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婚家庭亲子关系的调整

再婚家庭亲子关系的调整

一、再婚家庭亲子关系的调适(论文文献综述)

张市林[1](2021)在《叙事疗法介入再婚家庭中青少年心理创伤修复的个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吴晓光[2](2021)在《再婚家庭亲子关系问题改善的个案社会工作介入 ——以长春市Q家庭为例》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的不断的进步与发展,社会的文明程度也在不断的提升,人们的婚姻观念也和过去有着很大的不同,随之而来的就是离婚、再婚家庭,这一群体也越来越被社会所关注。和初婚的家庭相比,再婚家庭这种家庭模式就显得有些脆弱,其中,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亲子关系是最为突出的敏感、脆弱,外加受到社会上给予继父、继母“标签化”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再婚家庭亲子关系问题越来越严重。亲子关系的好坏不但直接关系着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对再婚家庭的幸福程度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因此,对再婚家庭中亲子关系矛盾问题进行个案干预,改善亲子关系,对于家庭幸福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以家庭系统理论和沟通理论两大社会工作理论为支撑,具体使用了文献法、访谈法和观察法等研究方法,采用了个案工作的方法,主要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与案主建立信任关系;第二阶段纠正非理性认知;第三阶段改良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第四个阶段重塑融入家庭思维,巩固治理效果,对再婚家庭亲子关系问题进行具体的介入。笔者通过具体介入帮助案主纠正了非理性认识,使家庭有一个良好的沟通环境,缓解了再婚家庭的亲子关系问题,促进了家庭和谐。本研究以再婚家庭中亲子关系问题为个案介入的切入点,在一定程度上为社工介入再婚家庭亲子关系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和实务经验,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个案介入在解决具体的再婚家庭亲子关系问题的运用空间。

李向飞[3](2020)在《关系转换式实践路径的生成 ——基于社会工作干预J村继亲家庭失和的案例》文中提出笔者极为反对站在干岸上将社会工作外化于己、当作一种差事接案结案、视为一种技术不带感情的种种肤浅工作方式。社会工作实务过程通用模式(接案、评估、计划、介入、结案)是由民政部认可、社工界广为熟知的实践路径。但由于中国社会工作独有的发展历史以及中国社会特有的文化特征,在实务过程中如果机械性地套用该模式,可能会产生水土不服或“水过地皮干”的结果,进而可能会成为一种如始所述为笔者所恶的肤浅模式。在J村,社工职业还不为农民所知,也没有人会直接过来找社工求助,更无法与来者建立社工-案主式的契约关系,如此则引发笔者对通用模式的解构性思考,或许存在其他本土化的实践路径作为新的行动逻辑重新注释通用模式。笔者就是在J村场域与服务对象互动互融过程中,去寻找“力透纸背”、生命影响生命的社会工作实践路径。笔者选取J村一户继亲家庭为服务对象,以儿童教师的身份进入其所属的继亲家庭(先建立熟人关系),发现该家庭存在原任孩子不接受继父或继母、夫妻之间互相防备、原任子女与继任子女之间不和甚至对立等现象。同时因为有6个未成年子女,使得家人之间的关系更加不易调和。社工首先扎根J村,了解当地文化风俗,然后以教师身份融入到家庭日常生活。在此阶段,对家庭的了解不断加深,注入了大量情感。随后,社工需要逐渐将专业关系渗透到非专业关系当中,完成从教师身份的抽离与向社工身份的转换,并从结构家庭治疗的视角,运用系统理论和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开启在日常生活中共同行动、互相改变的历程。最后从对案例的研究中生成一种以用某种熟人式关系来转承专业关系为明显特征的“转换关系式实践路径”,并以之为结论。本文在社会工作三个维度(技巧、知识、伦理)上的创新有:1.在实务技巧上,社工立足社区展开个案工作实践,苦苦思索并践行社会工作的社会之意,提出了以熟人式关系来转承陌生关系和专业关系的行动技巧。2.在知识生产上,笔者从案例归纳出介入过程中重要的行动节点,生成转换关系式的实践路径(扎根社区、融入生活、关系转换、深层互融)。3.在伦理关系上,认为只要坚守社工价值就可以对双重关系进行适当变通,以迎合本土熟人式求助、无社工职业的本土背景。总之,践行生命影响生命,反对站在干岸上的技术理性倾向,并从路径层面探讨社会工作本土化。在以熟人社会为背景的地区,面对社会工作为零的局面,本文所探索的关系转换式的实践路径,可能会对那里社会工作的起步与开创有稍许参考意义。

