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40至60年代留美之美籍华人史学家与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史学 ——以黄仁宇、唐德刚、余英时为例的探讨

20世纪40至60年代留美之美籍华人史学家与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史学 ——以黄仁宇、唐德刚、余英时为例的探讨

论文摘要

20世纪40至60年代,有许多从中国大陆及港台留学美国的人在学成之后没有返回祖国,选择留在美国工作定居加入美国国籍,其中不乏一些历史学家,如杨联陛、何炳棣、黄仁宇、吴天威、刘子健、唐德刚、徐中约、刘广京、沈已尧、余英时、许倬云、张光直、林毓生、张灏、汪荣祖、黄宗智、杜维明等。二战后他们陆续在美国的史学界崭露头角,中国改革开放后他们的学术开始影响大陆,而其中又以黄仁宇、唐德刚、余英时三位在中国学术界和民间的影响力最大。以往学界对他们虽有研究,但多为零碎的、不系统的,自然难以了解他们作为整体的全貌特征。本文把20世纪40至60年代留美之美籍华人史学家作为群体,以黄仁宇、唐德刚、余英时为中心进行研究并探讨他们与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史学发展的关系。论文主体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回顾中国近现代史学的发展历程,在这一史学史地梳理过程中探讨这一时期美籍华人史学家对改革开放后大陆史学产生影响的背景。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论述这一群体为什么能在改革开放后产生影响,一方面是历史机遇,包括大陆的改革开放政策、史学的多元化发展;另一方面是这一时期美籍华人史学家的自身优势,如中西方文化多元素养的“两栖人”身份、弥补大陆学者“生吞活剥,食洋不化”的缺陷、中西史学交流的桥梁与媒介。第二部分主要以黄仁宇、唐德刚、余英时为例,探讨这一时期美籍华人史学家对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史学的影响及对他们局限性的一些思考。首先,从大陆对这一时期美籍华人史学家作品的引进、出版、畅销及大陆学者对他们的热烈研究等方面来反映他们在大陆的深远影响;其次,从促进大陆历史理论的多元化发展、促进史学方法的多元化发展、促进大陆史学通俗化发展三个主要方面来阐述这一时期美籍华人史学家对大陆史学发展的贡献:1、黄仁宇的“大历史”观、唐德刚的“历史三峡”论、余英时的“内在理路”说等历史理论给大陆史学研究带来了新理念、新视野;2、这一时期美籍华人史学家在从事史学研究中经常运用的史学方法,如心态史学、口述史学等方法,促进大陆史学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发展;3、促进大陆通俗史学的发展,如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亦历史亦演义的写作形式对大陆的冲击之大是不言而喻的,史学的通俗化由此开始。又如唐德刚的历史写作不拘一格、生动活泼,被人称为“唐派散文”,深受一般读者喜爱。最后,对这一时期美籍华人史学家的局限性做一些思考。第三部分阐述从这一时期美籍华人史学家身上引发关于如何让大陆史学更好发展的思考。如重视综合性人才的培养,给史学工作者更多的自由创作空间,重视学术规范,史学发展要立足本土,又要有世界眼光等等。中国史学必将在与国外史学相互取长补短、取长去短的互动过程中发展。如何取长补短、取长去短,这需要总结。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状况
  • 2、国外研究状况
  • 三、关于研究对象的几点说明
  • 四、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一章 中国史学的发展与20世纪40至60年代留美之美籍华人史学家的自身优势
  • 一、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大陆史学
  • 二、改革开放与史学发展的历史机遇
  • 三、20世纪40至60年代留美之美籍华人史学家的自身优势
  • 1、中西方文化的多元素养——“两栖人”身份
  • 2、弥补大陆学者“生吞活剥,食洋不化”的缺陷
  • 3、中西史学交流的桥梁与媒介
  • 第二章 20世纪40至60年代留美之美籍华人史学家对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史学的影响
  • 一、中国大陆对20世纪40至60年代留美之美籍华人史学家著作的引进、介绍与研究
  • 1、著作的引进与出版
  • 2、著作的介绍与研究
  • 二、20世纪40至60年代留美之美籍华人史学家对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史学发展的贡献
  • 1、促进历史理论多元化
  • 2、促进史学研究方法的多样化
  • 3、促进大陆通俗史学的发展
  • 三、对20世纪40至60年代留美之美籍华人史学家局限性的一点思考
  • 第三章 20世纪40至60年代留美之美籍华人史学家给中国大陆史学发展带来的思考
  • 一、人才培养与学术自由
  • 1、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
  • 2、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
  • 二、立足本土,世界眼光
  • 附录:主要20世纪40至60年代留美之美籍华人史学家出生年月(地)、留美时间等统计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第二季中青年史学家访谈[J]. 历史教学(下半月刊) 2020(01)
    • [2].第二季中青年史学家访谈[J]. 历史教学(下半月刊) 2020(02)
    • [3].第二季中青年史学家访谈[J]. 历史教学(下半月刊) 2019(09)
    • [4].第二季中青年史学家访谈[J]. 历史教学(下半月刊) 2020(04)
    • [5].第二季中青年史学家访谈[J]. 历史教学(下半月刊) 2020(05)
    • [6].第二季中青年史学家访谈持续进行中[J]. 历史教学(下半月刊) 2019(10)
    • [7].第二季中青年史学家访谈[J]. 历史教学(下半月刊) 2020(03)
    • [8].史学路径面对司法真实:法官与史学家[J]. 司法 2013(00)
    • [9].第二季中青年史学家访谈[J]. 历史教学(下半月刊) 2019(07)
    • [10].为学术献身的民间经史学家[J]. 文史博览 2017(03)
    • [11].关于史学家任务的一点杂想[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8(06)
    • [12].历史批判与现实关怀:清代中期史学家的风俗论[J]. 史学史研究 2012(01)
    • [13].史书与图书馆的依存关系[J]. 经济师 2020(09)
    • [14].浅析英雄文化[J]. 青年文学家 2019(21)
    • [15].抗战时期史学家对历史的书写[J]. 时代报告 2019(09)
    • [16].对明清历史的新解读[J]. 中国图书评论 2010(12)
    • [17].第二季中青年史学家访谈[J]. 历史教学(下半月刊) 2019(08)
    • [18].一位真诚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理性思考——胡如雷历史研究的理论遗产及其当下启示[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 [19].精明的史学家[J]. 半月选读 2008(06)
    • [20].史学研究功能的多样化与史学家担当[J]. 安徽史学 2011(01)
    • [21].史学家张传玺与青岛的不解之缘[J]. 春秋 2017(03)
    • [22].音乐史学家、音乐评论家 刘再生[J]. 当代音乐 2016(22)
    • [23].殷勤修农史 耋龄话古今——农史学家游修龄教授访谈录[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3)
    • [24].文史互渗:班昭的文史学家身份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3)
    • [25].史学家的真善美——读《史学方法论》有感[J]. 长江丛刊 2018(21)
    • [26].为何中国人没有发现新大陆?[J]. 芳草(经典阅读) 2013(03)
    • [27].精明的史学家[J].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08(01)
    • [28].例谈史学家的个人因素对其撰写史料的影响[J]. 文学教育(下) 2017(05)
    • [29].美国史学家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探析[J]. 史学理论研究 2017(04)
    • [30].以史学家的态度写小说[J]. 中州大学学报 2019(03)

    标签:;  ;  ;  

    20世纪40至60年代留美之美籍华人史学家与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史学 ——以黄仁宇、唐德刚、余英时为例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