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源基地建设及其实证研究

奶源基地建设及其实证研究

论文题目: 奶源基地建设及其实证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农业经济管理

作者: 王艳华

导师: 杨广林

关键词: 农村,奶源基地,生产经营模式,服务体系,一体化经营

文献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奶牛养殖业呈现快速发展的局面,无论是奶牛存栏还是原料奶总量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与世界奶业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均原料奶占有量及奶畜单产水平和质量均处于较低的层次,已成为制约奶业发展的瓶颈。原料奶生产是奶业发展的基础,而奶源基地为原料奶生产提供保障。因此,解决中国原料奶生产这一薄弱环节,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强奶源基地建设。奶源基地建设包括区域布局、奶牛品种、饲料、饲养管理、疫病防治、机械挤奶、冷链运输等众多内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搞好奶源基地建设,一方面,可以提高原料奶产量和质量,满足社会需求,增强民族体质;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可以促进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粮食转化,改善农村饲养环境,发展生态农业生产;同时,奶源基地建设也可以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尤其是为乳品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奶源基地范畴的理解是不同的。本文主要是从行政区划的角度出发,以农村奶畜饲养专业乡(镇)或奶畜饲养专业村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这一微观层次的奶源基地的建设问题。本研究是以系统思想为指导,从奶源基地系统界定及其分析入手,阐述奶源基地建设的理论依据,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黑龙江省农村典型奶源基地的实证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而提出加强奶源基地建设的宏观思路。然后,以此为依据,对奶牛生产经营模式选择、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及奶业一体化经营进行深入的专题研究。最后提出农村奶源基地发展方向及其经营管理模式的基本架构。本研究是把奶源基地看作一个系统,本着整体优化的观点,尝试改善系统结构,探寻提高系统功能的途径,从而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农村奶源基地建设提供参考和理论指导。本文首先从宏观层次总结了中国奶业发展的历史成就,指出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在此基础上,预见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其中重点强调,目前奶源生产是奶业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未来奶源基地将越来越成为奶业投入和关注的重点。本文从理论上构建了奶源基地系统,对系统的结构、环境和功能作了深入的分析,探讨了提高奶源基地系统功能的途径。本文还指出奶源基地建设应以区位布局理论、系统优化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及农业产业化经营理论为指导,并以此构建了奶源基地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本文以黑龙江省典型农村奶源基地作为调查对象,对基地运行现状进行定性描述和定量评价,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此提出农村奶源基地建设的宏观思路,即应选择合适的生产经营模式、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协调与乳品企业的关系等。以上面提出的农村奶源基地建设的宏观思路为依据,首先进行农村奶源基地奶牛生产经营模式的研究,对种养结合型的奶农户分散饲养、奶牛场和奶牛小区的经济效益、优势、劣势及应对策略进行了分析,指出三种模式为共生关系,在运行中要趋利避害,取长补短。在此基础上,利用系统优化技术对种养结合型奶农分散饲养模式的最优饲养规模和最佳种植结

论文目录: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1.1 乳品消费需求呼唤奶源基地建设

1.1.2 乳品加工业发展需要奶源基地建设

1.1.3 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奶源基地建设

1.1.4 黑龙江省区位优势适合奶源基地建设

1.2 论文研究的意义

1.2.1 论文研究的实践意义

1.2.2 论文研究的理论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国内研究动态

1.3.2 国外研究动态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范围的界定

1.4.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3 主要研究方法

1.4.4 技术路线

2 中国奶业发展的历史总结与展望

2.1 中国奶业发展的阶段划分

2.2 中国奶业发展的历史成就

2.2.1 奶牛存栏量和原料奶总产量大幅度提高

2.2.2 奶源生产优势区域布局进一步明朗

2.2.3 乳品工业不断壮大

2.2.4 乳品消费水平有很大提高

2.3 面临的发展新机遇

2.3.1 中国加入WTO 后有利的宏观竞争环境

2.3.2 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2.3.3 中国政府制定的一系列产业政策

2.4 中国奶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2.4.1 如何进一步开拓乳品消费市场问题

2.4.2 如何加强奶源生产问题

2.4.3 乳业集团的壮大和发展问题

2.5 中国奶业发展展望

2.5.1 中国发展奶业的依据

2.5.2 中国奶业发展展望

3 奶源基地建设的基本理论

3.1 奶源基地的概念

3.2 奶源基地系统

3.2.1 奶源基地系统构建及其运行

3.2.2 奶源基地系统分析

3.3 提高奶源基地系统功能的途径

3.4 奶源基地建设的理论依据

3.4.1 区位布局理论

3.4.2 系统优化理论

3.4.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

3.4.4 可持续发展理论

3.4.5 农业产业化经营理论

3.5 奶源基地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5.1 构建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3.5.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4 黑龙江省奶源基地建设的实证分析