王坤[4](2020)在《再婚家庭青少年适应新家庭的个案工作实践》文中提出在社会大环境的变迁下,人们对家庭环境的认知也有所改变,家庭关系也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逐渐显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状态,再婚重组家庭和再婚家庭中的青少年数量也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在这一背景下,重组家庭使得原本的家庭结构发生了改变,使其变得越来越复杂,再婚家庭中的部分青少年在融入新家庭的过程中会出现适应性问题。在新家庭中,父母双方很难关注孩子的适应问题,特别是在中国传统观念中,也以“孩子还小”、“孩子不懂事”、“等长大就好了”等理由避而不谈孩子对新家庭的适应问题,导致再婚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出现问题。再婚家庭中夫妻与亲子关系处理不当,以及青少年在成长阶段中心理敏感、渴望成长和期望被尊重的特点,会使得家庭中的矛盾被无限放大,会逐渐演变成一系列严重的心理问题、亲子关系问题、适应新环境的问题等,不仅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甚至会影响到重组家庭中的夫妻关系,严重者会导致再婚重组家庭的再次破裂。本研究聚焦再婚家庭中青少年适应新家庭的问题,分析在新家庭组建过程中孩子适应性问题的成因机制,制定相应的服务计划,利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帮助青少年摆脱问题,适应新的家庭环境。作为一次完整的社会工作个案介入服务过程,本文以再婚家庭中青少年为案主,遵循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理念,通过问卷调查、个人访谈以及家庭访谈等方法搜集案主资料,运用ERG需求理论、人在情境中以及家庭系统理论,通过需求评估,分析案主问题的成因机制,制定相应的个案服务介入计划。在社会工作者服务过程中,通过对前测后测的结果进行分析来动态检验社工介入的服务成效,确定再婚家庭青少年适应新家庭的问题是否取得正向结果,最后对个案服务进行总结评价,以期能够为解决青少年的新家庭适应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展望。

罗仲兵[5](2020)在《医务社会工作介入罕见病患者研究 ——基于H省X医院的个案实践》文中研究说明罕见病具有患病率极低、治疗费用高、治愈难度大等特征,据统计,截止2020年,中国罕见病患者约已有2000万人。疾病使罕见病患者人生轨迹及其家庭结构发生了改变,从而容易出现各种家庭问题,比如不良的亲子关系。不良的亲子关系不仅不利于罕见病患者的治疗与康复,也不利于罕见病患者家庭的幸福与和谐。本文运用深度访谈法和参与式观察法调查了H省X医院罕见病患者的需求,发现罕见病患者存在着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的需求,其中中观层面和谐亲子关系的需求尤为突出。因此,本文基于社会工作视角下,以笔者在H省X医院的调查资料和实践经验为基础,以罕见病患者亲子关系调适为介入重点,在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的指导下,运用个案工作方法介入罕见病患者及其家庭,旨在帮助罕见病患者改善亲子互动,使原本僵化的亲子关系问题发生新的转变,从而提高罕见病患者的生命质量。首先,根据调查结果,本文选取了罕见病患者Z及其家庭作为个案研究对象。根据个案工作的基本程序为其制定个案服务计划、实施介入以及结案和评估。然后,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医务社会工作在调适罕见病患者亲子关系中效果显着,应充分发挥医务社会工作专业优势。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能有效促进家庭成员间的良性互动,在针对罕见病患者亲子关系改善方面具有一定的可推广性。接着,针对本次个案服务本文分别从理论应用、实务介入过程以及社会工作者个人三个方面进行反思。最后,对社会工作介入罕见病患者服务提出四点建议: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注重多方合作、确保社会工作服务的持续性、加强对罕见病患者的政策倡导。

张惠媚[6](2020)在《“二孩家庭”亲子关系调适的个案工作介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全面二孩”政策的出台,二孩家庭的数量与日俱增。二孩的到来在我国人口结构改善、社会稳定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极大的积极作用。然而,新成员的到来,使得家庭结构和成员的角色都发生了变化,不仅给习惯被当作“唯一”的长子女带来了影响,同时也对父母提出了挑战。本文在社会工作价值理念的指导下,以结构家庭治疗理论为视角,运用个案工作的方法,对如何改善二孩家庭中的亲子关系问题进行探究。笔者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与受助家庭建立合作关系,收集资料开展全面评估,发现在二孩出生之后,长女小丽逐渐变得孤僻任性,存在一些问题行为。此外,笔者还发现长女与父亲关系疏离,与母亲关系纠缠,原本的家庭机构已经无法维持家庭系统的正常运转。针对受助家庭亲子关系存在的这些问题,社会工作者根据结构家庭治疗理论,通过进入家庭、评估家庭结构、挑战家庭结构、重构家庭结构、巩固家庭结构这五个步骤进行了介入。研究结果表明,此次个案工作介入取得良好的效果。社会工作者通过纠正受助家庭成员的错误认知,明确家庭成员的责任和分工、重构父母的教育理念和家庭沟通模式,制定家庭公约,增强家庭的社会支持帮助受助家庭建立起了家庭结构,家庭成员也发生了改变,亲子关系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最后,笔者也对全文研究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全面二孩”背景下二孩家庭亲子关系紧张是一个大的社会问题,同时也是影响当代家庭二孩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够促进二孩政策更好的实行。

