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南部山区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分析评价

济南市南部山区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分析评价

论文摘要

泉城济南因其泉水而闻名于全中国乃至全世界,而南部山区是泉城的重要水土孕育区。本文综合运用遥感、GIS、生态学、环境科学及系统科学等理论和技术,对这一典型区域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其规律进行研究。提取了研究区1987、2001和2006年土地覆被的卫星遥感信息,确定了评价因子,进行了水土流失现状、水土流失土地利用类型和水土流失的DEM分析。在GIS技术的支持下,研建了针对该区特点的生态环境评价信息系统,建立了相应的数据库。分析和求得该区生态系统的净第一生产力、涵养水源、保持土壤、固C、释放02、净化环境功能价值量和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编制了专题图,对该区的生态环境服务功能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合评价和预测。并提出了相应的生态环境建设措施,以改善和促进济南市南部山区的可持续发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详细摘要
  • 1 概述
  • 1.1 生态环境评价概述
  • 1.2 研究的意义和背景
  • 1.2.1 生态环境评价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 1.2.2 GIS/遥感科学技术与生态环境评价
  • 1.2.3 开展研究区生态环境评价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生态环境评价现状
  • 1.3.2 国外生态环境评价现状
  • 1.3.3 生态环境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2 生态环境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 2.1 生态环境评价的理论依据
  • 2.2 生态环境评价的内容和程序
  • 2.3 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2.3.1 指标选取的原则
  • 2.3.2 生态环境评价指标的选取步骤
  • 2.3.3 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成
  • 2.4 生态环境评价标准
  • 2.5 生态环境评价研究的一些重要技术与方法
  • 2.5.1 RS与GIS技术的应用
  • 2.5.2 主要评价方法简介
  • 2.6 本章小结
  • 3 研究区域的选择与基础地理数据需求
  • 3.1 研究区选择原则
  • 3.2 典型区域概况
  • 3.2.1 研究区范围
  • 3.2.2 自然条件
  • 3.2.3 社会经济状况
  • 3.3 研究区生态环境概况
  • 3.3.1 研究区的生态功能
  • 3.3.2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 3.4 地图投影与比例尺选择
  • 3.4.1 地图投影
  • 3.4.2 比例尺
  • 3.5 空间尺度的选择与确定
  • 3.5.1 眼睛辨识效果与栅格大小
  • 3.5.2 数据精度与栅格大小
  • 3.5.3 数据量与栅格大小
  • 3.5.4 数据特征与栅格大小
  • 3.6 研究数据与软件环境
  • 3.6.1 研究数据
  • 3.6.2 软件环境
  • 3.7 本章小结
  • 4 主要生态环境因子遥感分析
  • 4.1 遥感数据源与信息提取技术流程
  • 4.1.1 遥感数据源
  • 4.1.2 遥感信息提取技术流程
  • 4.2 土地覆被遥感信息提取及分析
  • 4.2.1 遥感数据特征与土地覆被信息提取
  • 4.2.2 土地覆被遥感分析
  • 4.3 研究区水土流失遥感分析
  • 4.3.1 水土流失遥感调查分类
  • 4.3.2 研究区水土流失现状的总体特征
  • 4.3.3 研究区水土流失土地覆被类型分析
  • 4.3.4 研究区水土流失DEM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基于GIS的区域生态环境评价
  • 5.1 研究区生态环境评价数据库的设计与建立
  • 5.1.1 研究区生态环境评价数据库设计
  • 5.1.2 生态环境GIS数据库的建立技术流程
  • 5.2 研究区生态服务功能评价
  • 5.2.1 评价研究的思路与技术路线
  • 5.2.2 不同生态服务功能测算
  • 5.2.3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总体评价与预测
  • 5.3 研究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 5.3.1 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5.3.2 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 5.3.3 研究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结果及分析
  • 5.3.4 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措施
  • 5.3.5 基于GIS的栅格优势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研究区生态环境评价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 6.1 生态环境评价信息系统建设的意义与技术路线
  • 6.2 系统设计
  • 6.2.1 系统设计的目标与原则
  • 6.2.2 系统结构与功能设计
  • 6.2.3 数据库设计
  • 6.2.4 模型库设计
  • 6.3 系统开发
  • 6.3.1 系统开发的原则和过程
  • 6.3.2 系统用户界面
  • 6.3.3 数据库的建立与管理
  • 6.3.4 模型库的建立
  • 6.4 系统应用
  • 6.4.1 研究区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 6.4.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研究区生态环境评价
  • 6.5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区间2型模糊信息的科研生态环境评价研究[J]. 技术经济 2019(12)
    • [2].贵州省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浅析[J].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9(24)
    • [3].基于区间分析的金融生态环境评价及其实证[J]. 统计与决策 2017(11)
    • [4].山东省科技金融生态环境评价体系构建浅析[J]. 现代经济信息 2017(07)
    • [5].生态环境评价中的地质环境稳定性分析——以龙门山地质断裂带中段为例[J]. 四川地质学报 2017(03)
    • [6].土地整治生态环境评价方法研究进展[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4(17)
    • [7].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森林生态环境评价体系的研究[J]. 林业科技 2014(06)
    • [8].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属县域生态环境评价[J]. 甘肃科技 2019(21)
    • [9].生态环境评价研究综述[J]. 节能 2014(01)
    • [10].林业生态环境评价原理和内容的探讨[J]. 广东科技 2013(10)
    • [11].省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研究[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1)
    • [12].矿区农业生态环境评价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9(05)
    • [13].国外水生态环境评价对我国的启示[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15)
    • [14].灰色关联法在乡村生态环境评价中的应用[J].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2017(01)
    • [15].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人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S1)
    • [16].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陕西省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暂行办法》的通知[J]. 陕西省人民政府公报 2008(04)
    • [17].县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03)
    • [18].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金融生态环境评价及对策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 中国经贸导刊 2009(17)
    • [19].对内蒙古四子王旗生态环境评价[J]. 时代金融 2016(36)
    • [20].浙江省金融生态环境评价与优化建议[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10)
    • [21].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系统的开发[J]. 金融电子化 2009(09)
    • [22].《区域生态环境评价技术》实验课教学模式探索[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9(06)
    • [23].露天煤矿绿色开采生态环境评价体系模糊评判研究[J]. 煤炭科学技术 2019(10)
    • [24].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分析[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6(12)
    • [25].基于证据理论的川西水电开发生态环境评价研究[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7(02)
    • [26].对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建议[J]. 知识经济 2013(06)
    • [27].我国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进展[J]. 能源与环境 2011(04)
    • [28].城市生态环境评价研究——以广西南宁、柳州、桂林市为例[J]. 大众科技 2009(01)
    • [29].我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生态环境评价情况与建议[J]. 中国国情国力 2020(08)
    • [30].基于主客观赋权法的城市生态环境评价[J]. 人民长江 2019(10)

    标签:;  ;  ;  ;  ;  

    济南市南部山区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分析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