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途径研究

民办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途径研究

(上海建桥学院,上海201306)

摘要:团支部工作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展情况的效果直接关系到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整体效果。在新形势下,提升高校团支部的工作水平和加强高校团支部建设,不仅有利于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团员青年增强团员意识,提升团员青年自身综合能力。同时,对于提升高校共青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本文尝试分析民办基层团支部建设和活力情况,思考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使得增强民办高校团组织联系青年、服务青年的工作实效,从而进一步提升民办基层团组织的活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其充分发挥在加强民办高校德育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应有的职能。

关键词:民办高校;高校团支部活力;提升途径

高校团支部是高校团组织的基本单位,直接密切地联系着每一位团员青年。共青团的组织建设、思想教育建设以及活动的开展情况等各方面都离不开团支部。高校团支部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每一位团员青年的发展,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最关键就是提升团支部活力。

一、提升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的重要意义

2015年,我国政府网公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以下称《意见》)。《意见》中指出,当前共青团的核心工作是持续保持共青团组织对于广大青年的吸引力、影响力和凝聚力,为做好我党的助手、后备军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这是我党首次将加强共青团组织建设工作提到战略高度层面,也进一步突显新形势下基层团支部增强活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感。2018年7月,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召开集体会议,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这次谈话中,他说归根结底,所有的团组织工作就是要当好我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在新形势下,我们一定要严格落实从严治团的要求,对于团组织的干部建设和队伍建设要时刻做到严要求、高标准。同时他还指出,共青团作为我党联系青年群众的重要桥梁,要时刻与青年朋友保持联系,强化团组织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推进团组织工作的全面开展,加大团组织工作的覆盖面,要成为青年群众的贴心人,千方百计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把团组织建设成为广大青年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大家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如前文所言,团支部的组织建设是高校共青团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高校团支部运行是否顺畅直接关系到高校团组织整体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尤其是近些年来,在团中央提出的团的基层整体化建设的号召下,高校共青团对团的基层工作的改革,积极开展了相应的探索和实践。当前高校团组织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如何切实提高基层团组织的活力,如何激发基层团干部的工作热情以及如何调动广大团员青年的积极性。团支部是我们共青团工作的最终落脚点和出发点,如何打造团支部的影响力,提升团支部的活力,这也决定了其对广大团员青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二、当前民办高校团支部建设中的薄弱环节

(一)团员意识薄弱,身份认同感不强

目前,高校团员青年的比例相当大,但团员的先进性和模范带头作用无法在学校、学院及团支部所开展的各类活动中得到体现,相当一部分团员对于共青团的工作毫不关心,同时也缺少必要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有一小部分团员青年甚至连国家大事都漠不关心,在履行团员的权力和义务等方面采取不在乎态度,团员青年对“团员”这一身份认同感不强,参与度不高,主人翁意识偏低。当前的大学生以95后为主,00后也即将成为其中的主力,这部分人多数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他们往往要求彰显个性,过度以个人为中心,除了自己的事情对于其他事情都漠不关心,团体意识淡薄,从而使他们对于团支部、组织的共同利益、集体荣誉感不断降低。

(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力度不足,政治意识淡漠

团支部作为团员青年的思想教育阵地,是学习、交流、传播先进思想的重要园地。然而,由于高校长时间对基层团支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缺位,团支部的组织生活不健全,导致了学生对基层团支部概念的模糊。有些基层团组织很少组织开展相关的活动,即便开展也往往缺少针对性,活动偏于娱乐性,对于团员青年的思想教育不够;而有些团支部虽然开展了相关活动,同时也重视了思想教育工作,但是形式偏向单一化,大多数都是通过组织教育学习、召开团组织生活会等形式来开展,有些团组织生活也是因为上级要求而不得已为之,这样带有强制性的活动,使得一些团员青年产生了抵触心理,即便他们不得以参加了活动,对于他们的帮助、对于团组织建设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这样难以将思想上的认知转换为实际行动。