张馨月[7](2020)在《和谐与公平:重组家庭的关系格局与家庭价值观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受现代化的影响人们追求个人幸福,婚姻终结的主要形式从丧偶转变为离婚,再婚人口和重组家庭的数量不断增加。家庭重组与家庭解体一样成为现代社会关注的重要现象。重组家庭内部的人际关系尤为复杂,是颇具敏感性与脆弱性的特殊家庭类型,在处理内部关系和矛盾冲突时,也孕育着新的家庭价值观的形成。本文将重组家庭置于现代化背景下,通过对重组家庭日常生活与互动的呈现,探讨其关系格局,分析重组家庭产生冲突与平衡的个体与社会心理机制,以及家庭重组给人们带来的新的家庭价值观、策略选择与发展空间。本文采用了自传社会学与深度访谈法收集个案资料,梳理了重组家庭内部典型的再婚夫妻关系、原生亲子关系、继亲子关系、继兄弟姐妹关系,描绘了重组家庭的生活场景和真实样貌;探讨了从重组家庭延伸出去的姻亲与血亲、孩子的原生父母对重组家庭关系的作用力;分析了重组家庭冲突与平衡状态背后的心理机制。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重组家庭内部容易产生“己方-对方”的关系分类,是重组家庭脆弱的根源。在这种关系分类下可能出现亲疏归因偏差,即将己方偏差行为归因于情境,而对对方行为归因于内部特质。因此在公平问题上容易出现纠纷。但重组家庭能够通过确立和谐家庭价值的共识,采取一系列“中庸”策略——事前树立大局意识、事中忍让与平衡、事后反省和自我道德提升。运用好这些策略并处事公正,让所有成员得其应得,就能够促进家庭关系和睦,使重组变为重建,共建家庭新规范。其结果是新的共享的家庭价值观念的出现,这些新观念又会反过来在更高的层次上重塑人们在家庭中的行为模式,使公平与和谐价值在重组家庭中都能得到实现。本研究认为,家庭重组为个人与社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可能,重组家庭由时代所建构,但同时家庭成员在不断参与进历史的建构之中。重组家庭体现着当今时代人们对差异前所未有的包容,并以其灵活性和流动性展示着它的生命力。

党兆瑞[8](2020)在《重组家庭继母女关系问题的个案工作干预研究 ——以兰州市N社区Z家庭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现今,重组家庭关系中的亲子关系冲突不断,实质上是孩子和继父母双方自我选择的结果。与一般核心家庭相比,重组家庭结构和家庭成员关系的不同,使得重组家庭的亲子关系问题更为复杂,而家庭重组引发的家庭系统的变化使继父母与继子女间非血缘的亲子关系更为敏感和脆弱。继父母与继子女关系的好坏,不仅会影响到继子女的成长,而且会影响到再婚家庭的稳定。在大多数重组家庭中,相比继父来说,继母负担更多的教育孩子的责任,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的相处时间更长,更容易出现矛盾。本研究基于亲子沟通系统理论,立足于现代重组家庭亲子矛盾多发的现实背景下,以兰州市N社区17户生父继母家庭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实地走访,深入了解N社区重组家庭继母女关系的现状,发现重组家庭继母女关系之间存在继女对继母身份的不认同、继母与继女间信任程度低、继母与继女沟通内容单一等问题,并从继母与继女间感情基础薄弱、继母的刻板印象、继女自身的排斥心理、继女与亲生子女的资源分配不均四方面来分析造成继母女关系矛盾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以Z家庭为例,通过对案主及其家庭的十次介入服务,明确其与继女亲子关系疏离的表现,缓解两人之间的冲突,改变亲子沟通方式,进而改善案主与继女之间的继母女关系。通过对案主及其继女的评估发现,个案社会工作方法在改善重组家庭继母女关系方面具有一定的成效。个案社会工作可以根据不同阶段的亲子关系矛盾评估案主的实际需求,不断调整介入计划,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促进家庭和谐。

