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全球气候变暖越来越显著,这不仅将引起地球表面温度上升、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而且还会引发一系列更深层次的问题,如天气模式变化、飓风频发、洪涝灾害、厄尔尼诺、暖干化现象等。全球气候变化主要是由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引起的,而CO2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为了减缓气候变暖以避免对人类造成灾难性的影响,1992年6月各国缔约了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12月11日各缔约国联合签署了《京都议定书》,并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首次为发达国家规定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CO2减排目标。中国温室气体排放已居世界第一,根据相关研究,中国可能在2030年前达到CO2排放量峰值。中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对能源存在刚性需求,加上中国经济结构与能源结构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CO2减排面临重重困难。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减少CO2排放,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已成为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因此,研究中国CO2排放的驱动因素,对于政府制定出切实有效的CO2减排政策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利用中国1995~2009年27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根据《IPCC2006温室气体排放清单》中的参考方法与计算公式测算出化石能源和水泥产生的CO2排放,在STIRPAT模型中加入上期CO2排放、城市化等变量,采用GMM估计方法,实证研究了经济发展、城市化水平、上期CO2排放、产业结构、能源强度等驱动因素对CO2排放量的影响。结果发现,CO2排放是一个不断累积的过程,上期的CO2排放对本期具有很大的正向影响;经济发展、城市化、能源强度与CO2排放呈正相关,第三产业的发展与CO2排放呈负相关。本文还检验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发现中国和东中部地区均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最后,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应当努力节能减排,并从能源强度、产业结构、低碳城市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