(三)团支部职能模糊,班团关系发展较不平衡

团支部工作是高校建设良好校风、学风环境的重要手段。然而因为一些原因,在高校团支部建设中,有些团支部的工作职能不明确,组织建设不透明,直接导致了团支部开展的活动过于形式化、娱乐化,长此以往,团支部工作将会持续缺少活力和特色,没有办法让广大团员青年参与其中。很多基层团支部的工作弱于班级行政工作,团支部工作与班级工作混为一谈。在很多班集体当中,团支书的作用被边缘化,很多团员青年认为团支书是班长的“助手”,往往号召力不够,工作力度更是无从谈起,这样就使得他们没有了群众基础,被动地成为了本职工作的参与人,而不是领导者。还有一些团支部书记的工作能力有限,不知道如何开展活动,即便开展也往往形式落后、方法单一,不会在所开展活动上花心思、下功夫,这使团支部活动没有吸引力,自然没有办法让更多的团员青年参与其中,使团组织活动陷入不良循环的困镜中。

(四)团干部综合能力不强,模范意识缺失

团干部作为从严治团的重点对象,是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中的核心力量,也是提升活力团支部建设的关键。但有一部分团干部的综合能力、工作能力与提升团支部活力所需的条件还有一定差距,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很多团干部思想认识不足,对于共青团的历史、发展以及相关知识没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缺少必要的荣誉感,工作执行力欠缺,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相对落后,没有把自己当成是广大团员青年的“服务者”,责任意识欠缺等等。学生团干部作为支部的领航者、带头人,整体团务工作能力素质薄弱,这对团员青年深度教育及开展支部活动均带来阻碍,难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五)新媒体时代,网络团支部建设不足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当代人民步入信息化社会。在新媒体时代下,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得到了改变,新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日常活动提供了便捷,人们也依赖于信息技术的应有。与此同时,信息时代的到来也为高校共青团工作带来一定的冲击。现在高校很多团员青年不仅对党和团的相关政策漠不关心,有些人甚至把党和团的相关媒体平台当成说教平台,见到此类平台第一印象就是屏蔽。归根到底,跟目前的互联网发布内容鱼龙混杂、诱惑力太多有关,为了博取人们的眼球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高校团支部应该适应时代步伐,将团支部工作与互联网相结合,积极占领互联主阵地,为高校团支部活动提供便利,激发团员青年参与的积极性。

三、民办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途径

(一)加强高校团支部的团组织生活,增强团员意识

基层团支部作为高校对团员青年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团员青年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重要平台。通过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积极向上的团组织活动,有利于增强团组织战斗力,不断提高团员青年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基层团支部想要获得团员青年的认可和支持,想要取得一定的成绩,必须要求每一个团员在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保持与团组织高度一致。为了保证基层团组织活动的正常开展,各基层团支部就要积极鼓励每一位青年团员都能够踊跃地参加进来,定期开展形式多样、有新颖和有感召力的学习交流活动,加强落实“三会两制一课”制度,使团支部的基础得以更加扎实。各团支部要加强对团员青年的理论学习的指导,深入学习共青团章程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积极开展基本理论学习和荣辱观的培养,强化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加强团员的自我管理,引导他们将个人理想目标与国家民族的伟大复兴结合在一起,增强团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提升基层团支部凝聚力和团员归属感。同时,要结合团支部实际情况,开展活动要有创新,有影响力才能够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才能够对团员青年起到教育效果,才能凝聚团员青年的心,才会更加有利于开展团建工作,提高团支部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从而才能提升团支部活力。

(二)加强学生团干部的培养和队伍建设,提高学生团干部综合实力

学生团干部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执行者和实施者,基层学生团干部的综合素养和政治水平是高校开展团组织活动的关键因素,团干部的综合素质将会直接影响团员青年对于团组织的印象。因此,加强学生团干部的培养和建设,增强他们的政治素养和文化修养,是高校共青团工作有效落实的关键。

新时代下,高校要提升团支部活力,最为关键且有效途径是提升学生团干部自身素养。各高校团委要加强对基层团支部的指导能力,重视学生团干部的理论学习,提高学生团干部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和组织观念。高校团委可建立和完善学生团干部考核和激励机制,通过加大监督力度,及时纠正学生团干部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团支部的前进方向,不走歪路不超近路。如有条件,团支部每个学期可举行“魅力团支部、活力团支部”的评比活动,通过考核评比出一批优秀的基层团支部、团干部,通过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上下互动、互相学习的良好氛围,也起到朋辈教育作用。同时,可将优秀团干部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主要培养对象,为党输送新鲜血液;也为其他团员青年树立榜样,促进团员青年共同进步,从而提升团支部活力。