李想[9](2020)在《结构式家庭疗法缓解重组家庭亲子关系个案研究》文中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变革的加速时期,科学技术得到飞速发展,社会文明程度极大提高,与此同时人们对于婚姻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离婚率不断攀升的同时重组家庭也逐渐增多,重组家庭相比于初婚家庭来说具有更多的复杂性和敏感性。在重组家庭中不仅要注意对夫妻关系的处理,还要更加注重对亲子关系的处理。如果处理不当则会使本就经历过父母离婚的子女受到更大的伤害,从而影响子女的身心发展,影响整个家庭的和谐。本论文立足于社会工作领域,利用个案工作的方法,期望探索有效的服务模式,以缓解重组家庭中的亲子关系问题,促进家庭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本论文笔者选取呼伦贝尔市M社区J案主重组家庭作为研究对象,站在社会工作的视角下,通过访谈法、观察法、量表法对案主家庭的资料进行搜集,对家庭结构、亲子关系进行预估分析,发现案主在重组家庭中与父母关系疏离、对继母存在偏见,性格自卑胆小感到孤独。社工针对案主的需求,根据家庭系统理论以及优势视角理论,采用结构式家庭疗法对案主及其家庭成员进行直接介入研究。研究发现,运用结构式家庭疗法可以缓解案主家庭亲子关系,增强案主及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认同,消除案主不合理认知,促进案主与父亲及继母之间的交流互动,建立合理家庭新秩序,重建家庭新结构。通过对服务效果、目标实现程度、案主家庭满意程度三方面进行评估,可以发现结构式家庭疗法对于改善重组家庭亲子关系方面可取得较好效果,通过介入服务使得案主家庭中的不良亲子关系得到改善,家庭结构得到重建。同时为使重组家庭亲子关系问题得到较好的预防与处理,笔者在进行研究与反思后提出相关可行性建议,为重组家庭亲子关系良好的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彭彦琳[10](2020)在《重组家庭亲子关系问题的家庭治疗研究 ——以江西省吉安市H家庭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满足个体基本需要的温暖港湾。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近些年来,我国离婚率持续升高,再婚人数也不断增长,重组家庭及其亲子关系的重塑也日益受到关注。其实,婚姻关系只要存于人类社会之中,便有解体的情况可能发生,也会产生重新组合家庭的需要。重组家庭作为初婚家庭消亡后的衍生物之一,由此面临的重组家庭亲子关系问题亟待重视。初婚家庭父母在情感破裂后选择离婚再各自组建家庭是重找伴侣、重获幸福的一种途径,但继父母与继子女若未能及时搭建情感桥梁,无法相互接纳,亲子互动矛盾频发,家庭子系统混乱,都将引发重组家庭亲子关系问题,不利于成长阶段的继子女身心健康发展和重组家庭功能发挥。本研究选取江西省吉安市H家庭亲子双方关系问题作为介入对象,在与小菲及其他家庭成员的会谈中发现,原生家庭破碎、生母再婚、继父急于树立权威、成员互动缺乏技巧、家长不良教养方式等都是导致该个案重组家庭亲子关系问题愈发恶化的原因,针对H家庭亲子关系问题进行了构建信任关系、纠正非理性认知、改良亲子关系与巩固治疗成果四个阶段介入,帮助H家庭改变了亲子疏离、亲子冲突频发现状,协助小菲提升了自我能力感且纠正了不良认知,家庭成员掌握了沟通技巧,形成有序的交往互动模式,营造了有爱且温暖的家庭氛围。笔者在家庭系统理论视角和沟通理论视角下研究H家庭亲子问题,适时从贴近、中立、远离三种立场寻找案例家庭产生亲子关系问题的根源,依据成员关系变化灵活选用个案会谈与家庭会谈,缓和亲子关系紧张现状,逐步破除亲子关系壁垒,以改善成员互动模式、改良家庭子系统和优化家庭功能来解决母亲、继父同案主之间的关系问题,这对探索家庭治疗模式介入重组家庭亲子关系问题以及提升专业介入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二、再婚家庭亲子关系的调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再婚家庭亲子关系的调适(论文提纲范文)

