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民就业问题研究

黑龙江省农民就业问题研究

论文题目: 黑龙江省农民就业问题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农业经济管理

作者: 范德林

导师: 郭翔宇

关键词: 农民充分就业,人力资本,城镇化,政府职能

文献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农民主要依靠诱致性的制度变迁步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生活的道路。但是由于改革的不配套,农民就业不充分、农业生产经营成本过高、农民收入水平有所下降、农产品流通不畅等问题仍然存在。“小农经济”和大市场的对接需要在组织模式上进行创新性探索。 综合现有的理论成果,本文给出了农民就业的概念,认为它是指社会为农村劳动者提供工作岗位,使劳动者能有效地和其它生产要素相结合,以充分发挥劳动力的效能。如果说农村劳动者没有工作岗位或者不能和其它生产要素有效地结合,难以发挥劳动者应有的作用,就为农民失业或就业不足。 黑龙江省农民就业问题的解决对于农业人口占大多数的我国来说尤其重要,因为黑龙江省是中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该省农民就业程度与效果。在黑龙江省农民就业过程中,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农村劳动力的流动经历了一个从控制流动到允许流动,再到控制盲目流动,直至现在的逐渐规范流动这样几个发展阶段。通过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历史进程的分析,可以看出,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就业任务仍然很重。 目前,黑龙江省农民就业仍然处于不充分状态。这种状态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延缓了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进程,甚至也制约着整个国民经济的成长。也可以说,黑龙江省“三农”问题难以解决的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就是农民就业不充分。 国内促进农民就业的典型实例给黑龙江省带来的启示主要是政府在促进农民充分就业方面可以有所作为。各级政府必须尽快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各级人大要公开废止歧视性的就业政策、法规等,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公开、公正、平等、透明的就业新秩序,保证农民享有同等的迁徙、就业自由与选择住所的权利。各级政府制定科学严谨的工业化、城市化的中长期计划是增加大容量的就业岗位的重要途径。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促进农民就业方面体现出了一些共同特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促进农民就业的经验对我省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黑龙江省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必须适时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以满足由于人口增长、城市化和工业化产生的对农副产品的需求,增加粮食等农副产品的有效供给。这是在促进农民充分就业的基础性目标。 近年来,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显得十分重要。在我国农业劳动力已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通过机械化、现代化等手段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来实现规模化经营,会导致农业劳动力更加过剩,加剧现有隐性失业显性化的进程,带米一系列社会问题。所以,如何在照顾农民就业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将成为我国农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实践证明,农业内部挖潜、大中城市的吸纳效应、国际劳务输出等是促进农民充分就业的重要途径。 农村城镇化是吸收农民就业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3 本课题来源与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2 农民就业的基本理论探索

2.1 农民就业的概念及其内涵

2.1.1 就业及失业的基本含义

2.1.2 农民就业的概念及内涵

2.1.3 农民就业的特征

2.2 农民就业的本质

2.3 农民就业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关系

2.4 适度农业人口的数量模型

2.4.1 农业劳动力数量的确定

2.4.2 各种调整因素及其可能导致的结果

2.5 本章小结

3 黑龙江省农民就业的历程、现状与制约因素

3.1 我国农民就业历程

3.1.1 1978年以前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状况

3.1.2 1978年以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情况

3.2 黑龙江省农民就业历程

3.3 黑龙江省农民就业现状

3.4 黑龙江省农民充分就业的制约因素

3.5 本章小结

4 黑龙江省农民就业的供求趋势

4.1 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状况与结构

4.1.1 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总量和结构变动

4.1.2 农业内部的就业结构

4.1.3 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

4.2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和农村隐性失业率的估计

4.2.1 国际比较法

4.2.2 数据直接计算法

4.2.3 耕地劳动比例法

4.2.4 劳均播种面积推算法

4.2.5 比较劳动生产率推算法

4.3 黑龙江省农民就业的供求趋势

4.4 本章小结

5 黑龙江省农民就业不充分的经济影响

5.1 农民就业不充分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5.2 农民就业不充分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5.2.1 农民就业不充分影响农业经营者素质的提高

