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固结论文-苗正,李楠

淀粉固结论文-苗正,李楠

导读:本文包含了淀粉固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孔陶瓷,浇注料,淀粉,固结

淀粉固结论文文献综述

苗正,李楠[1](2014)在《淀粉固结结合浇注料方式制备多孔陶瓷》一文中研究指出淀粉固结成型是一种新型的多孔陶瓷成型方法,利用淀粉的润胀,糊化吸水特性,实现陶瓷浆料原位固化,具有脱模时间短,成型坯体强度高,微观结构均匀,生产绿色环保等特点。淀粉固结成型的关键是制备高固含量,稳定的悬浮液。常用粒度小于10um的陶瓷粉料加高效分散剂,行星球磨12-24h,制备出(本文来源于《第十八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期刊2014-11-19)

李晶,孙银宝,胡路阳,刘正峰[2](2009)在《淀粉固结工艺制备多孔氮化硅基陶瓷复合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氮化硅,氮化硼,二氧化硅作为陶瓷基体材料,通过淀粉固结工艺,采用常压部分氧化烧结制备了氮化硅基多孔陶瓷。通过Zeta电位测试确定了制备陶瓷坯体的最佳pH值在9.42~10.76之间。混合浆料的浆料流变性能测试表明陶瓷浆料体系呈现剪切变稀特征。XRD分析结果表明在烧结样品组成成分为α-Si3N4、β-Si3N4、BN、Quartz low,sys以及Moganite。SEM的显示氮化硅基多孔陶瓷呈现片层型微观结构。显气孔率随淀粉含量增加而增加,试验制得多孔陶瓷显气孔率最大值高达73.2%。(本文来源于《人工晶体学报》期刊2009年S1期)

杨彬,王玮,徐磊,许国成,杨凤磊[3](2009)在《发泡-淀粉固结法制备多孔碳化硅陶瓷》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表面活性剂发泡,结合淀粉固结成型工艺,Al2O3-Y2O3为助烧剂的条件下,低温烧结制备了SiC多孔陶瓷,并对其气孔率、气孔形貌、强度等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制得的多孔材料中含有大、中、微叁种大小的气孔;浆料的固相含量是影响材料密度和强度的主要因素,当固相含量为60%~72%时多孔陶瓷的相对密度为17%~36%,抗压强度为5~19MPa。(本文来源于《现代技术陶瓷》期刊2009年01期)

张宇民,孙银宝,韩杰才[4](2008)在《淀粉固结工艺制备多孔氮化硅/氮化硼/二氧化硅陶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氮化硅,氮化硼,二氧化硅作为陶瓷基体材料,以Y2O3为烧结助剂,以淀粉作为造孔剂以及固结剂,采用常压部分氧化烧结制备了氮化硅基多孔陶瓷复合材料。通过粒径分析,陶瓷微粒形貌分析,Zeta(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期刊2008-09-21)

张卉芳[5](2007)在《淀粉固结成型工艺制备多孔陶瓷》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孔陶瓷是以气孔为主相的一类陶瓷材料,因其物理、化学性质上的优异性能,而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冶金、纺织、制药、食品机械、水泥等工业部门。多孔陶瓷的制备方法有很多,但都存在缺点和不足。本文系统地分析了淀粉固结成型工艺制备多孔陶瓷的工艺,以期获得一种制备多孔陶瓷的新方法。由于淀粉固结成型工艺具有缺陷少、不需脱脂、易成型复杂形状零件、零件近尺寸成型等突出优点,故本文探索了以淀粉作为粘结剂和造孔剂来制备多孔陶瓷的淀粉固结工艺。从成坯效果及烧结体的性能等方面考虑,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优选出多孔陶瓷坯体的配方。制备高固相含量、低粘度、稳定性良好的陶瓷浆料是淀粉固结成型工艺关键,也是降低样品干燥收缩,减少样品变形、开裂,提高样品密度和成品率的最有效途径之一。研究了高固相含量的陶瓷浆料悬浮体系中影响分散的主要因素,如分散剂的加入量、溶液的pH值、球磨时间、固相含量、淀粉含量等。实验表明随固含量的增加,淀粉固结成型工艺制备的多孔陶瓷生坯的干燥收缩率和抗压强度下降,而随淀粉含量的增加,生坯的干燥收缩率不断减小,抗压强度则不断增大。通过分析淀粉及生坯的热分析曲线,确定了合适的烧成制度,对于提高制品的合格率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淀粉含量对多孔陶瓷的性能产生重要影响,随着淀粉含量的增加,气孔率增大,容重和抗压强度降低:气孔率从52.31%增加到65.02%,容重从1.202g/cm3降到0.873 g/cm3,抗压强度从6.8MPa降低到2.94MPa。可通过改变浆料中淀粉的含量来控制气孔率。随后,系统研究了烧成温度及保温时间、粘结剂种类和用量、成型方法各工艺因素对多孔陶瓷性能的影响情况。通过对多孔陶瓷的形貌分析,结果表明淀粉固结成型工艺制备的多孔陶瓷具有良好的孔隙结构。淀粉固结成型工艺具有操作简单、原料成本低廉等优点,因此,这种制备多孔陶瓷的新方法和新工艺有极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7-01-01)

张卉芳,张吉春,李德忠[6](2006)在《淀粉固结成型工艺制备多孔陶瓷》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索了以淀粉作为粘结剂和造孔剂来制备多孔陶瓷的淀粉固结工艺,制成的多孔陶瓷的密度为0.804~1.032g/cm3,孔隙率为65.6%~73.2%。研究表明,陶瓷浆料具有剪切变稀的特性,且随淀粉含量的增加,浆料的粘度上升;另外,淀粉含量、烧成温度、保温时间等对材料孔隙率、体积密度等有很大影响。(本文来源于《材料开发与应用》期刊2006年05期)

淀粉固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氮化硅,氮化硼,二氧化硅作为陶瓷基体材料,通过淀粉固结工艺,采用常压部分氧化烧结制备了氮化硅基多孔陶瓷。通过Zeta电位测试确定了制备陶瓷坯体的最佳pH值在9.42~10.76之间。混合浆料的浆料流变性能测试表明陶瓷浆料体系呈现剪切变稀特征。XRD分析结果表明在烧结样品组成成分为α-Si3N4、β-Si3N4、BN、Quartz low,sys以及Moganite。SEM的显示氮化硅基多孔陶瓷呈现片层型微观结构。显气孔率随淀粉含量增加而增加,试验制得多孔陶瓷显气孔率最大值高达73.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淀粉固结论文参考文献

[1].苗正,李楠.淀粉固结结合浇注料方式制备多孔陶瓷[C].第十八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2014

[2].李晶,孙银宝,胡路阳,刘正峰.淀粉固结工艺制备多孔氮化硅基陶瓷复合材料[J].人工晶体学报.2009

[3].杨彬,王玮,徐磊,许国成,杨凤磊.发泡-淀粉固结法制备多孔碳化硅陶瓷[J].现代技术陶瓷.2009

[4].张宇民,孙银宝,韩杰才.淀粉固结工艺制备多孔氮化硅/氮化硼/二氧化硅陶瓷[C].第十五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2008

[5].张卉芳.淀粉固结成型工艺制备多孔陶瓷[D].华中科技大学.2007

[6].张卉芳,张吉春,李德忠.淀粉固结成型工艺制备多孔陶瓷[J].材料开发与应用.2006

标签:;  ;  ;  ;  

淀粉固结论文-苗正,李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