(2)再婚家庭亲子关系问题改善的个案社会工作介入 ——以长春市Q家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法
        1.4.2 访谈法
        1.4.3 观察法
    1.5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再婚家庭
        2.1.2 亲子关系
        2.1.3 家庭治疗
    2.2 理论基础
        2.2.1 家庭系统理论
        2.2.2 沟通理论
        2.2.3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
第3章 再婚家庭亲子关系问题改善的个案工作方案设计
    3.1 案主基本情况阐述
    3.2 接案与收集资料
    3.3 再婚家庭亲子关系问题预估
        3.3.1 亲子关系疏远
        3.3.2 亲子沟通受阻
        3.3.3 亲子冲突频发
    3.4 需求评估及服务计划制定
第4章 再婚家庭亲子关系问题改善的个案介入
    4.1 服务计划的实施
        4.1.1 第一阶段:与案主建立信任关系
        4.1.2 第二阶段:纠正非理性认知
        4.1.3 第三阶段:改良家庭成员间互动关系
        4.1.4 第四阶段:巩固融入家庭思维
    4.2 服务评估
        4.2.1 对服务过程的评估
        4.2.2 对服务结果的评估
第5章 再婚家庭亲子关系问题改善的总结与反思
    5.1 服务总结
    5.2 服务反思
        5.2.1 个案工作介入的反思
        5.2.2 社会工作者专业技能的反思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3)关系转换式实践路径的生成 ——基于社会工作干预J村继亲家庭失和的案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文献综述
        1.4.1 关于继亲家庭的研究
        1.4.2 关于农村社会工作模式的研究
        1.4.3 关于社会工作介入路径的研究
    1.5 论文框架与研究方法
        1.5.1 论文框架
        1.5.2 研究方法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继亲家庭
        2.1.2 家庭失和
        2.1.3 结构家庭治疗
        2.1.4 关系转换
    2.2 理论依据
        2.2.1 系统理论
        2.2.2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
第3章 调查J村家庭的社区场域——干预家庭的基础
    3.1 驻村背景
    3.2 J村概况
        3.2.1 农业欠收,没有工业
        3.2.2 重男轻女,多生多育
        3.2.3 关系社会,金钱至上
        3.2.4 贫不择妻,早婚盛行
    3.3 家庭概况
    3.4 J村中的案例家庭
        3.4.1 生儿子——有了三个女儿还要生
        3.4.2 外出打工——无奈的选择
    3.5 初步制定介入方案
第4章 融入案主生活——干预家庭的准备
    4.1 融入案主生活
        4.1.1 融入案主的学校生活
        4.1.2 融入案主的家庭生活
    4.2 归纳家庭资料
        4.2.2 家庭现状
        4.2.3 需求评估
    4.3 制定计划
第5章 调适家庭关系——干预家庭的过程
    5.1 转换角色
        5.1.1 专业关系的渗透
        5.1.2 教师角色的抽离
    5.2 勾画家庭结构图
    5.3 社工角色的入场
    5.4 夫妻防备关系的调适
        5.4.1 父亲的防备
        5.4.2 继母的苦难人生
        5.4.3 把问题说出来
    5.5 亲子关系疏离的调适
        5.5.1 重温家庭影集
        5.5.2 共种家庭树
    5.6 手足关系对立的调适
        5.6.1 调整卧室
        5.6.2 成立家庭学习小组
        5.6.3 家庭团圆包饺子
    5.7 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
        5.7.1 社区支持网络的构建
        5.7.2 亲戚网络的构建
        5.7.3 学校支持网络的构建
    5.8 专业角色的退场
第6章 结论、反思与展望——基于案例的研究
    6.1 从案例生成实践路径
        6.1.1 扎根社区,发挥社工的想象力
        6.1.2 融入案主生活,建立信任感。
        6.1.3 关系转换,确立社工角色
        6.1.4 家庭治疗,调适家庭关系
    6.2 .实践路径的内涵
        6.2.1 扎根社区的是介入的根基
        6.2.2 融入生活的是介入前的准备
        6.2.3 关系转换是实践路径的枢纽
        6.2.4 家庭治疗是生命深层的互融
    6.3 结论:实践路径的理论性升华
    6.4 反思
        6.4.1 社会工作干预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6.4.2 转换关系式实践路径的合法性
        6.4.3 转换关系式实践路径的适用性
    6.5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4)再婚家庭青少年适应新家庭的个案工作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分析法
        1.3.2 访谈法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1.4.3 文献述评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再婚家庭
        2.1.2 新家庭适应
        2.1.3 青少年
    2.2 理论基础
        2.2.1 ERG需求理论
        2.2.2 人在情境中
        2.2.3 家庭系统理论
第3章 需求调查与服务计划
    3.1 案主的基本情况
    3.2 需求调查与问题分析
        3.2.1 需求调查
        3.2.2 案主问题分析
    3.3 制定服务计划
        3.3.1 服务目标
        3.3.2 服务计划
第4章 个案服务过程
    4.1 第一次服务:引导案主理顺家庭关系
    4.2 第二次服务:改变案主的非理性认知
    4.3 第三次服务:缓解案主不良情绪
    4.4 第四次服务:帮助案主调节家庭关系
    4.5 第五次服务:改善案主的学习问题
    4.6 第六次服务:巩固案主已有改变
    4.7 评估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5)医务社会工作介入罕见病患者研究 ——基于H省X医院的个案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评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文献评述
    第四节 相关概念和理论
        一、相关概念
        二、理论基础
    第五节 研究方法
        一、深度访谈法
        二、参与式观察法
第二章 罕见病患者的需求评估和介入方案
    第一节 X医院医务社工中心简介
    第二节 罕见病患者的需求分析
        一、基本情况
        二、需求分析
    第三节 社会工作介入方案
        一、以亲子关系调适为介入重点
        二、以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为介入模式
        三、以个案工作为介入方法
第三章 、罕见病患者个案工作介入实务
    第一节 个案的基本情况分析
        一、个案来源
        二、案主基本信息
        三、案主家庭情况
    第二节 预估
        一、问题分析
        二、需求评估
    第三节 服务计划的制定
        一、服务目标
        二、服务策略
    第四节 服务方案的实施
        一、接案和诊断问题
        二、实施介入
        三、巩固和结案
    第五节 成效评估
        一、过程评估
        二、效果评估
第四章 总结与反思
    第一节 总结
    第二节 反思
        一、对理论应用的反思
        二、对介入过程的反思
        三、社会工作者自我反思
第五章 医务社会工作介入罕见病群体的建议
    一、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二、注重多方合作
    三、确保社会工作服务的持续性
    四、加强对罕见病患者的政策倡导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深度访谈对象信息
附录二:访谈提纲
附录三:个案服务记录表
附录四:服务对象满意度调查表
附录五:罕见病目录
致谢

