衰退的研究

第一节 两个不同养殖群体近交衰退的比较

3.1.1 材料与方法

3.1.2 结果

3.1.3 讨论

第二节 近交历史对近交衰退的影响

3.2.1 材料与方法

3.2.2 结果

3.2.3 讨论

第三节 不同交配方式对近交衰退的影响

3.3.1 材料与方法

3.3.2 结果

3.3.3 讨论

小结

第四章 海湾扇贝杂交和杂种优势的研究

第一节 海湾扇贝个体间杂交技术的建立

第二节 海湾扇贝个体间杂交的分子生物学验证

4.2.1 材料与方法

4.2.2 结果与分析

4.2.3 讨论

第三节 两个不同群体间的杂交和杂种优势

4.3.1 材料与方法

4.3.2 结果

4.3.3 讨论

第四节 两个不同近交系间的杂交和杂种优势

4.4.1 材料与方法

4.4.2 结果

4.4.3 讨论

小结

第五章 海湾扇贝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研究

第一节 温度对不同选择组幼虫存活与生长的影响

5.1.1 材料与方法

5.1.2 结果

5.1.3 讨论

第二节 盐度对不同选择组幼虫存活与生长的影响

5.2.1 材料与方法

5.2.2 结果

5.2.3 讨论

第三节 温盐度结合对不同自交组幼虫近交衰退的影响

5.3.1 材料与方法

5.3.2 结果

5.3.3 讨论

第四节 温盐度结合对两个不同家系间杂交的杂种优势的影响

5.4.1 材料与方法

5.4.2 结果

5.4.3 讨论

小结

第六章 海湾扇贝壳色遗传的研究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第二节 结果

第三节 讨论

小结

结论与创新点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和完成的论文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04-18

参考文献

  • [1].海湾扇贝软体组织中汞与硒的形态分析及硒对汞的拮抗作用研究[D]. 张启华.中国海洋大学2014
  • [2].海湾扇贝群体遗传学和扇贝科分子系统演化的研究[D]. 刘保忠.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3

相关论文

  • [1].海湾扇贝的选择和杂交育种[D]. 张守都.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3
  • [2].海湾扇贝微卫星标记的开发及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D]. 李宏俊.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9
  • [3].虾夷扇贝养殖群体数量性状遗传研究[D]. 梁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9
  • [4].海湾扇贝群体遗传学和扇贝科分子系统演化的研究[D]. 刘保忠.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3
  • [5].栉孔扇贝和海湾扇贝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研究[D]. 王玲玲.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
  • [6].海湾扇贝近交生物学效应和遗传改良研究[D]. 张海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
  • [7].菲律宾蛤仔养殖生物学、养殖技术与品种选育[D]. 闫喜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
  • [8].皱纹盘鲍数量遗传与育种研究[D]. 邓岳文.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
  • [9].皱纹盘鲍遗传图谱构建及生长相关性状的QTL定位[D]. 刘贤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
  • [10].海湾扇贝遗传图谱构建及壳色基因、生长相关QTL的定位研究[D]. 秦艳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6

标签:;  ;  ;  ;  ;  ;  ;  ;  ;  ;  ;  ;  ;  

海湾扇贝两个养殖群体数量性状及壳色遗传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