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工作研究了间型脉孢菌(Neurospora intermedia)固体发酵产纤维素酶条件及酶学性质,以CMC酶、滤纸酶活力和β-葡萄糖苷酶为主要参考指标,结果表明:以麸皮米糠为碳源且比例为1:1,硫酸铵的浓度为3%,料液比为1:1.5时为最佳产酶培养基,在初始pH值为7.0,温度为34℃,培养时间为108h的条件下纤维素酶活力较高,CMC酶活、滤纸酶活和β-葡萄糖苷酶活值大小分别为668.0U/g、162.5U/g和939.5U/g,该微生物所产β-葡萄糖苷酶反应最适温度为55-60℃,最适pH值为4.5-5.0。得到固体酶制剂对葡萄糖和蔗糖有明显的水解及异构化作用。探索了绿色木霉和间型脉孢菌混合液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规律,结果表明间型脉孢菌迟于绿色木霉菌24小时接种且接种量为1:1时为最优产酶组合,此时CMC酶活值最大为96.3U/mL,高于其它产酶形式组合和单一菌株条件。对于滤纸酶混合发酵相比于两种菌的单一发酵,其酶周期延迟了1天,其产酶的高峰为第5天,此时其酶活为22.8U/mL,峰值均大于单一发酵的峰值。对槐角中的黄酮类物质进行了初步分离提取,测得所提取的产品中总黄酮和总异黄酮含量分别为61.3%和21.6%;测得槐角中槐糖(以干重计)的含量为0.52%,采用LC-MS技术初步鉴定出了山奈酚、槐角苷、染料木苷和染料木素。研究了从甜菊苷中提取与纯化槐糖。以槐糖水解得率为目的,采用正交实验优化水解条件得到槐糖最佳酸水解条件为:粗品浓度为1%,硫酸浓度为0.3N,提取时间为60min.此条件下槐糖水解得率可达34.1%。用活性炭柱层析对甜菊苷水解液进行了槐糖的分离与纯化,目标产物经LC-MS鉴定为高纯度槐糖。探索了槐糖对间型脉孢菌产纤维素酶的诱导作用。在以含槐糖(10-2M)的诱导液为碳源时,菌丝体到达酶活高峰值的诱导时间为24小时,此时CMC酶活为46.3U/mL。在脉孢菌的培养过程中,加诱导物的时间切入点影响槐糖浓度对产酶的正诱导效果;第3小时测定时,随着槐糖浓度递度升高CMC酶值几乎无变化且处在一个较低水平。第18和24小时测定时,酶活值随槐糖浓度的增大而提高,槐糖浓度为10-1M时,其酶活最大值分别为24.7U/mL和68.0U/mL。可见在只有在一定条件,脉孢菌产CMC酶的能力在条件下随着诱导槐糖浓度的提高而加强。在控索菌丝体与诱导液持续接触的时间长短对随后酶活值增长的影响时,结果表明:第6、12、18时中途洗去诱导液,它们在第24小时的酶活峰值分别为对照值的22.1%、43.4%和63.7%。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文献综述1.1 纤维素及纤维素酶的概述1.1.1 纤维素资源利用现状及研究意义1.1.2 植物槐角的概况1.1.3 甜叶菊概况1.1.4 纤维素的分子结构特征1.1.5 纤维素酶酶系组成及纤维素的降解机理1.1.6 纤维素酶的理化性质1.1.7 产纤维素酶的微生物1.2 纤维素酶的生产1.2.1 固、液发酵生产纤维素酶1.2.2 混合菌发酵生产纤维素酶1.2.3 与微生物发酵产纤维素酶相关的糖基转移酶1.2.4 纤维素酶的诱导与调控1.2.4.1 产纤维素酶的诱导源1.2.4.2 调控过程1.2.5 发酵生产纤维素酶条件的优化1.2.6 纤维素酶活力测定1.3 纤维素酶的应用1.4 本工作的研究内容第二章 间型脉孢菌固体发酵产纤维素酶2.1 材料与方法2.1.1 菌种2.1.2 仪器设备2.1.3 培养基2.1.4 发酵方法2.1.4.1 孢子悬液的制备2.1.4.2 固体产酶培养2.1.4.3 酶促转苷反应培养2.1.5 粗酶的制备及酶活力测定方法2.1.6 固体发酵培养基正交优化试验2.1.7 产酶条件的优化2.2 实验结果与分析2.2.1 产酶培养基的正交优化试验结果2.2.2 培养基初始pH值对固体发酵产酶的影响2.2.3 培养温度对固体发酵产酶的影响2.2.4 β-葡萄糖苷酶酶学特性2.2.4.1 酶反应的最适温度2.2.4.2 酶的热稳定性2.2.4.3 酶反应的最适pH值2.2.4.4 酶的pH稳定性2.2.5 不同微生物产纤维素酶的比较2.2.6 固体曲用于酶促转苷反应2.2.6.1 脉孢菌固体曲对葡萄糖的转化作用2.2.6.2 