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变迁与文化重建 ——以1929年“《子见南子》案”为中心的研究

政治变迁与文化重建 ——以1929年“《子见南子》案”为中心的研究

论文摘要

近代中国对于中国文化的讨论和重建,始终是和民族国家的理念联系在一起,而民族国家和国民身份的塑造从本质上说是政治性的,因为它是国家政治认同的基础;但同时它又是文化性的,以文化为中介,表达对民族和国家的认同,这就使中国文化重建涉及政治并从政治上介入到社会。 五四主要完成的是对旧传统和旧文化体系的破坏,接下来就面临文化建设的问题,激进的自由主义者提出了“全盘西化”:“现在世界的趋势,既不容许我们复返古代的文化,也不容许我们应用折中调和的办法;那么,今后中国文化的出路,惟有努力去跑彻底西化的途径。”中国式的自由主义试图与西方文明产生共鸣,但在心灵层面上,他们无法摒弃民族固有的精神图腾——五四先贤可以宣称摧毁儒教传统,但事实上他们尽管可以接受却很难理解儒教精神以外的信仰。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新派人物开始初步掌握文教系统的行政权。加之时代的发展,新思想的传播和社会的现实需要,在文教系统内部要求改革旧的文教政策,制定符合中国现实国情的文教方针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国民政府对此的回应,是从孙中山建国思想中寻找理论依据,用三民主义的基本精神构建训政时期新的文化教育宗旨,政府成为文化重建的主导性力量。 文化重建中如何对待传统历来都是焦点问题,南京政府的做法体现出扬弃的色彩,既宣扬新的理念,又对传统的儒家文化表现出足够的尊重和继承。一是重视其长期以来对普通民众心理形成的传统惯性作用力,在新政府初建时期,借助其道德教化的作用以抚慰民心,争取民意。二是国共分裂之后,借助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传统地位,希望将孔子所提倡“固有道德智慧”作为“共产主义根本之铲除”的一把利器,发掘其新作用。 在此背景下发生的“《子见南子》一案”成为检验南京政府新的文化政策和文化重建工作成果的试金石。山东省立二师历来具有激进传统,国民政府北伐军进驻山东不久,学生在驻地曲阜上演了《子见南子》,史无前例地将孔子的形象搬上舞台,以戏剧的形式加以表现。孔氏族人长久以来深受反孔思潮的冲击,愤懑情绪越积越深,《子》剧的上演成为一个爆发口,他们控诉至国民政府,成为一桩公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 概念及选题意义
  • (二) 学术史综述
  • 一、权势更易与文化变迁: 关于“《子》案”的背景分析
  • (一) 晚清以来政治重建下的反孔运动
  • (二) 以二师为中心的曲阜新文化运动
  • (三) 孔氏家族地位的式微
  • 二、政治变迁下的冲突与对抗: 关于“《子》案”的过程分析
  • (一) “子见南子”: 史实、剧本与演出
  • (二) 双方对抗: 官方、媒体、宗族与司法诉讼
  • (三) “《子》案”的结案
  • 三、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政治变迁应从激进化转向渐进化——新政治观还须加强的两个方面[J]. 人民论坛 2012(31)
    • [2].政治变迁视野中的中国改革[J]. 黑河学刊 2011(10)
    • [3].和谐社会的序曲——改革三十年中国政治变迁特点分析[J]. 咸宁学院学报 2009(02)
    • [4].政治变迁中的智利公民社会[J]. 拉丁美洲研究 2013(05)
    • [5].二战后韩国的政治变迁及其启示[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11)
    • [6].经济发展与政治变迁的相关性研究[J].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8(06)
    • [7].乌克兰政治变迁初探[J].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2013(05)
    • [8].“世界政治变迁与文明的互动”研讨会综述[J]. 国际政治研究 2009(01)
    • [9].南阳社会政治变迁及其对城市的影响[J]. 中外建筑 2019(08)
    • [10].我国当前实施社会主义法治的瓶颈问题——基于辛亥以来我国百年政治变迁史的考察[J]. 法制与社会 2011(23)
    • [1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变迁的成就及经验分析[J]. 法制与社会 2009(36)
    • [12].政治变迁和文化重建背景下的文化冲突——以“子见南子”案为例[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1(10)
    • [13].政治变迁、民族融合与北朝财计组织制度[J]. 贵州民族研究 2016(11)
    • [14].“流动艺人”问题中的权力博弈与政治变迁(1949~1966)[J]. 党史研究与教学 2018(02)
    • [15].试论平社昙花一现的原因[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 [16].委内瑞拉利益集团与政治变迁[J]. 拉丁美洲研究 2020(02)
    • [17].有效性与合法性:中国政治变迁中的两种主题转换[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11(01)
    • [18].东欧的政治变迁——从剧变到转型[J]. 国际政治研究 2010(01)
    • [19].政治变迁、学术衍化与中国传统文献学的演进之路[J]. 殷都学刊 2016(01)
    • [20].乡土政治变迁与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来自荃镇的田野调查[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13(02)
    • [21].改革、市场经济与村庄政治——基于一个浙江村庄政治的三十年变迁[J]. 浙江社会科学 2010(11)
    • [22].略论20世纪以来农村政治变迁中的家族文化[J]. 农业考古 2010(03)
    • [23].政党适应性视角下的政治变迁——基于二战后新加坡和台湾地区的分析[J].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12(01)
    • [24].政治变迁视野下乡村发展型权威结构与社会治理——皖中G村的演绎[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7(04)
    • [25].当代中国官场文化生态的转型与变迁[J]. 天府新论 2011(04)
    • [26].印度政治变迁中的传统文化因素[J]. 红河学院学报 2015(01)
    • [27].抗战后民主教授群研究[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3)
    • [28].伊核全面协议对中东秩序的冲击和影响[J]. 当代世界 2015(10)
    • [29].地缘政治变迁中的边疆安全风险研究[J].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2)
    • [30].执法、社会经济与政治变迁中的香港三合会之演变(上篇)[J].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5(06)

    标签:;  ;  ;  

    政治变迁与文化重建 ——以1929年“《子见南子》案”为中心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