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淑霞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县冯家镇第一实验学校256800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了解古代文学、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文言文语法知识不作讲授重点,而应让学生在诵读中自己理解。而当前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却不尽人意,在农村初中,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缺乏兴趣,成绩不够理想,更谈不上具有独立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为寻求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的新方法,推动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改革,我就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
一、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的确不错。文言文对初中学生,特别是对初一学生来讲,是一个新话题,其学习的兴趣对学好文言文显得尤为重要。而要让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兴趣,第一关就是引入新课要导出兴趣,让学生想学、愿学。在初中文言文中,有些课文故事性很强,对这类文言文的教学,可采用故事导入法。故事本身富有情节,趣味盎然,学生听老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学习兴趣自然倍增;同时,学生也可以借助听来的故事,加深对文言文字词和内容的理解。这种方法可以降低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度,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其自学能力会大大提高。例如教学《狼》一课时,教师就先讲了古代一个屠户卖完肉傍晚回家时遇狼、御狼、杀狼的故事,然后借机引导学生:这个故事在《聊斋志异》里是怎么讲的?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就能主动地去研读课文了。其它的像《愚公移山》、《宋定伯捉鬼》、《口技》、《伤仲永》等都可采用此法。
文言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在文言文教学中,挖掘教材中新颖有趣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尤为重要。为此,教师应努力让学生把学习文言文当成自己的需要。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通过渐进的方法,让学生从仅将文言文学习当成升学的需要上升到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逐步将文言文学习内化为学生自己的内部需要,加大学生的参与度,从而消除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抵触情绪和麻木的心态,对文言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切实转变观念,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
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文言文篇目,都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古人留给今人的文明成果。作为现代人,必须“吸取其精华”,担负起传承古代文明的重任,为创造新的文明打下基础。教学文言文,就是为了培养阅读能力,更好地享用古代文明成果。“历来选入教材的文言文,绝大多数是文学作品,或者是因具有文学性而入选的其他作品。《桃花源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等等作品是不折不扣的文艺散文。《活板》不是科学论文或科普文章,它本来就是从《梦溪笔谈》这部‘笔记小说’选出来的”(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文言文的诗、词、曲就更应进行文学教学。因此,文言文教学应重视文学欣赏,让学生想象文中之景,感受文中之情,感悟文中之道,体味文中之“雅”,接受审美教育。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调动起来,文言文教学课堂才有生机和活力,学生才能在轻松、愉快中享受文言文作品的甘甜。
三、注重迁移,融会贯通
学生是否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关键是看他能否运用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课外的“迁移”是不容忽视的一环。
迁移的方式常有两种:一是向现代汉语迁移。学习文言文可以灵活地将文言词义与现代汉语词语中的语素义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掌握文言词义。如:“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的“喻”与“家喻户晓”的“喻”、“薄暮冥冥”的“薄”和“日薄西山”的“薄”、“投诸渤海之尾”的“诸”与“诉诸笔下”的“诸”等等。二是向课外文言文迁移。在文言文教学时,应以课文为中心,根据不同的学习重点,精心选择一些与文章立意、写作背景、语言风格等相似的文章,构建一种辐射性的网络阅读系统,让学生在思维的比较、剪辑、组合中融会贯通。
四、注重积累,夯实基础
在有效诵读文本的基础上,应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动笔进行有效的整理。就掌握一篇课文而言,可引导学生分类整理主要字音、重点词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蕴涵的成语、难句翻译等,无须面面俱到,但求落到实处。就整个初中文言文学习而言,一词多义的现象非常普遍,教师应引导学生回忆、联系、比较,对其意义、用法进行归纳、整理,探寻规律。词类活用也较为常见,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表格或分类卡来进行细化,对其中一些特殊的用法像“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应重点关注。对一些基本的文言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也应进行必要的分类整理。教师要敢于突破应试教育影响的束缚,着眼于学生自我持续学习能力的提高,从点抓起,由浅入深地夯实中学生的文言基础。
文言文是进行思想教育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文言文多是思想内容纯正的作品,或歌咏山川,或记述经历,或阐发哲理,或抒怀言志。它们表达了古人对于真善美理想的追求,浸润其中,涵泳体味,会使人无形中受到熏陶、感染。读罢《岳阳楼记》,学生不禁为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所感动;背诵着《愚公移山》,充满着“人定胜天”的豪情……教师文言文教育得法,指导学生多读这样的作品,确实会使人受益匪浅,对全面提高我们学生的语文素养十分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