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市立医院330800
【摘要】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h内产妇阴道出血量>500ml,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大致分为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等,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为了避免产后出血情况的发生,加强产妇产后的监测和护理是产科护士的一项重要工作。2015年对我院36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了我们对产后出血的观察和护理措施。
【关键词】产后;出血;护理
【中图分类号】R714.4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8-385-01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共收治住院分娩孕妇1860例,其中发生产后出血36例,占1.93%.初产妇21例,经产妇14例;年龄16~46岁;孕期37W~42W;阴道分娩33例,剖宫产3例;产后24h内出血者36例,出血量500—1500ml者82例,;出血量1500—2500ml者34例,出血量I>2500ml者2例,均符合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出血量~>500ml的产后出血诊断标准。
1.2治疗结果36例产妇产后出血原因分析:宫缩乏力29例;胎盘因素3例,;软产道损伤3例;凝血功能障碍1例,治愈35例,转上级医院抢救1例.
2诊断和处理
胎儿娩出后24h内产妇阴道出血量>500ml即为产后出血。一旦发生产后出血情况应立即进行处理:(1)嘱产妇平卧,吸氧、保暖、准备抢救物品,抢救人员应立刻到位。护理人员应协助医生查找出血原因,迅速止血,纠正休克,积极预防感染,分秒必争地配合急救。(2)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严密观察患者的心率、脉搏、血压、神志的变化,观察皮肤、黏膜、嘴唇、指甲的颜色,四肢的温湿度及尿量,及时发现休克的早期征兆;(3)急诊血型采配血,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以便快速输血输液,维持足够的血循环量;(4)准确测量出血量,严密观察产妇的阴道出血情况,注意观察出血的颜色、气味及有无血凝块,并详细做好特别护理记录单。
3产后大出血的预防与监测
3.1产前监测产前检查时应注意识别高危因素,对有难产史、剖宫产、双胎、巨大胎儿、产次过多、妊娠高血压疾病、合并贫血、前置胎盘等潜在危险因素的孕妇进行专案管理。加强孕期保健,指导孕妇自我监护,督促其定期到医院检查及提前入院分娩。对有凝血功能障碍史者定期检查凝血功能
3.2产时监测(1)第一产程:要密切观察产程、胎心、宫缩,定期肛检了解宫口开大和胎先露下降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产程延缓和停滞,做好产后大出血准备;(2)第二产程:要注意胎心的变化,注意保护会阴防止软产道损伤;(3)第三产程:要识别胎盘剥离征象,避免过早牵拉脐带、粗暴揉挤子宫,正确协助胎盘娩出,仔细检查胎膜是否完整,胎盘娩出后要认真检查软产道是否有裂伤,及时缝合;(4)准确收集和测量产后出血量,对于异常出血,要积极寻找原因,给予相应处理。
4.产后出血的护理
4.1一般护理保证产妇充足睡眠,加强营养,给予高热量饮食,多食富含铁的食物,宜少量多餐;病情稳定后鼓励下床活动,活动量应逐渐增加;协助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可刺激子宫收缩,以利恶露排出。
4.2专科护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注意产妇的神志、表情、尿量、皮肤颜色、四肢末梢微循环、血氧饱和度变化,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且要做好记录。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及时了解血容量及组织灌注量及肾功能情况,每小时尿量应不低于30ml为宜。
4.2心理护理突如其来的阴道流血,产妇往往会表现出异常惊慌恐惧的心理状态,因此护理人员应重视心理护理,缓解产妇精神紧张情绪。保持舒适、安静的环境;耐心地给产妇及家属讲解出血原因;给予生活方面的关照;鼓励产妇说出心理感受并进行心理疏导。整个抢救过程医护人员应保持镇静,谨言慎行,避免或减少导致产妇精神紧张的不良刺激,使产妇有一个稳定的心态,积极配合救治。
4.3预防感染保持环境清洁,室内经常通风,定期消毒;保持床单的清洁、平整干燥,经常更换卫生巾,保持会阴清洁,同时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5预防措施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病也是严重影响产妇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做好计划生育宣教,减少人工流产;妊娠期加强孕期保健,定期接受产前检查;对高危妊娠者应提前住院;重视产前检查与健康宣教,对高危妊娠者积极治疗,加强监测、监管,必要时果断采取干预措施。尽力减少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科学接生。产后2h内,产妇应留在产房接受监护,密切观察产妇的子宫收缩、阴道出血及会阴伤口情况。定时测量产妇的血压、脉搏、体温、呼吸;早期哺乳刺激子宫收缩,减少阴道出血;对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产妇,注意充分做好输血和急救的准备。另外,还应加强产妇的生活护理、心理护理。总之,产后出血的原因复杂,产科人员要严密观察,提前预防,熟知产后出血的救护措施,熟练各种急救技术和仪器、设备的使用,发现产后出血要全力以赴地进行抢救,减少产后出血的并发症,提高产科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