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泾区块油气成藏模式研究

镇泾区块油气成藏模式研究

论文摘要

油气成藏研究是石油地质学理论的重点内容之一,它主要是分析油气藏的特征、形成过程及油气分布规律。油气成藏研究包括油气藏静态特征描述和油气成藏机理和成藏过程分析。油气藏静态特征描述主要从油气藏类型、生储盖层等方面描述油气藏特征。油气成藏机理和成藏过程分析主要用各种分析方法研究油气成藏期次与成藏过程,包括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以及保存和破坏各个环节。本文选取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镇泾区块做为研究目标。对该区块所在的油气成藏地质要素(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及输导层)和成藏作用(烃源岩热演化过程、生、排烃史、油气运移过程、圈闭形成过程、油气成藏过程)进行了分析和描述。通过对HH1井埋藏史图和流体包裹体的分析认为,本区主力烃源岩延长组二段于晚侏罗早白垩世初(距今142Ma)进入生油门限,三段于早白垩早期(距今131Ma)进入生油门限。长7主力烃源岩存在2次生排烃高峰:(1)中、晚侏罗世,延长组长7段主力烃源岩开始生油。由于晚侏罗世末期地层抬升,使得烃源岩热演化过程终止,所生油气十分有限。(2)进入早白垩世,地层再次沉降,烃源岩开始进入生排油高峰期,并在早白垩世末期达到最大生排烃期。生成的油气通过渗透层、裂缝、不整合面在超压和浮力驱动下,运移至在延长组、延安组沉积期即已形成的圈闭中聚集成藏。根据镇泾地区地层异常压力的分布、成岩作用、油藏形成条件和系统的封闭性,可以将延长组—延安组油藏成藏动力学机制划分为3种类型:长8油藏为自源高压封闭成藏动力学系统,成岩作用对应于持续埋藏型成岩系统;长4+5、部分长6油藏为自源常压半封闭成藏动力学系统,成岩作用对应于中间开启型成岩系统;延安组油藏为远源常压半开放成藏动力学系统,成岩作用对应于长期浅埋开启型成岩系统。延长组长8、长6油藏类型为上生下储、下生上储型岩性油藏。延安组为下生上储型构造油藏。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镇泾区块的油气成藏模式。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主要研究内容
  • 1.3 研究思路
  • 1.4 论文的主要成果
  • 第2章 区域地质特征
  • 2.1 构造特征
  • 2.1.1 盆地构造单元划分
  • 2.1.2 中生代以来的盆地构造演化特征
  • 2.1.3 区块构造特征
  • 2.3 地层划分
  • 2.3.1 三叠系上统延长组划分
  • 2.3.2 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划分
  • 第3章 成藏地质要素分析
  • 3.1 烃源岩
  • 3.1.1 有机质丰度
  • 3.1.2 机质类型
  • 3.1.3 有机质成熟度
  • 3.2 储层
  • 3.2.1 储层宏观展布特征
  • 3.2.2 储层微观特征
  • 3.3 输导层与盖层分析
  • 第4章 成藏作用分析
  • 4.1 烃源岩热演化史、生、排烃史分析
  • 4.2 圈闭
  • 4.3 成藏作用过程
  • 第5章 成藏模式研究
  • 5.1 成藏动力系统
  • 5.2 油气成藏模式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
  • 相关论文文献

    • [1].方兴未艾的油气成藏模式研究[J]. 中国石化 2010(04)
    • [2].油气成藏模式及地质勘探规律浅析[J]. 化工管理 2015(30)
    • [3].潜山油气成藏模式分析与研究——以高升潜山为例[J]. 化工设计通讯 2020(02)
    • [4].简析油田油气成藏模式及地质勘探的规律研究[J]. 化工管理 2016(03)
    • [5].简析油田油气成藏模式及地质勘探的规律研究[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3(17)
    • [6].伊洛瓦底盆地油气成藏模式研究[J]. 江汉石油科技 2013(02)
    • [7].油气成藏模式研究现状[J]. 科技信息 2010(18)
    • [8].北部湾盆地迈陈凹陷“双源两控”油气成藏模式与勘探实践[J]. 复杂油气藏 2019(01)
    • [9].大安沿江地区葡萄花油层油气成藏模式[J]. 科技导报 2013(26)
    • [10].南海中南部区域储层分布规律及油气成藏模式[J]. 地球科学 2019(03)
    • [11].西北沙巴盆地油气成藏模式及勘探方向[J]. 地质力学学报 2014(04)
    • [12].海塔盆地塔南凹陷古潜山油气成藏模式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24)
    • [13].塔里木盆地油气成藏模式及新区新领域勘探方向分析[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1(01)
    • [14].哈萨克斯坦滨里海盆地F区块盐下油气成藏模式及勘探潜力[J].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1)
    • [15].朝长地区扶扬油层油气成藏模式及控制因素[J].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0(05)
    • [16].东非大陆边缘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模式探析[J]. 地质科技情报 2015(06)
    • [17].“富砂型”浅水三角洲储层预测及其油气成藏模式分析——以渤海西部沙垒田凸起明下段为例[J].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18(01)
    • [18].火山岩储层特征与油气成藏模式研究分析[J]. 化工设计通讯 2017(08)
    • [19].文西断裂带油气成藏模式及富集分布规律研究[J]. 民营科技 2016(01)
    • [20].乌尔逊——贝尔凹陷油气成藏模式及其主控因素[J]. 岩性油气藏 2015(01)
    • [21].四川盆地陆相碎屑岩层系油气成藏模式[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5)
    • [22].沧东凹陷孔二段油气成藏模式初探[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2(14)
    • [23].再论“压吸充注”油气成藏模式[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4(01)
    • [24].珠江口盆地珠—坳陷浅层油气成藏模式研究[J]. 地质论评 2017(01)
    • [25].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深水区油气成藏模式与有利区带预测[J]. 中国石油勘探 2020(04)
    • [26].墨西哥Sureste盆地油气成藏模式[J]. 特种油气藏 2016(04)
    • [27].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油气成藏模式[J]. 中国地质 2014(02)
    • [28].大安沿江地区黑帝庙油层油气成藏模式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2(29)
    • [29].西非北加蓬次盆G区块UPC段油气成藏模式及主控因素[J]. 科技导报 2012(25)
    • [30].苏北盆地泰州低凸起及周缘油气成藏模式及类型分析[J]. 特种油气藏 2008(02)

    标签:;  ;  ;  ;  

    镇泾区块油气成藏模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