(6)“二孩家庭”亲子关系调适的个案工作介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三)文献综述
        1.关于“二孩家庭”亲子关系的研究
        2.个案工作介入亲子关系的相关研究
        3.文献评析及趋势展望
    (四)研究设计
        1.概念界定
        2.理论工具
        3.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4.研究特色和创新之处
二、L社区二孩家庭亲子关系存在的问题及需求分析
    (一)L社区简介
    (二)L社区二孩家庭亲子关系方面存在的问题
        1.大孩存在认知偏差
        2.大孩自主性受限
        3.亲子缺少互动
        4.亲子沟通方式错误
    (三)二孩家庭不良亲子关系成因分析
        1.孩子因素
        2.父母因素
        3.家庭因素
        4.社会因素
三、个案工作介入二孩家庭亲子关系调适的实务研究
    (一)接案
        1.接案原因:个案背景资料
        2.接案过程:初步接触与建立关系
    (二)预估
        1.对服务对象自身系统的预估
        2.对服务对象所在家庭系统的预估
    (三)计划
        1.个案服务目标
        2.个案服务计划
    (四)介入
        1.第一次介入:进入家庭,建立专业关系
        2.第二次介入:了解具体情况,评估家庭结构
        3.第三次介入:挑战家庭结构,改变错误认知
        4.第四次介入:明确责任分工,划清系统边界
        5.第五次介入:重构教育理念,设置合理期待
        6.第六次介入:重构沟通模式,促进有效沟通
        7.第七次介入:建立家庭公约,重构家庭结构
        8.第八次介入:增强社会支持,巩固家庭结构
    (五)结果评估
        1.服务目标完成情况
        2.满意度评估
    (六)结案
四、总结与反思
    (一)总结
        1.转变错误认知,树立正确认知
        2.明确责任分工,划清系统边界
        3.重构教育理念,转变互动方式
        4.巩固家庭结构,恢复系统功能
    (二)反思
        1.实务反思
        2.研究反思
五、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和谐与公平:重组家庭的关系格局与家庭价值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重组家庭及其关系
        1.3.2 公平感与人际公平
        1.3.3 基本归因错误研究
        1.3.4 中庸实践思维
    1.4 研究方法
        1.4.1 自传社会学
        1.4.2 深度访谈
第2章 走进真实的重组家庭
    2.1 个案基本情况
    2.2 再婚夫妻关系
        2.2.1 家的强力粘合剂
        2.2.2 经济合作社性质
        2.2.3 情感需求的结合
        2.2.4 有所保留的关系
    2.3 原生亲子关系
        2.3.1 因第三人产生的隔阂
        2.3.2 偏爱是相互的
    2.4 继亲子关系
        2.4.1 无血缘关系
        2.4.2 感情基础差
        2.4.3 “管不了”与“管不着”
    2.5 继兄弟姐妹关系
        2.5.1 同辈群体
        2.5.2 竞争关系
第3章 重组家庭的外围
    3.1 夫妻的婆家与娘家
        3.1.1 难以融入“大家庭”
        3.1.2 谁是“自家人”
    3.2 孩子的原生父母
        3.2.1 “曾经的我们”
        3.2.2 孩子的两难处境
        3.2.3 哪里才是家
第4章 以和谐为目标的统一格局
    4.1 统一格局的形成
        4.1.1 从三角到梯形
        4.1.2 核心人物
    4.2 统一格局背后的价值理念
        4.2.1 和谐价值下的家观念
        4.2.2 中庸思维的实践方式
    4.3 小结
第5章 以公平为诉求的冲突格局
    5.1 冲突格局的表现
        5.1.1 物质层面
        5.1.2 情感层面
    5.2 冲突格局的影响因素
        5.2.1 角色预期
        5.2.2 归因偏差
        5.2.3 外界因素
    5.3 缓和冲突格局的策略
        5.3.1 去类别化
        5.3.2 克服归因偏差
        5.3.3 建立沟通式亲密关系
    5.4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讨论
    6.1 关系分类对重组家庭的影响
        6.1.1 一家人和“己方-对方”的张力
        6.1.2 归因的关系偏差
        6.1.3 外部延伸关系的力量
    6.2 重组家庭中的家庭价值观
        6.2.1 公平与和谐价值在重组家庭的位置
        6.2.2 公平与和谐价值理念的纠结与平衡
    6.3 中庸思维在重组家庭的运用策略
        6.3.1 事前思考之大局意识
        6.3.2 事中执行之忍让平衡
        6.3.3 事后反思之内省提升
    6.4 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附录 访谈提纲