脉孢菌固体曲对蔗糖的转化作用2.2.6.3 青霉菌固体曲对蔗糖的转化作用2.3 本章小结第三章 绿色木霉与间型脉孢菌混合液体发酵产纤维素酶3.1 材料与方法3.1.1 菌种3.1.2 试剂与仪器3.1.3 培养基3.1.4 发酵方法3.1.4.1 孢子悬液的制备3.1.4.2 种子及产酶培养3.1.5 粗酶的制备及酶活力测定3.1.5.1 粗酶液的制备3.1.5.2 CMC酶活力的测定3.1.5.3 滤纸酶活力测定3.2 实验结果与分析3.2.1 时间对绿色木霉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影响3.2.2 时间对间型脉孢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影响3.2.3 不同产酶形式组合的结果对比3.2.4 混合发酵产纤维素酶与单一菌种产酶的比较3.3 本章小结第四章 槐角中槐糖与黄酮类物质含量的测定与提取4.1 材料与方法4.1.1 原料4.1.2 试剂与仪器4.1.3 分析方法4.1.3.1 槐糖分析4.1.3.2 黄酮类物质分析4.2 实验结果与讨论4.2.1 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法4.2.2 总异黄酮含量测定方法4.2.3 槐糖含量的测定4.3 本章小节第五章 甜菊苷中槐糖的提取与纯化5.1 材料与方法5.1.1 原料5.1.2 水解方法5.1.3 试剂与仪器5.1.4 分析方法5.2 实验结果与分析5.2.1 水解单因素试验5.2.1.1 糖浓度对槐糖水解得率的影响5.2.1.2 两种酸对槐糖水解得率的影响5.2.1.3 水解时间对槐糖水解得率的影响5.2.1.4 酸浓度对槐糖水解得率的影响5.2.2 适宜水解条件的确定5.2.3 槐糖的纯化5.2.4 槐糖的LC-MS图谱分析5.3 本章小结第六章 槐糖用于间型脉孢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研究6.1 材料与方法6.1.1 菌种与材料6.1.2 试剂与仪器6.1.3 培养基6.1.4 生长培养6.1.5 菌丝洗涤诱导6.1.6 酶活力测定6.2 实验结果与分析6.2.1 间型脉孢菌菌丝体诱导产酶过程的确定6.2.2 不同时间点的槐糖浓度对菌丝体诱导产纤维素酶的影响6.2.3 诱导中途洗去槐糖对菌丝体产纤维素酶的影响6.2.4 各种纤维性碳源对产酶的影响6.2.5 诱导物对不同微生物产纤维素酶的情况比较6.3 本章小结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7.1 总结7.2 展望附录参考文献论文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 [1].南极菌Psychrobacter sp.B-3胞外多糖化学特征及其对番茄抗氧化酶的诱导作用研究[J]. 海洋科学进展 2011(03)
- [2].小白菊内酯衍生物ACT001对P450酶的诱导作用研究[J]. 中草药 2019(06)
- [3].COX-2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J]. 中国实用医药 2008(06)
- [4].COX-2与胃癌相关性研究现状[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9(03)
- [5].“GA_3对小麦种子α-淀粉酶的诱导形成”实验探讨[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02)
- [6].一株生防木霉菌株的鉴定及其对番茄保护酶的诱导作用[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1(01)
- [7].植物多酚氧化酶的诱导[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2)
标签:间型脉孢菌论文; 纤维素酶论文; 槐糖论文; 诱导论文; 发酵论文;
槐糖的提取纯化及其用于间型脉孢菌产纤维素酶的诱导研究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