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芫花酯甲是从中国特有的瑞香科植物芫花中分离得到的瑞香烷型二萜原酸酯类化合物,对多种细胞系均具有较强的抗癌活性,尤其对人肺癌A549细胞(IC500.15μM),属于新结构类型的DNA拓扑异构酶Ⅰ(topoⅠ)抑制剂。本研究制备了芫花酯甲PLGA微球,并对其肺靶向性进行了初步研究。本文选择生物可降解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dl-lactide-co-glycolide,PLGA,50∶50)为载体材料,用溶剂挥发-萃取法制备芫花酯甲PLGA微球,用正交实验优化了制备方法。电镜扫描结果显示微球外观良好。由离心粒度分布仪测得平均粒径为9.0μm,5-20μm占总数的86.3%,载药量为17.0%,包封率为91.5%。体外药物释放曲线符合Higuchi方程,为扩散模式,y%=22.334+5.802t1/2(r=0.9942,n=10)。0.5h药物突释量为27.2%,随着PLGA的溶胀和逐步降解,药物扩散到释放介质中,第1天累计释放量达到47.3%,第5天达83.6%。本文首次采用一种脂溶性螺吡喃类光致变色荧光染料标记PLGA微球,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各组织切片中微球的个数进行靶向性评价。小鼠静脉注射结果显示,5-20μm微球在肺部的分布量在给药后6h达到最大值,而<5μm和>20μm的微球组对肺部没有明显选择性,表明粒径大小是影响靶向性的主要因素。小鼠和家兔静脉注射5-20μm微球6h后各组织切片均显示此制剂有良好的肺靶向特征,约80%的微球分伟于肺部。小鼠和家兔的测试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此微球的靶向特征没有明显的生物物种差异性。根据HPLC法测定结果,芫花酯甲PLGA微球静脉注射家兔6h后肺部相对浓度为81.8%。相对血,肺摄取率为16.7倍,肝为2倍,脾、肾和心约为0.2-0.3倍。HPLC法验证了荧光微球表征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基本一致。荧光微球表征法具有操作简便、图象清晰、结果直观等特点,解决了微球研究中影象学评价的难题,为微球的靶向性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研究思路。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引言第一章 概述1.1 癌症现状1.2 肿瘤靶向制剂1.2.1 被动靶向制剂1.2.2 主动靶向制剂1.2.3 物理化学靶向制剂1.2.4 其它靶向治疗1.3 微球制剂1.3.1 微球特性1.3.2 载体材料1.3.3 制备方法1.3.4 生物靶向性评价1.4 微球制剂商品化现状1.5 肺靶向微球研究进展1.6 立题依据及意义第二章 处方设计与制备方法2.1 试验材料2.1.1 主要试剂2.1.2 主要仪器2.2 试验方法2.3 结果与讨论2.3.1 单因素考察2.3.2 正交试验结果2.3.3 重现性考察2.3.4 芫花酯甲PLGA微球2.3.5 荧光标记芫花酯甲PLGA微球2.4 小结第三章 微球的性能表征3.1 试验材料3.1.1 主要试剂3.1.2 主要仪器3.2 试验方法3.2.1 表面性能表征3.2.2 粒度分布测定3.2.3 热性能测试3.2.4 标准曲线建立3.2.5 载药量与包封率测量3.2.6 体外释放度测定3.3 结果与分析3.3.1 表面形态3.3.2 粒径分布3.3.3 热性能分析3.3.4 标准曲线3.3.5 载药量与包封率3.3.6 体外药物释放结果3.4 小结第四章 体内分布与靶向性评价4.1 试验材料4.1.1 主要试剂4.1.2 主要仪器4.1.3 实验动物4.2 试验方法4.2.1 药品溶液的配制4.2.2 给药时间对靶向性的影响4.2.3 粒径大小对靶向性的影响4.2.4 荧光标记微球在小鼠和家兔体内分布的影像学表征4.3 结果与讨论4.3.1 荧光染料的选择4.3.2 给药时间与组织分布4.3.3 粒径大小对靶向性的影响4.3.4 荧光标记微球的靶向性评价4.4 小结第五章 HPLC法对荧光微球表征法的验证5.1 实验材料5.1.1 主要试剂5.1.2 主要仪器5.1.3 实验动物5.2 实验方法5.2.1 药品溶液的配制5.2.2 血清及组织中芫花酯甲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5.2.3 HPLC-UV法测定芫花酯甲微球家兔体内分布5.3 实验结果5.3.1 芫花酯甲测定方法5.3.2 HPLC-UV法对荧光微球表征法的验证5.4 小结结论展望参考文献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微球论文; 肺靶向性评价论文; 芫花酯甲论文; 荧光标记论文; 抗癌药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