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相及岩相古地理演化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相及岩相古地理演化

论文题目: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相及岩相古地理演化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作者: 林良彪

导师: 陈洪德,侯明才

关键词: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物源分析,沉积相,岩相古地理演化

文献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前人对川西前陆盆地和龙门山冲断带的研究历史悠久,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也存在许多研究的薄弱环节,这主要体现在:①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地层的划分和对比问题;②对川西前陆盆地须家河组物源未作系统的研究;③晚三叠世须家河期海陆过渡关系不明确。这些问题的解决,对研究区油气勘探及预测有利油气勘探目标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本文以沉积学、构造地质学、盆地分析理论等为指导,通过对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地层对比、物源分析、沉积相类型及其相带展布特征、前陆盆地的构造演化特征、以及古地理的演化等方面的研究,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并重点对研究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相、岩相古地理演化进行研究。通过研究表明: 1、对研究区晚三叠世的地层进行归并、划分,并统一命名为须家河组,且划分为五段。 2、研究区物源主要来自西边:须一、须二期,物源主要来自于松潘—甘孜褶皱带及西边已隆升的岛屿;须三~须五期,物源主要来自于龙门山逆冲推覆体。且须三~须五期,因受龙门山逆冲推覆体强烈运动的影响,使得古生代—早中三叠世碳酸盐岩地层遭受剥蚀,在龙门山北段出现了大量的碳酸盐岩岩屑;而在龙门山南段,由于龙门山逆冲推覆体运动不强烈,只将晚三叠世早期(T3x1~2)沉积的地层剥蚀,因而出现了大量的粉砂岩、泥页岩岩屑;龙门山中段作为北段与南段的过渡带,其沉积特征也明显的表现出了过渡性。 3、须家河期研究区主要发育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海相三角洲、滨岸、海湾和浅海七种主要的沉积相类型,并详细讨论了各个沉积相的沉积特征。 4、研究区在须家河期主要受控于龙门山逆冲推覆体的形成、发展,并经历了由被动大陆边缘阶段(T3x1)→前陆盆地形成阶段(T3x2→T3x3)→前陆盆地发展阶段(T3x4→T3x5)三个演化时期,古地理演化相应的经历了由海相环境→海陆过渡相环境→陆相环境的转变。 5、须四早期(T3x4),受安县运动的影响,龙门山逆冲推覆体褶皱成山,使得整个四川盆地进入了陆相沉积环境,川西前陆盆地由形成期转化为发展期。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现状

1.1.1 前陆盆地的研究现状

1.1.2 川西前陆盆地研究现状

1.2 选题依据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内容

1.5 论文实际工作量

2 地质背景

2.1 地层与对比

2.1.1 须一段(T_3x~1)

2.1.2 须二段(T_3x~2)

2.1.3 须三段(T_3x~3)

2.1.4 须四段(T_3x~4)

2.1.5 须五段(T_3x~5)

2.2 盆地构造格局

3 岩石学特征

3.1 须一段(T_3x~1)

3.1.1 龙门山北段

3.1.2 龙门山南段

3.1.3 龙门山中段

3.1.4 龙门山北、中、南三段比较

3.2 须二段(T_3x~2)

3.2.1 龙门山北段

3.2.2 龙门山南段

3.2.3 龙门山中段

3.2.4 龙门山北、中、南三段比较

3.3 须三段(T_3x~3)

3.3.1 龙门山北段

3.3.2 龙门山南段

3.3.3 龙门山中段

3.3.4 龙门山北、中、南三段比较

3.4 须四段(T_3x~4)

3.4.1 龙门山北段

3.4.2 龙门山南段

3.4.3 龙门山中段

3.4.4 龙门山北、中、南三段比较

3.5 须五段(T_3x~5)