(8)重组家庭继母女关系问题的个案工作干预研究 ——以兰州市N社区Z家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选题目的及意义
        (一)选题目的
        (二)选题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文献评述
    四、论文的创新点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视角
    五、理论依据
    六、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七、概念界定
        (一)个案工作
        (二)重组家庭
        (三)继母女关系
第二章 N社区重组家庭继母女关系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重组家庭继母女关系的现状
    二、重组家庭继母女关系的类型
        (一)朋友型
        (二)矛盾型
        (三)忽视型
        (四)干涉型
    三、重组家庭继母女关系存在的问题
        (一)继女对继母身份的不认同
        (二)继母与继女信任程度低
        (三)继母与继女沟通内容单一且频率低
    四、重组家庭继母女关系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继母与继女间感情基础薄弱
        (二)继母的刻板印象
        (三)继女自身的排斥心理
        (四)继女与亲生子女的资源分配不均
第三章 个案工作介入Z重组家庭继母女关系的过程
    一、接案
        (一)个案来源
        (二)案主基本情况
        (三)建立专业关系
    二、预估
        (一)家庭结构图
        (二)案主问题的预估
    三、计划
        (一)服务目标
        (二)服务计划
    四、干预
        (一) 第一阶段:建立信任关系,明确继母女关系疏离问题
        (二)第二阶段:引导案主丈夫做好继母女矛盾的协调者
        (三)第三阶段:缓和继母女间的冲突,增强亲子互动
        (四) 第四阶段:帮助案主家庭学习沟通技巧,重建沟通模式
        (五) 第五阶段:巩固继母女关系,做好结案准备。
    五、结案
        (一)结案原因
        (二)案主改变情况
        (三)跟进建议
    六、评估
        (一)过程评估
        (二)结果评估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与反思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反思
    二、建议
        (一)继母与继女应提前培养感情基础
        (二)提高继母与继女的沟通能力,改善亲子沟通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结构式家庭疗法缓解重组家庭亲子关系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文献回顾
    1.1 国内外文献回顾
        1.1.1 国内研究综述
        1.1.2 国外研究综述
    1.2 国内外文献述评
2 概念界定、理论基础及分析框架
    2.1 概念界定
        2.1.1 结构式家庭疗法
        2.1.2 重组家庭
        2.1.3 亲子关系
    2.2 理论基础
        2.2.1 家庭系统理论
        2.2.2 优势视角理论
    2.3 分析框架
3 研究方法
    3.1 工作方法
        3.1.1 个案工作方法
        3.1.2 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
    3.2 研究对象的选取
    3.3 研究对象的资料搜集方法
        3.3.1 访谈法
        3.3.2 观察法
        3.3.3 文献研究法
4 重组家庭亲子关系的现状、问题及成因分析
    4.1 重组家庭亲子关系现状
        4.1.1 亲子沟通交流现状
        4.1.2 亲子互动参与现状
        4.1.3 亲子疏密程度现状
    4.2 重组家庭亲子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4.2.1 继父母与继子女关系疏离
        4.2.2 继父母与继子女沟通不顺畅
        4.2.3 继父母与继子女矛盾冲突多
    4.3 重组家庭亲子关系问题的成因分析
        4.3.1 继父母对继子女缺少关注且互动频率低
        4.3.2 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相互不认同且交流意愿低
        4.3.3 继父母与继子女无法适应新家庭与自身角色转变
5 结构式家庭疗法介入重组家庭亲子关系的实务过程
    5.1 接案
        5.1.1 案主基本情况
        5.1.2 案主背景资料
        5.1.3 接案基本途径及初步建立专业关系
    5.2 预估
        5.2.1 案主的家庭结构分析
        5.2.2 案主的亲子关系
        5.2.3 案主的需求和问题的界定
    5.3 计划
        5.3.1 计划目标
        5.3.2 行动方案
        5.3.3 签订服务协议
    5.4 介入
        5.4.1 第一阶段:建立信任关系,探寻家庭形态与结构
        5.4.2 第二阶段:顺应家庭,诊断家庭结构
        5.4.3 第三阶段:打破旧的系统平衡,重塑家庭次系统
        5.4.4 第四阶段:重建家庭新结构,恢复家庭功能
        5.4.5 第五阶段:提升案主自信心,激发家庭潜能
        5.4.6 第六阶段:巩固家庭结构,退离家庭
    5.5 评估
        5.5.1 过程评估
        5.5.2 结果评估
    5.6 结案
6 研究结论、反思及对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反思
        6.1.1 研究结论
        6.1.2 研究反思
    6.2 对策建议
        6.2.1 促进重组家庭成员适应自身角色转变
        6.2.2 改善重组家庭亲子之间的交流意愿与方式
        6.2.3 增强重组家庭亲子之间的互动频率
        6.2.4 建立社区家庭服务站,解决重组家庭亲子之间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重组家庭亲子关系问题的家庭治疗研究 ——以江西省吉安市H家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重组家庭
        2.1.2 亲子关系
        2.1.3 家庭治疗
    2.2 相关理论
        2.2.1 家庭系统理论
        2.2.2 沟通理论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3.1 关于重组家庭的相关研究
        2.3.2 关于重组家庭亲子关系的研究
        2.3.3 关于社会工作介入重组家庭亲子关系问题的研究
    2.4 研究综评
第3章 重组家庭个案亲子关系问题及成因
    3.1 案主基本信息
    3.2 H家庭信息
    3.3 H家庭亲子关系问题预估
        3.3.1 亲子关系疏远
        3.3.2 亲子沟通受阻
        3.3.3 亲子冲突频发
    3.4 H家庭中亲子关系问题的成因
        3.4.1 案主的原因
        3.4.2 家长的原因
        3.4.3 家庭结构的变化
第4章 重组家庭亲子关系问题的个案介入
    4.1 个案服务目标与计划
        4.1.1 服务目标
        4.1.2 服务计划
        4.1.3 困难预估及应对方法
    4.2 介入过程
        4.2.1 第一阶段:建立信任关系
        4.2.2 第二阶段:纠正非理性认知
        4.2.3 第三阶段:改良亲子关系
        4.2.4 第四阶段:巩固家庭治疗成果
    4.3 评估
        4.3.1 介入过程评估
        4.3.2 成效评估
    4.4 结案
        4.4.1 结案的原因
        4.4.2 家庭成员的改变
        4.4.3 结案跟进
第5章 结论与反思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反思
        5.2.1 治疗模式的反思
        5.2.2 实务过程的反思
        5.2.3 伦理困境的反思
    5.3 建议及对策
        5.3.1 社会层面:形成关爱重组家庭继子女的社会氛围
        5.3.2 学校层面:注重与家庭、社会工作机构的合作
        5.3.3 家庭层面:加强重组家庭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致谢

