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我国大豆秸秆产量丰富,其饲料利用率较低,品质方面的研究较少。大豆籽粒收获后的成熟秸秆不能广泛用做动物饲料的限制因素主要是粗纤维含量和木质化程度高,粗蛋白含量较低。本文以大豆秸秆为材料,参考饲料粗纤维测定国家标准研究了大豆秸秆粗纤维含量的测定方法,研究抑制生殖生长对大豆秸秆株高、茎粗、粗纤维以及粗蛋白含量的影响,对大豆秸秆的株高、茎粗、粗纤维以及粗蛋白含量进行了相关性和遗传分析。结论如下:1以9个大豆家系为材料,参考饲料粗纤维测定国家标准,并对其中3个参数进行比较,得到适合大豆秸秆粗纤维含量测定的方法,结果表明:大豆秸秆粗纤维含量的测定相比普通饲料有其特殊性,利用FOSS纤维测定仪1020测定时,大豆秸秆合适的粉碎细度为40目,称样量为0.6-0.7g,酸碱热浸提时间为60min。2以10组大豆家系为材料,从鼓粒初期开始逐步摘荚抑制其生殖生长,测定成熟后秸秆的株高、茎粗、粗纤维以及粗蛋白含量,并分析对照及各处理情况下四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鼓粒初期开始,随摘荚抑制大豆生殖生长的时间逐步推后,各家系变化规律不完全相同,秸秆株高和茎粗无明显变化规律,粗纤维含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粗蛋白含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处理后大豆秸秆粗纤维含量普遍低于对照,粗蛋白含量普遍高于对照,即抑制生殖生长处理对大豆秸秆的表型性状无明显影响,对质量性状则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对照及各处理情况下,四性状相关性不同且不明显。3以NJRIKY群体为材料,分析秸秆株高、茎粗、粗纤维以及粗蛋白含量的相关性,并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软件来初步探讨大豆秸秆株高、茎粗以及粗纤维和粗蛋白含量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四性状相关性都极显著,株高和茎粗与粗纤维含量都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粗蛋白含量则都呈极显著负相关;四性状均为两对主基因+加性多基因的遗传,各性状主基因效应、主基因及多基因遗传率不同。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ABSTRACT第一章 文献综述1 农作物秸秆及秸秆饲料利用概况1.1 农作物秸秆利用的意义1.2 国内外秸秆的利用现状1.3 秸秆饲料的概念及营养特性1.4 秸秆用作饲料的限制因子1.5 影响作物秸秆类饲料营养价值的因素2 豆类秸秆资源现状及其营养价值2.1 大豆秸秆资源及利用现状2.2 大豆秸秆的营养特性2.3 提高豆秸营养价值的措施3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3.1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概念3.2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对立统一关系4 饲料粗纤维测定方法4.1 粗纤维的概念4.2 粗纤维分析的发展和原理5 遗传分离分析方法5.1 遗传分离分析方法的发展5.2 分离分析方法中混合分布的概念及一般理论5.3 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法5.4 重组自交系数量性状遗传的分离分析研究5.5 大豆数量性状的分离分析研究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二章 大豆秸秆粗纤维含量的测定方法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2 方法2 结果与分析:2.1 粉碎细度对测定结果的影响2.2 称样量对测定结果的影响2.3 酸碱热浸提时间对测定结果的影响3 结论与讨论3.1 结论3.2 讨论第三章 抑制生殖生长对大豆秸秆饲用价值的影响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2 方法2 结果与分析:2.1 逐步抑制生殖生长对大豆秸秆株高茎粗以及粗纤维和粗蛋白含量的影响2.2 对照组及各处理情况下大豆秸秆株高,茎粗以及粗纤维和粗蛋白含量的相关性分析3 结论与讨论3.1 结论3.2 讨论第四章 大豆秸秆饲用品质性状的遗传分离分析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1.2 田间试验设计1.3 农艺及品质性状的考察1.4 数据分析方法2 结果与分析2.1 NJRIKY群体各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和相关性分析2.2 株高的遗传分析2.3 茎粗的遗传分析2.4 秸秆粗纤维含量的遗传分析2.5 秸秆粗蛋白含量的遗传分析3 结论与讨论3.1 结论3.2 讨论全文结论进一步工作展望参考文献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大豆论文; 秸秆论文; 粗纤维论文; 抑制生殖生长论文; 遗传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