5.2.2 农民就业不充分影响农业资源利用效率

5.2.3 农民就业不充分影响了农业链条的巩固

5.3 农民就业不充分对农村经济结构优化的影响

5.4 农民就业不充分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6 解决农民就业问题的国内外经验及其启示

6.1 发达国家促进农民就业的成功经验

6.1.1 建立专门的农业基金稳定农民在农业内部就业

6.1.2 建立农民到第二、三产业就业的机制

6.1.3 加强农民就业的教育与培训促进农民就业

6.2 发展中国家促进农民就业的共同特征

6.2.1 实施振兴农业政策以稳定农民在农业就业

6.2.2 深化农业开发促进农民充分就业

6.2.3 积极开拓产业空间,促进农民充分就业

6.2.4 制定和实施相关法律,促进农民充分就业

6.3 国内实现农民充分就业的典型案例分析

6.3.1 浙西南农民城乡“两栖”就近迁移的模式

6.3.2 江西走立体就业之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经验

6.3.3 成都市锦江区两乡农民转非后的再就业模式

6.4 国外解决农民就业问题给我省带来的启示

6.4.1 必须把农业发展作为促进农民就业的重要途径

6.4.2 政府在政策法律方面引导和保护农民充分就业

6.4.3 建立一种公平保障体制以保障农民充分就业

6.5 国内实现农民充分就业典型案例给我省带来的启示

6.6 本章小结

7 黑龙江省农民充分就业的目标、途径与机制构建

7.1 黑龙江省农民充分就业的目标

7.1.1 保障农产品供求平衡

7.1.2 增加农民收入

7.1.3 实现农村小康社会

7.1.4 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7.1.5 建立农村和谐社会

7.2 黑龙江省农民充分就业的途径

7.2.1 农业内部深入挖潜增加农民就业

7.2.2 大中城市吸纳增加农民就业

7.2.3 农村城镇化拉动增加农民就业

7.2.4 乡镇企业吸纳增加农民就业

7.2.5 国外劳务输出增加农民就业

7.3 黑龙江省农民充分就业的机制构建

7.3.1 构建农民充分就业的教育与培训机制

7.3.2 构建农民充分就业的协调机制

7.3.3 构建农民充分就业的立法保护机制

7.3.4 构建农民充分就业的动力吸引机制

7.3.5 构建有利于农民充分就业的社会保障机制

7.4 本章小结

8 黑龙江省促进农民充分就业的政策建议

8.1 树立起农民就业问题是国家战略问题的观念

8.2 加大扶持力度,稳定农民就业

8.3 加强城镇化发展政策,扩大农民就业的空间

8.4 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构建农民就业的长效机制

8.5 促进黑龙江省农村女性劳动力的充分就业

8.6 建立健全农民就业的社会保障体系

8.7 本章小结

9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10-31

参考文献

  • [1].武汉市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与“三农”问题研究——基于农民问题的研究[D]. 崔元锋.华中农业大学2004
  • [2].转型期中国农民利益论[D]. 王银凤.复旦大学2005
  • [3].新型农民创业培植研究[D]. 赵西华.南京农业大学2005
  • [4].“两个反哺”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D]. 严小龙.湖南师范大学2007
  • [5].市场化进程中农民职业分化及市民化研究[D]. 葛晓巍.浙江大学2007
  • [6].城市化背景下中国农民流动行为研究[D]. 戴为.华中科技大学2011

相关论文

  • [1].劳动力转移的就业条件和制度条件[D]. 李佐军.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
  • [2].贫困地区农民非农就业中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研究[D]. 李君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
  • [3].中国城镇非正规就业研究[D]. 姚宇.复旦大学2005
  • [4].人力资本对非农就业及其收入的影响[D]. 杨金风.浙江大学2006
  • [5].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成本~收益问题研究[D]. 杜书云.郑州大学2006
  • [6].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研究[D]. 崔占峰.福建师范大学2006

标签:;  ;  ;  ;  

黑龙江省农民就业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