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而不作”与中国阐释学

“述而不作”与中国阐释学

论文摘要

“述而不作”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和中国文论中极为重要的术语,由孔子首次提出,经由历代学人(尤其是儒生)发扬光大,其生成于传统文化的母体内,并对后世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第一章论述“述而不作”作为一种文化话语存在于我国传统文化中。本章在正本清源的前提下,进一步论述其文化成因,同时讨论它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不仅存在于儒家文化中,还蔓延于道家、释家及诸子思想中。第二章论述“述而不作”对我国古代文学阐释学的影响。作为一种阐释思维的“述而不作”与我国传统阐释学关系极为密切,对我国古代阐释学产生了重大影响,本章选取在中国文论中具有代表性的与“述而不作”思想有着密切关联的一些批评思想、观念和方法进行阐释,以揭示其对中国阐释学的影响,如中国阐释学中的复古、依经立义、推源溯流及本事索隐批评都受其影响。第三章论述“述而不作”思想的现代意义。“述而不作”不仅在传统文化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具有十分明显的现代意义,我们可以对之进行行之有效的现代转换。当下文化经典传承面临巨大的困境,“述而不作”在经典阐释方面可以发挥一定的现实作用;另外,在我国当下的文论建设中,正面临着古今之争和中外之争,“述而不作”也可以成为贯穿于阐释中的原则,从而有益于当下中国文学理论建设。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述而不作”作为文化话语
  • 第一节 “述而不作”何谓
  • 一、孔子“述而不作”义释
  • 二、后世对孔子“述而不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 第二节 “述而不作”的文化生成
  • 一、“天不变,道亦不变”——“道”的权威性与恒常
  • 二、“惟圣人得言之解”——圣人崇拜与话语权威
  • 三、“正名”与“弘道”——时代使命与个人抱负
  • 第二章 “述而不作”与中国阐释学话语
  • 第一节 “述而不作”与中国阐释学中的复古、尚新
  • 一、文化的复古与尚新
  • 二、“述而不作”与中国阐释学中的复古倾向
  • 三、“述而不作”与中国阐释学中的尚新倾向
  • 第二节 “述而不作”与作为阐释原则的依经立义
  • 一、依经立义与中国传统文化
  • 二、依经立义与中国文学批评
  • 三、体现依经立义阐释原则的典范——注疏之学
  • 第三节 “述而不作”与推源溯流阐释观
  • 一、推源溯流阐释观及文化成因
  • 二、中国文论中的推源溯流阐释观
  • 三、师法、家法与推源溯流阐释观
  • 第四节 “述而不作”与本事、索隐批评
  • 一、“述而不作”与我国传统本事批评
  • 二、继承与背叛“本事”的索隐批评
  • 第三章 “述而不作”思想的现代意义
  • 第一节 “述而不作”与经典传承
  • 一、当下经典传承面临的困境
  • 二、“述而不作”与经典阐释学
  • 三、在“述”与“作”的有机结合中推进经典传承
  • 第二节 “述而不作”与当下中国文论建设
  • 一、“述而不作”与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
  • 二、“述而不作”与西方文论中国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谈谈阐释学中的几个常用概念[J]. 哲学研究 2020(04)
    • [2].试论一种总体阐释学的任务[J]. 哲学研究 2020(04)
    • [3].从公共阐释学到历史阐释学——基于对唯物史观理论性质的探讨[J]. 哲学动态 2020(04)
    • [4].冲突与共在:阐释学视域中的有限与无限——对高楠教授一文“接着说”[J]. 探索与争鸣 2020(04)
    • [5].“中国阐释学”义理与典籍翻译中的多元阐译[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6].阐释学基本问题研究的商榷(笔谈)[J]. 探索与争鸣 2020(05)
    • [7].“阐释”阐释了什么——兼论作为现象学的“深层阐释学”的可能性[J]. 探索与争鸣 2020(06)
    • [8].理念客观性与实在客观性的辩证统一——贝蒂方法论阐释学中的“阐释逻辑”[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5)
    • [9].施莱尔马赫与伽达默尔阐释学对比研究[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6(08)
    • [10].论艺术创作的阐释学解读[J]. 流行色 2019(04)
    • [11].以意逆志与语文教学的阐释学前提[J]. 语文教学之友 2017(01)
    • [12].浅析哲学阐释学在文本翻译中的实施[J]. 知识文库 2016(19)
    • [13].现象学、阐释学、接受美学和中国阐释理论构建[J]. 文学理论前沿 2016(02)
    • [14].以斯坦纳阐释学方法分析隐喻的翻译[J]. 校园英语 2017(04)
    • [15].《红楼梦》与意境翻译[J]. 青年文学家 2017(26)
    • [16].欧洲近代圣经研究范式转型回眸[J]. 英语研究 2017(02)
    • [17].从阐释学视角探讨儿童文学翻译[J]. 作家 2012(14)
    • [18].翻译研究的社会学进程与阐释学方法——《翻译改变一切:理论与实践》述评[J]. 东方翻译 2014(03)
    • [19].有限与无限之间的阐释艺术——对“阐释学”的现象学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06)
    • [20].浪漫主义阐释学:从方法论到存在论[J]. 探索与争鸣 2020(10)
    • [21].社群真知与公共阐释——符号学、阐释学交叉视阈下的“真理”问题探讨[J].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1)
    • [22].理解与阐释的困窘——兼及伽达默尔哲学阐释学与道家阐释学[J]. 郑州师范教育 2020(03)
    • [23].理解与阐释的困窘——兼及伽达默尔哲学阐释学与道家阐释学[J]. 名作欣赏 2020(17)
    • [24].《阐释学学刊》征稿启事[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9(02)
    • [25].医学阐释学的理论旨趣、焦点议题与未来方向[J]. 国外社会科学 2019(03)
    • [26].阐释学翻译思想的演进与启示[J].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5(10)
    • [27].阐释学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以《阿Q正传》两英译本为例[J]. 课程教育研究 2014(31)
    • [28].超越与重构——评《阐释学译学研究:反思与建构》[J]. 中国教育学刊 2014(03)
    • [29].国内阐释学翻译研究:回顾与展望[J]. 科技视界 2013(30)
    • [30].阐释与两类认识[J].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2020(01)

    标签:;  ;  ;  ;  

    “述而不作”与中国阐释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