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股指期货的脚步日益临近,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也拟定用沪深300指数作为我国首个股指期货标的。股指期货在我国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本文就以期指的标的作为研究对象,在对各主要期指标的进行对比总结的基础上对沪深300指数的基本面及其板块、个股之间的联系做一个论述,这对指导期指市场的操作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文章首先通过对世界各主要期指标的在指数的选择、计算方法、成份股数量和指数属性等方面的比较,认为目前较为流行和科学的标的指数是以流通市值为权重的算术平均成份股指数。根据计算方法的不同,股票指数可以分为几何平均指数和算术平均指数。几何平均法是在不考虑权数大小的前提下,通过对几种股票的报告期价格与基期价格的比率的乘积开n次方,再乘以基期的股价指数。其计算较为复杂繁琐,没有考虑各股票在整个市场的权重,投资者将难以选择一个最佳的持有合约数,而如果指数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则可以根据公式直接计算出最佳持有合约数。在算术平均法确定之后,本文又在简单价格平均和市值加权平均中进行选择,而采用市值加权平均是在于它有以下三个优点:(1)成份股指数的市场代表性强、内部结构稳定性好、套期保值效率较高,适于机构投资者的套期保值交易、套利交易和指数化投资;(2)市值加权算术平均的方法能够更准确地反映整个市场股票价格水平和变化的实际情况,有利于提高股值期货套期保值的效率;(3)以样本股的流通股数量为权数来计算标的指数可以抑制市场操纵,有利于发挥股指期货的市场功能。进而文章又从定性的角度出发,根据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观点总结出期指标的的选取原则:(1)能够实现股指期货的套期保值功能,发挥避险工具作用;(2)能够真实反映整个市场的价格水平,发挥价格发现功能;(3)有合适的市场覆盖率,防止市场操纵;(4)标的指数编制要有准确性、公开性和客观公正性,为市场所认同。接着,本文按照选取原则的四个标准从我国现有主要指数中通过最小方差模型等方法选出符合能够作为股指期货标的的指数。虽然沪深300的知名度还不及上证指数,但其在现有指数中也极具优势:(1)沪深300成份股涵盖了机构投资者绝大多数投资股票,不仅覆盖大盘蓝筹股,还包括二线蓝筹股,套期保值效果与成本最优;(2)指数市场覆盖率高,流通市值占64.08%,抗操纵性好,同时,高覆盖率保证了指数行业分布较均衡,能抗行业周期性波动;(3)成份股流动性较好,成交金额占全市场56.5%,日均换手1.29%。成份股数量增加反而提高了指数的流动性;(4)风险与收益特征与上证指数相当,但优于上证指数,有较好的市场代表性,有利于增加期货合约的活跃性;(5)指数编制与管理基本符合国际惯例。这些优势都成为担当我国首个股指期货标的的理由。本文的第四部分是与实际最为贴近的一个部分。沪深300指数拥有良好的基本面,它的盈利性、成长性和分红收益能力使其估值优势也较为明显,已经逐渐的成为了机构投资者乃至整个市场的投资取向标杆。就股指期货而言,以沪深300指数作为标的,有利于得到更多机构的关注,从而更有益于形成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投资者结构。对指数内部板块、个股进行的协整分析、因果分析,进一步了解到行业间的联动关系:2006年以来,国内股市各行业之间的联动性呈上升趋势。通过考察国内股市各行业板块之间的联动性,我们发现,随着时间的推进,市值占比较大的九大行业指数之间的联动性经历了螺旋型上升,特别是2007年以来,国内A股市场出现齐涨齐跌的可能性正在逐渐加大。对于行业内部的联动性文章仅考察了权重最大的银行板块,通过分析发现:板块内部个股并不存在跨交易日的引导关系,而日内3分钟高频数据则证明银行板块内部个股具有显著的引导关系。这不仅体现在同期具有较多数量的引导关系,而且在不同阶段,这种显著关系得以持续,相互引导的时滞约为9-12分钟。此外,这种引导关系要显著强于权重板块之间、权重股之间的引导关系。探究现象背后的原因,银行个股较同质的基本面信息是引导关系的内在原因。在对银行个股的进一步研究中发现,在不同阶段,引导关系的“因”与“果”方会发生变化,说明并没有哪只银行个股会稳定走在板块内部联动关系的前端。不过,从概率上看,招行充当领先作用的机会略多于其他个股。另外,文章还对沪深300指数与投资者最为熟知的上证指数之间,从成份股的差异、计算方法的差异、新股加入时间的差异和成份股的行业差异进行了比较,又对两个指数间的观测误差进行了分析,对未来股指期货的操作也将起到了一定的实际意义。本文还对新华富时A50指数的推出以及大盘蓝筹回归对沪深300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从日本推出股指期货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要加快推出股指期货的步伐,有利于我国主动掌握市场定价权,控制我国股票市场的监管权。大盘蓝筹的回归将在“快速进入指数”制度下进入沪深300成份之中,优化股指期货标的结构,进一步降低金融股的权重,增加抗操纵性。最后文章单独列出第五章对全文的基本要点和相关建议做了一个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