4.1 黑龙江省奶牛业发展水平总体描述

4.1.1 奶牛存栏

4.1.2 奶牛品种

4.1.3 牛奶总产量及单产水平

4.1.4 牛奶人均占有量

4.1.5 奶牛饲养区域

4.2 黑龙江省发展奶牛业的优势分析

4.2.1 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

4.2.2 价格优势和成本优势

4.2.3 乳品加工业优势和技术信息优势

4.2.4 技术服务体系优势

4.2.5 政策优势

4.3 黑龙江省奶牛存栏预测

4.3.1 组合预测模型建立及计算

4.3.2 预测结果分析和讨论

4.4 农村奶源基地运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4.1 典型调查点的选择

4.4.2 奶源基地运行现状

4.4.3 奶源基地评价

4.4.4 存在的问题

4.5 加强奶源基地建设的宏观思路

4.5.1 选择适合的奶牛生产经营模式和规模

4.5.2 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4.5.3 提高奶农素质

4.5.4 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

4.5.5 促进与乳品加工企业的协调发展

4.5.6 实现奶源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5 奶牛生产经营模式分析与规模优化研究

5.1 国外奶牛生产经营模式的启示

5.1.1 印度的个体奶农小规模经营模式

5.1.2 美国的家庭牧场大规模经营模式

5.2 奶牛生产经营模式分类与评析

5.2.1 奶牛生产经营模式分类

5.2.2 奶农户和奶牛场生产经营模式的投入产出分析

5.2.3 各种生产经营模式评析

5.2.4 各种模式的综合比较与结论

5.3 种养结合型奶农生产经营模式的规模优化

5.3.1 优化的基本思想

5.3.2 模型建立及计算

5.3.3 结果分析

6 奶源基地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6.1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内涵

6.2 发达国家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特点与启示

6.3 奶源基地社会化服务体系构成及其功能分析

6.3.1 奶源基地社会化服务体系构成

6.3.2 奶源基地社会化服务主体的功能

6.4 奶源基地社会化服务体系运行机制

6.4.1 竞争机制

6.4.2 利益分配机制

6.4.3 激励机制

6.4.4 约束机制

6.5 奶源基地社会化服务贡献率的测度

6.5.1 奶源基地社会化服务贡献率的涵义

6.5.2 奶源基地社会化服务贡献率的测度原理

6.5.3 奶源基地社会化服务贡献率的测算

6.5.4 结论

6.6 奶农学习行为分析及对技术培训的启示

6.6.1 奶农学习行为分析

6.6.2 对奶农技术培训的建议

6.7 政府在奶源基地建设中的作用

6.7.1 在农业生产领域中政府行为的构成及其行为准则

6.7.2 目前奶源基地建设中地方政府行为分析

6.7.3 政府在奶源基地建设中应当发挥的作用

6.7.4 对奶源基地政府行为的建议

7 奶业“公司+基地+农户”一体化经营模式研究

7.1 奶源基地产业化经营的内涵

7.2 “公司+基地+农户”一体化经营的一般内涵及其联结方式

7.2.1 “公司+基地+农户”一体化经营一般内涵

7.2.2 “公司+基地+农户”一体化经营的联结方式

7.3 理论模型——一体化经营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分析框架

7.4 奶业“公司+基地+农户”一体化经营组织模式分类与评析

7.4.1 组织模式分类

7.4.2 各种组织模式评析

7.5 奶农股份合作社——奶业一体化经营的组织创新

7.5.1 奶业合作组织——奶业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生产形式

7.5.2 奶农股份合作社的组建和运行构想

7.5.3 对奶农股份合作社的评析

7.5.4 奶农股份合作社的培育

7.6 奶业“公司+基地+农户”一体化经营的运行机制

7.6.1 利益机制

7.6.2 运转约束和保障机制

8 奶源基地发展方向及其经营管理的基本架构

8.1 奶源基地的发展方向

8.1.1 建设绿色奶源基地的基本依据

8.1.2 建设绿色奶源基地的意义

8.1.3 绿色奶源基地的标准化生产体系

8.2 奶源基地生产经营管理模式的基本架构

8.2.1 构建规范化生产经营管理模式的基本思想

8.2.2 奶源基地的组织管理

8.2.3 技术体系

8.3 对策与建议

8.3.1 制定绿色奶源基地发展战略

8.3.2 加强绿色原料奶生产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8.3.3 建立和完善质量监控体系

8.3.4 建立、发展和壮大奶农合作经济组织

8.3.5 研究开发奶牛生产管理信息系统

8.3.6 强化奶业从业者的技术培训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课题

发布时间: 2005-10-31

相关论文

  • [1].中国乳业产业链与组织模式研究[D]. 杨伟民.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
  • [2].中国乳业战略联盟研究[D]. 员晓哲.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

标签:;  ;  ;  ;  ;  

奶源基地建设及其实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