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任伯年、吴昌硕绘画形式语言的比较研究

对任伯年、吴昌硕绘画形式语言的比较研究

论文题目: 对任伯年、吴昌硕绘画形式语言的比较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美术学

作者: 周凯达

导师: 张之光

关键词: 任伯年,吴昌硕,形式语言,笔墨,造型,色彩,结构

文献来源: 西安美术学院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在对任伯年、吴昌硕的研究中,许多学者关注于二人的生平经历、交游、师承以及对其艺术风格特色的综合性评述,绝少涉及对其形式美感的探本穷源。本文站在本体论的角度,从“当于目而有据”的具体形质入手,并结合传统艺术中所体现的形式美感,通过具体、形象、可感的图例分析,对任伯年、吴昌硕二人艺术作品中的笔墨、造型、色彩、构图诸要素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以期对他们二人的艺术语言和风格特征有一个更为深刻和明确的理解。文章分四个部分: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形式感及其视觉心理;对任伯年、吴昌硕作品中形式元素的比较分析;对任伯年、吴昌硕作品构图形式的比较分析;他们二人对继承和发展中国画形式语言的独创性贡献及对此加以研究的现实意义。第一部分是对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形式感及其视觉心理的简要论证。首先分析了工艺装饰与绘画语言的不同视觉心理结构;然后从传统艺术形式中所体现的力感、量感及质感几个方面作了简要的分析论证,为下文对任伯年、吴昌硕作品的形式分析作了理论上的铺垫。第二部分对任伯年、吴昌硕作品中的形式元素分三个小节作了详细的比较分析。一是从工具材料与笔墨入手,分析了他们二人作品中不同的视觉美感是与他们使用的工具、材料及笔墨渊源有着必然的联系,并因此为依据,论证了二人不同的笔墨特色;二是通过分析色彩的自然属性和文化属性,表明了任伯年、吴昌硕作品中不同的色彩倾向;三是比较了二人造型图式的不同特点,认为任伯年因对视觉造型的重视而得自然生趣,吴昌硕注重对笔墨形质的表达而得笔墨精神意蕴之美。第三部分是通过对任伯年、吴昌硕作品的构图分析,论证了二人的画面结构特点。从画面外轮廓形、内部组织结构、体量对比与均衡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指出任伯年和吴昌硕无论是对画面的整体外形还是内部组织结构,同样寄予了超乎前人的重视,但因二人自身学养和性情之不同,选择了不同的表现方式,任伯年的整体气象是恬静、祥和,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形式感及其视觉心理

2. 对任伯年、吴昌硕艺术作品中形式元素的比较分析

2.1 工具材料与笔墨

2.2 色彩

2.3 造型与图式

3. 对任伯年、吴昌硕构图形式的比较分析

3.1 画面第一形式——外轮廓形的设计

3.2 内部组织结构

3.3 体量对比与均衡

4. 结论

4.1 任伯年、吴昌硕继承和发展中国画形式语言的独创性贡献

4.2 对任伯年、吴昌硕绘画形式语言进行研究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注释

致谢

发布时间: 2007-03-29

参考文献

  • [1].解读任伯年[D]. 郭荣.湖北美术学院2010
  • [2].海风欲卷怒涛入 瑶琴壁上鸣琤琮[D]. 孙列.天津大学2004
  • [3].论张书旗对任伯年花鸟画的继承与发展[D]. 廖慧玲.西南大学2011
  • [4].任伯年没骨花鸟画研究[D]. 张雪燕.广西师范大学2018
  • [5].任伯年山水画形式语言研究[D]. 许晶.渤海大学2018
  • [6].融古而变,取洋而化[D]. 姚倩.陕西师范大学2018
  • [7].任伯年写意紫藤研究[D]. 张培杰.湖北美术学院2018
  • [8].任伯年小品花鸟画构图形式对《静默听香》系列创作的启示[D]. 王海燕.聊城大学2018
  • [9].水仙花图像对比研究[D]. 钟秋平.福建师范大学2017
  • [10].任伯年作品的主客观赋彩之我见[D]. 田婷.福建师范大学2015

相关论文

  • [1].吴昌硕花鸟画构图研究[D]. 吴柳.河北大学2011
  • [2].任伯年画派研究[D]. 许路娟.中央美术学院2010
  • [3].石鼓文对吴昌硕写意花鸟艺术的影响之研究[D]. 关杰.重庆大学2008
  • [4].吴昌硕的花鸟画和篆书中“写”的比较研究[D]. 武凌海.中央美术学院2008
  • [5].任伯年人物画研究[D]. 孙淑芹.武汉理工大学2008
  • [6].陈洪绶与任伯年人物画艺术研究[D]. 马卫东.河南大学2007
  • [7].吴昌硕“与古为新”绘画创作论的美学解读与文化观照[D]. 陈健毛.广西师范大学2005

标签:;  ;  ;  ;  ;  ;  ;  

对任伯年、吴昌硕绘画形式语言的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