(三)坚持党建带团建,增加团支部的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团支部担负着落实学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的根本任务。在具体落实的工作中,团支部要始终坚持“党建带团建”的这一工作原则,深入学习和贯彻党中央和团中央的精神,定期开展时事政治热点交流会和主题学习会,积极组织青年“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守护团支部精神成果。可利用线上线下等方式,双管齐下,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到团员青年的内部去开展活动。同时,可实行高年级党员联系团支部制度,聘任政治素质好、工作责任感强、具有一定党务、团务工作经验的高年级党员,与低年级团支部进行结对帮扶。通过正确思想引领,发挥学生特长,促进全面发展,切实有效提升团支部活力。

(四)班团一体化,提升团支部运行活力

高校加强班团一体化工作机制建设,是对高校共青团工作机制、工作方式、工作队伍的一次变革,对提高组织活力、凝聚力、增强团员青年的活跃度、参与度都起到积极作用。班团一体化工作机制建设,是要强调班团干部的一致性与协调性,在团员青年的学习与生活中逐渐渗透思想政治的教育力量,将思想政治工作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一方面,是布置与安排工作一致性,面对上级团组织或者学生处的工作要求,要根据团支部自身特点,一起研究、一起规划、一起部署、一起推进。二是执行同步性。对于研究好的事情与活动,班团不分家也要明确分工,注意把握工作的尺度和界限,确保团支部不缺位,二者相互协作,共同参与,从而使得班集体和团组织工作都能高效运转。通过加强团支部的基层管理,促进基层团组织的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保证团组织、班集体各项工作更加规范顺畅地进行,从而提升团支部的活力。

(五)充分利用新媒体等媒介渠道,提升基层团支部活力

新形势下,随着互联网思潮的到来,青年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快餐式的文化植入、界面式的学习吸收以及不好甄别的各类信息,让很多学生的思想也产生了波动。在这种形势下,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我们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新媒介的出现为我们的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了新方法和新途径,积极顺应新媒体时代的表达方式,构筑独特的思想政治育人“新媒体平台”。高校可以依托现有资源,支持团支部或者相关团组织搭建新媒体平台,通过微博、公众号等形式来开展各种学习活动,以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为突破口,将思想教育工作由文字化、刻板化,向图片化、视频化、幽默化等方向发展,从而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生动化、丰富化,使团员青年从中能够长知识、受教育、明是非。高校团组织要充分重视新媒体这一阵地建设,使用广大青年学生能够接受和喜闻乐见的语言和形式,从而提高团支部的凝聚力、亲和力和活力。

四、结语

共青团工作的关键来自基层,只有高度重视基层团支部的工作,加强组织建设,建立高素质的学生团干部队伍。作为民办高校,要结合民办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特点,发挥共青团思想阵地的优势,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强团员青年的认同感,增加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基层团组织功能模糊、思想政治教育不够、团员意识淡薄等一些共性问题。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团支部建设被赋予新的内涵,要坚持党建带团建这一原则问题,民办高校团委更要提高认识,不断实践,从组织上带、从思想上带、从机制上带,这样才能使得民办高校团组织建设更加完善,思想建设上更加成熟,工作机制上更加健全。民办高校团支部建设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成长,只有不断提高团支部的工作成效,激发基层团支部的活力,才能全面服务于广大团员青年的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切实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开创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5-07-08.

[2]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南海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N].新华网,2018-07-02

[3]郭铮、周学智、尼彬杉,打造专业特色文化,提升基层支部活力[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

[4]盛毅,新时代上海民办高校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制度设计研究[J].科教文汇,2018.

[5]李博,新时代下班团一体化建设机制对高校育人体系的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8.

[6]卢兴谭,加强高校立德树人工作中共青团组织的育人功能--基于分团委、团支部有效开展工作的思考[J].学术探讨,2017.

标签:;  ;  ;  

民办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途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