3.5.1 龙门山北段

3.5.2 龙门山南段

3.5.3 龙门山中段

3.5.4 龙门山北、中、南三段比较

3.6 小结

3.6.1 龙门山北段

3.6.2 龙门山南段

3.6.3 龙门山中段

3.6.4 龙门山北、中、南三段比较

4 沉积相特征

4.1 沉积相标志

4.1.1 岩石颜色

4.1.2 岩石结构

4.1.3 沉积构造

4.1.4 古生物化石

4.1.5 电测曲线

4.1.6 其他标志

4.2 沉积相类型及其特征

4.2.1 陆相沉积环境

4.2.2 海陆过渡相沉积环境

4.2.3 海相沉积环境

4.3 沉积相模式

4.3.1 海陆过渡相→海相的沉积模式

4.3.2 陆相的沉积模式

5.岩相古地理特征

5.1 须一期(T_3x~1)

5.2 须二期(T_3x~2)

5.3 须三期(T_3x~3)

5.4 须四期(T_3x~4)

5.5 须五期(T_3x~5)

6 沉积盆地演化

6.1 被动大陆边缘阶段(T_3x~1)

6.1.1 马鞍塘期(T_3m)

6.1.2 小塘子期(T_3xt)

6.2 前陆盆地形成阶段(T_3x~2→T_3x~3)

6.2.1 须二期(T_3x~2)

6.2.2 须三期(T_3x~3)

6.3 前陆盆地发展阶段(T_3x~4→T_3x~5)

6.3.1 须四期(T_3x~4)

6.3.2 须五期(T_3x~5)

6.4 小结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图版说明

图版

发布时间: 2005-09-09

参考文献

  • [1].扬子地块晚三叠世须家河组和早侏罗世白田坝组古地磁学研究[D]. 武佳坤.西北大学2018
  • [2].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绿泥石胶结相储层研究[D]. 张怀胜.东华理工大学2017
  • [3].四川盆地川中~川南过渡带构造—沉积特征分析及须家河组成藏评价[D]. 王雪梅.成都理工大学2012
  • [4].龙门山晚三叠世须家河组震积岩特征研究[D]. 刘颖倩.成都理工大学2016
  • [5].普光气田南部须家河组储层及裂缝预测研究[D]. 叶艳.成都理工大学2015
  • [6].川中~川南过渡带须家河组储层预测研究[D]. 张光荣.成都理工大学2006
  • [7].川西前陆盆地南部莲花山区地震剖面解释及构造特征研究[D]. 张勤学.成都理工大学2007
  • [8].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低生烃强度区致密砂岩气成藏机理[D]. 张宝露.长江大学2016
  • [9].达州金刚煤矿沉积环境及聚煤规律研究[D]. 蒋磊.成都理工大学2016
  • [10].川西前陆盆地中段丰谷地区须家河组二段储层成岩作用研究[D]. 肖艳.西南石油大学2012

相关论文

  • [1].蜀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相与储层研究[D]. 张庄.西南石油大学2006
  • [2].豫西洛阳—伊川地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沉积体系与岩相古地理恢复[D]. 王惠勇.山东科技大学2006
  • [3].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层序地层学研究及储层预测[D]. 李士祥.长江大学2006
  • [4].川西坳陷须家河组储层综合评价[D]. 邹玮.成都理工大学2007
  • [5].赤水及邻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及含气特征探讨[D]. 黄世伟.西南石油学院2005
  • [6].川西坳陷丰谷构造须家河组含油气性储层分布研究[D]. 徐海波.成都理工大学2006
  • [7].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山西组沉积体系及岩相古地理研究[D]. 彭海艳.成都理工大学2006
  • [8].川西坳陷合兴场—罗江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致密裂缝性砂岩储层预测[D]. 叶泰然.成都理工大学2003
  • [9].川西地区北部上二叠统沉积相及其与油气关系的研究[D]. 李国华.西南石油学院2003
  • [10].川东北前陆盆地须家河组沉积相及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D]. 高红灿.成都理工大学2004

标签:;  ;  ;  ;  ;  ;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相及岩相古地理演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