四、再婚家庭亲子关系的调适(论文参考文献)

  • [1]叙事疗法介入再婚家庭中青少年心理创伤修复的个案研究[D]. 张市林. 西南大学, 2021
  • [2]再婚家庭亲子关系问题改善的个案社会工作介入 ——以长春市Q家庭为例[D]. 吴晓光. 长春工业大学, 2021(08)
  • [3]关系转换式实践路径的生成 ——基于社会工作干预J村继亲家庭失和的案例[D]. 李向飞. 长春工业大学, 2020(01)
  • [4]再婚家庭青少年适应新家庭的个案工作实践[D]. 王坤. 长春工业大学, 2020(01)
  • [5]医务社会工作介入罕见病患者研究 ——基于H省X医院的个案实践[D]. 罗仲兵.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6]“二孩家庭”亲子关系调适的个案工作介入研究[D]. 张惠媚. 井冈山大学, 2020(02)
  • [7]和谐与公平:重组家庭的关系格局与家庭价值观研究[D]. 张馨月.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0(05)
  • [8]重组家庭继母女关系问题的个案工作干预研究 ——以兰州市N社区Z家庭为例[D]. 党兆瑞. 西北民族大学, 2020(08)
  • [9]结构式家庭疗法缓解重组家庭亲子关系个案研究[D]. 李想. 辽宁大学, 2020(01)
  • [10]重组家庭亲子关系问题的家庭治疗研究 ——以江西省吉安市H家庭为例[D]. 彭彦琳. 江西财经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再婚家庭亲子关系的调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