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刻经处研究(1866-1966)

金陵刻经处研究(1866-1966)

论文摘要

金陵刻經處是我國近現代第一家由佛教學者創設的集编校、刻印、流通佛典爲一體,並兼事講學的佛教文化機構。刻經處自楊文會居士創立後,從日本訪回自唐五代以後中國散佚的佛教重要典籍300餘種,精心校刻,廣為流通。百餘年來,刻經不輟,傳播佛典,厥功甚偉。楊氏又創辦佛學研究會,開設祇洹精舍,提倡佛學研究,振興佛教教育,培育佛學人才,對中國近現代佛教事業貢獻卓著。本文以“金陵刻經處”為研究對象,運用文獻學研究方法,深入調查,立足實證,充分利用各類文獻,重新梳理金陵刻經處的歷史沿革及其刻經成果,並對其辦學、管理、刻經、藏版等作專題考察,為評估金陵刻經處的功績,及其對於近現代中國佛學復興的作用等,提供翔實可信的研究基礎。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一、金陵刻經處與近代佛教研究回顧
  • 二、本文研究方法
  • 三、本文結構和寫作目標
  • 第一章 金陵刻經處的建立(1866-1911)
  • 第一節 金陵刻經處建立的歷史背景
  • 一、晚清佛教的艱難處境
  • 二、居士佛學的轉型
  • 三、世界佛教復興的歷史背景
  • 第二節 楊文會和金陵刻經處的成立
  • 一、楊文會生平簡介
  • 二、金陵刻經處的成立
  • 三、《金陵刻經處章程》和《募刻全藏章程》的制定
  • 四、金陵刻經處地址的變更
  • 第三節 金陵刻經處辦學和各項事業的開展
  • 一、金陵測量會的成立
  • 二、衹洹精舍的興辦和中止
  • 三、佛學研究會的創設
  • 四、楊文會的逝世和金陵刻經處董事會的成立
  • 第二章 金陵刻經處的發展(1912-1966)
  • 第一節 民國初期至抗戰時期
  • 一、中國佛教會的創立和解散
  • 二、金陵刻經處研究部的創立和《大藏輯要》的刊刻
  • 三、支那内學院的創立
  • 四、輔仁社事件始末
  • 五、南京淪陷時的金陵刻經處
  • 第二節 抗戰結束至國共内戰時期
  • 一、楊氏後人《為金陵刻經處告十方書》的發表
  • 二、金陵刻經處董事會七次特別會議的召開
  • 三、金陵刻經處董事會董事的擴大和金陵刻經處監事會的成立
  • 第三節 1949年後至文化大革命時期
  • 一、陳義的去世和楊氏後人護持金陵刻經處的種種努力
  • 二、金陵刻經處護持委員會的成立和對金陵刻經處接收工作的開展
  • 第三章 金陵刻經處的人事和經營
  • 第一節 晚清時期的人事機構和經營
  • 一、經書局
  • 二、祗洹精舍
  • 三、佛學研究會
  • 第二節 民國時期的人事機構和經營
  • 一、 金陵刻經處董事會沿革
  • 二、 金陵刻經處人事變更和經营
  • 三、金陵刻經處和支那内學院
  • 第三節 1949後的人事機構和經營
  • 一、金陵刻經處護持委員會
  • 二、中國佛教協會領導下的金陵刻經處
  • 三、中國佛教百科全書编纂委員會南京编輯小組
  • 第四章 金陵刻經處的刻印經籍和流通目錄
  • 第一節 金陵刻經處刻印經籍
  • 一、晚清時期刻印經籍一覽
  • 二、民國時期刻印經籍一覽
  • 三、1949年後刻印經籍一覽
  • 第二節 金陵刻經處的佛經分類體系
  • 一、歷代佛經目錄分類概述
  • 二、金陵刻經處佛經分類體系的形成
  • 三、金陵刻經處佛經分類體系簡評
  • 第三節 金陵刻經處的流通目錄
  • 一、佛學書目表
  • 二、民國十年流通經典目錄
  • 三、民國二十年流通經典目錄
  • 四、1956年流通經典目錄
  • 第五章 金陵刻經處的見存版片和各地刻經
  • 第一節 金陵刻經處見存版片
  • 一、各地刻經機構經版
  • 二、各地寺廟經版
  • 三、見存經版一覽
  • 第二節 金陵刻經處刻印要籍簡述
  • 一、馬嗚宗典籍
  • 二、懺儀類著作
  • 第三節 各地刻經機構合作刻印經籍
  • 一、江北刻經處
  • 二、北京刻經處和天津刻經處
  • 三、江西刻經處
  • 四、其他刻經機構
  • 附錄一 金陵刻經處大事記(1865~1966)
  • 附錄二 金陵刻經處見存經籍經版目錄
  • 附錄三 楊文會手訂、金陵刻經處编《大藏輯要目錄》
  • 參考文獻
  • 後記
  • 相关论文文献

    • [1].文旅融合框架下“金陵版刻”“三链聚合”开发策略研究[J]. 出版广角 2020(05)
    • [2].金陵瑞兽[J]. 上海纺织科技 2020(07)
    • [3].时代华彩——2019·中国百家金陵画展(中国画)作品选登[J]. 美术 2020(07)
    • [4].绽放金陵[J]. 美术教育研究 2020(16)
    • [5].“破框而出”——以金陵竹刻艺术设计为例[J]. 美术大观 2020(07)
    • [6].金陵凤光——系列挂盘[J].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9(01)
    • [7].摄影《金陵遇雪》[J]. 大众文艺 2019(09)
    • [8].毕业季有感[J]. 天风 2018(08)
    • [9].民国金陵四大名医及其学术传承[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02)
    • [10].《金陵河畔小村》[J]. 美术 2015(08)
    • [11].《金陵春声》[J]. 民族艺术 2014(06)
    • [12].不想让金陵东路停在过去[J]. 新民周刊 2020(12)
    • [13].雪润金陵[J]. 阅读 2020(15)
    • [14].活力金陵的文艺与市井——2018年世锦赛[J]. 羽毛球 2020(05)
    • [15].丁酉重阳客寄金陵[J]. 东坡赤壁诗词 2018(06)
    • [16].金陵正月十五夜[J]. 扬子江诗刊 2019(03)
    • [17].108将聚会第二届猿脑杯 金陵棋王管志年独占鳌头[J]. 棋艺(象棋版) 2019(04)
    • [18].金陵老门东[J]. 扬子江诗刊 2019(05)
    • [19].金陵超妍:有一种美叫内外兼修[J]. 风流一代 2018(03)
    • [20].七律·咏金陵[J]. 北方文学 2018(13)
    • [21].金陵晚望[J]. 小雪花(小学生成长指南) 2018(Z2)
    • [22].金陵两刻[J]. 上海文学 2017(12)
    • [23].暮色金陵[J]. 阅读 2016(04)
    • [24].金陵金陵[J]. 芒种 2015(15)
    • [25].金陵十三钗[J]. 芒种 2015(15)
    • [26].圣诗作品《我们金陵人》赏析[J]. 金陵神学志 2015(01)
    • [27].金陵山水(二首)[J]. 扬子江诗刊 2012(01)
    • [28].金陵诗画[J]. 词刊 2013(06)
    • [29].下金陵[J]. 诗刊 2011(14)
    • [30].题金陵渡[J]. 小学生作文辅导(看图作文版) 2011(Z2)

    标签:;  ;  ;  ;  

    金陵刻经处研究(1866-1966)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