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论文由三部分构成:1.海洋微藻的抗肿瘤以及抗氧化活性筛选;2.藏药肉果草活性成分的研究;3.海藻精活性成分的研究。海洋微藻是海洋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初级生产者,也是海洋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微藻能代谢产生结构新颖而且具有特定生物活性的有机化合物,是一类潜在的药用海洋生物资源。为了从我国丰富的海洋微藻资源中寻找具有特定生物活性的微藻,本论文采用海虾生物致死法、SRB法、TLC自显影技术、DPPH方法和HPLC-UV分析方法,并以海虾致死率、小鼠白血病细胞P388的细胞凋亡诱导(包括细胞坏死)以及自由基清除率为活性指标,对90株海洋微藻的代谢产物进行了体外抗肿瘤和抗氧化活性筛选,发现10株微藻的代谢产物具有海虾生物致死活性,5株微藻的代谢产物具有抗肿瘤活性,1株微藻的代谢产物具有抗氧化活性。藏药植物由于其药材资源生长环境的特殊性使其有效成分的含量和生物活性大大高于内地同类药用植物,具有独特疗效并日益受到重视。藏药植物肉果草具有养肺排脓、清热止咳以及治疗肺炎、肺脓肿、哮喘、咯血、咳嗽失音、痈肿疮疡、心脏病、血性肿瘤(血癌)、肠绞痛、肠粘连的作用。本论文对藏药肉果草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评价了其体外抗肿瘤活性,为研究藏药肉果草化学成分与其药理活性的关系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对肉果草藏药材全草的乙醇提取物采用大孔树脂柱层析、减压硅胶柱层析、常压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反相硅胶柱层析和反相制备高效液相(HPLC)等分离手段得到13个单体化合物(1~13)。利用其理化性质和谱学特征(IR,UV,MS,NMR)结合化学反应的方法(水解、乙酰化反应)阐述了其中13个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化合物结构及名称参见Table 1),其中新化合物4个(1-4)。所得的化合物主要是木脂素类化合物11个(1-11),和黄酮类化合物2个(12-13),分别为:lantibeside B(1), lantibeside C (2), lantibeside D (3), lantibetin (4), phillyrin (5), simplexoside (6), sesaminol-2′-O-β-D-glucoside (7), phillygenol (8), lantibeside (9), tibeticoside A (10), O-2-(3,4-dihydroxyphenyl)ethyl-3-O-α-L-rhamnopyranosyl-4-O-[(E)-3-(3,4-dihydroxyphenyl)propenoyl]-β-D-glucopyranoside (11), apigenin (12)和5,4’-dihydroxyflavone (13)。本论文又对胶南明月海藻集团生产的海藻精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海藻精是海带(Laminaria japonica)的提取物,浓缩了海带的全部营养成分,可以防止脑中疯、低智症、短躯症,坚固牙齿和骨骼,增加血红蛋白,防止贫血症,平衡人体酸碱度,防止酸毒症及疲劳症等治疗作用。本论文采用上述分离手段从海藻精中得到6个单体化合物(14-19)(化合物结构及名称参见Table 1),利用理化性质和谱学特征(UV、IR、MS、1D-NMR和2D-NMR)阐明了6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Aurantiamide acetate (14), N-Benzoyl-L-phenylalanino (15), Loliolide (16), Fucosterol (17), 26,27-Dinorcholesta-5,24-dien-3β-ol (18), Thymidine (19)。利用MTT法、SRB法,对单体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进行了初步评价。化合物2和化合物3对HL60细胞具有微弱的抑制作用,IC50值为61和99μM。化合物18对P388细胞具有微弱的抑制作用,IC50值为40μM。本论文对90株海洋微藻的代谢产物进行了体外抗肿瘤和抗氧化活性筛选,其中10株微藻的代谢产物具有海虾生物致死活性,5株微藻的代谢产物具有抗肿瘤活性,1株微藻的代谢产物具有抗氧化活性,此结果为后期深入进行微藻的活性成分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对藏药肉果草和海藻精的活性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共分离鉴定了19个化合物,包括新化合物4个(lantibeside B, lantibeside C, lantibeside D, lantibetin),化合物6,7,12,13是首次从藏药肉果草中分得,化合物14,16是首次从海藻精中分离得到,对此19个化合物进行了抗肿瘤活性研究,此结果为开发植物抗肿瘤资源提供了一定依据。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海洋微藻副产品替代鱼粉未来可期[J]. 农家之友 2020(01)
- [2].可再生能源——海洋微藻[J]. 技术与市场 2010(01)
- [3].山东培育出富油海洋微藻[J]. 污染防治技术 2009(01)
- [4].海洋微藻吸附环境污染物及其产油性能的研究进展[J]. 农产品加工 2018(23)
- [5].海洋微藻 顶起地球半边天[J]. 知识就是力量 2014(06)
- [6].几种酞酸酯对海洋微藻的生长抑制效应[J]. 广东化工 2018(23)
- [7].海洋微藻释放的他感物质及其研究进展[J]. 海洋环境科学 2016(03)
- [8].海洋微藻固碳及其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J]. 海洋科学 2015(03)
- [9].4株经济海洋微藻细胞生长的实验室研究[J]. 广东药学院学报 2013(05)
- [10].海洋微藻源二十碳五烯酸的研究进展[J]. 河北渔业 2013(04)
- [11].海洋微藻高效培养工程化设备研发与推广[J].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2(08)
- [12].海洋微藻脲酶活性测定方法的实验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05)
- [13].溢油胁迫下海洋微藻脂肪酸合成过程中碳稳定同位素分馏效应[J]. 海洋环境科学 2015(01)
- [14].不同粒径和不同浓度清洁疏浚物对2种海洋微藻生长的影响[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3(06)
- [15].3种典型海洋微藻的细胞增殖特性研究[J]. 广东药学院学报 2012(04)
- [16].以海洋微藻为原料提取生物燃料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J]. 南方水产 2009(02)
- [17].氧化石墨烯对2种海洋微藻的毒性效应研究[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12)
- [18].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海洋微藻类研究获进展[J]. 食品安全导刊 2019(03)
- [19].小新月菱形藻培养基优化研究[J]. 科学养鱼 2018(09)
- [20].适合海洋微藻活体染色的方法评价[J]. 海洋科学进展 2018(02)
- [21].亚心形扁藻中叶绿素优化提取条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7(03)
- [22].2种海洋微藻对氮浓度生长响应的研究[J]. 水产科学 2010(11)
- [23].海洋微藻的无菌化处理及对其生长特性和生化组成的影响[J].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2(06)
- [24].5种海洋微藻多糖体外免疫调节活性的筛选[J]. 海洋通报 2010(02)
- [25].海洋微藻与细菌相互关系的研究[J]. 中国农业信息 2016(09)
- [26].海洋微藻培养中的光衰减研究[J]. 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2)
- [27].底栖硅藻悬浮培养条件及活性物质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13(33)
- [28].海洋微藻高密度异养发酵的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 2018(05)
- [29].海水淡化浓排水中铜对2种海洋微藻的影响[J]. 水处理技术 2012(06)
- [30].利用海洋微藻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进展[J]. 化工新型材料 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